由于刘贵人遇喜,胤禛心里高兴极了,处理政务上也就更加感觉到精力充沛。
“苏培盛,上次妙正真人给朕炼的丹药还有吗?”
“皇上,还有几颗,要不要拿来?”
“去拿来,朕要服用,朕感觉身体越来越好了,这个年纪也能再有皇子,说明丹药非常有效。”胤禛满意地说道。
“嗻,奴才这就去拿。”
苏培盛马上就退下去取了。他刚出养心殿就遇到四阿哥弘历,“四爷吉祥。”
“苏公公哪里去?”弘历问道。
“回四爷的话,皇上让奴才去取丹药呢,奴才先行告退了。”
苏培盛回了一句就赶紧走了。
弘历听了眉头一皱,近年来皇上迷恋丹药,时不时服用,他本身是非常不赞同的,弘历认为强身健体当以饮食锻炼为主,岂能依赖丹药?这世界上哪里有长生不老的丹药,都是骗人的鬼话。但是无奈皇上非常迷恋于此,弘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弘历对皇上册封的那个“妙正真人”非常反感,要不是皇上在护着,他真的现在就想砍了此人,真正的道人岂能会让皇上迷恋丹药?应该劝皇上吐纳、呼吸之法,从而强身健体,所以此人迷惑圣心,不可饶恕。
弘历主要是怕这些丹药损伤了父皇的龙体,此丹药以铅砂为主,长期服用恐对身体有害。
弘历让太监通传,皇上召见他。
“皇上,宝亲王来了。”
“宣。”
“嗻”
小太监马上出来了,“四爷请,皇上宣您。”
弘历赶紧走进殿内,“皇阿玛吉祥。”
“起来吧,朕找你来,是告诉你,户部报上来的全国粮食情况,百姓耕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你一定要重视耕织,这是国家之本。”
“是,儿臣明白,儿臣谨遵圣御旨。”
“还记得朕以前叫你看的那幅耕织图吗?”胤禛凝视着弘历。
弘历略一沉思,“皇阿玛是说在您当时进献给圣祖的那副耕织图吗?”
“不错,就是那幅,圣祖南巡时观赏到宋代的耕织图,感慨万千,甚至劝勉农桑、化育民风的重要性,所以朕特命宫廷画师绘制一幅献给圣祖。”
胤禛此时的眼睛里有了神采,他一提到农耕就是这副神情,他知道大清最重要的统治基础到底是什么。
“朕就把这幅耕织图送给你,你要时刻牢记百姓稼穑艰难,重视农耕。”
“儿臣叩谢皇阿玛恩典。”
弘历的声音里透着感动,他知道这是圣祖珍爱的画卷,也是父皇珍爱的,如今送给了自己,他觉得肩头的责任又加重了。
弘历接过这幅耕织图,仔细看着,这是父皇当时精心绘制的,图中的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是当时的雍亲王和福晋,这幅图弘历幼年时看到过。
“圣祖还在耕织图上面做了序:
朕每巡省风谣,乐观农事,于南北土疆之性,黍徐播种之宜,节候早晚之殊,蝗蝻捕治之法,素爱咨询,知此甚晰,听政时恒与诸臣工言之”
胤禛吟诵道,他仿佛又看见圣祖当时的神情。
“弘历,子大清入关,开始实行旧制圈地,大量民田被侵占,此后与残明势力的战争又持续了十数年,加之大清入关之前农民军与明军的多年战争,致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流徙死亡,一直到康熙十年),四川等省仍旧是“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于是安抚民众、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大清的首要任务。”
胤禛语重心长地诉说着,他恨不得可以再对弘历说一些,再说一些,好把耕织的重要性深深植入这位皇子的脑子里。
弘历的眼睛湿润了,他坚定地对着父皇点了点头,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自己有朝一日登基后,一定要再次绘制耕织图,向臣民,向子孙再次昭示,耕织的重要性。
弘历跪下,眼睛含着泪水,诵读出了圣祖在耕织图上的题字:“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粮食维艰,授衣匪易。”
“原湿春光转,节落暖气移。青鸠呼雨急,黄犊驾犁初。畋收人无逸,耕耘事敬谏。关心课东作,扶筞历于墟。”胤禛也含着泪水吟诵了一首诗,这是他自己在耕织图上写的。
胤禛和弘历四目相对,这一刻,这一对父子,对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根本问题达到了相同的观点,这样的共鸣是两代帝王治国理念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