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传位圣旨没有公开,但是已经确立了权力交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弘历也在日夜考虑着自己的用人之道,他是否同意父皇的用人办法?他不断思考着,未来他的王朝下,他要如何使用这些大臣?如何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软硬兼施地对鄂尔泰说的那一番话,就是为了让鄂尔泰知道,他可以看在父皇的面子上不动他,原因有很多,但是在弘历心中,鄂尔泰不是他喜欢的臣子类型。
弘历心中用臣之道,一直都是首先是满人,而且最好是血统高贵,还有要善于沟通,为人谦虚谨慎,有能力解决好事情,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忠诚,满人入关前讲究忠诚,奴才对主子必须忠心不二,如今得了天下,忠诚的说法没有任何变化,弘历讨厌叛徒。
对于有才华的汉大臣,他也是非常佩服的,他崇拜佩服有真本事的人。
这时李玉走进来,端进来一大堆文件,“四爷,这是需要您过目的。”
“嗯,放下吧。”
“嗻。”
弘历随即坐下,他翻开这些奏折,具体的说来卷宗,是关于一个官员的,杨名时。此人曾任云南巡抚。康熙三十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入值南书房。弘历对于这些中过举的汉族官员来说是非常器重的,他知道自己治国需要这些文人。
杨名时目前被革职,留滇受审,原因是云南新任布政使李卫以姑容下属、溺职亏空之名,奏准革去杨名时之职,待查实后另行处理。
据弘历所知,杨名时在当时名气颇大,不仅官声清廉,也是个理学内行。至于和李卫之争,“呵呵....”
弘历不禁冷笑了。
李玉一愣,小心翼翼地说道:“四爷,您笑什么啊?”
弘历没有作答,他颇有些无奈地又摇了摇头,李卫确实才猷干练,实心办事,不畏权贵,尊重文人,虽然李卫的官是捐来的,并不是科举出身,但是李卫对文人、对文化事业还是非常看重的。他曾出钱修过浙江通志,建过书院,给在读士子以丰厚的膏火钱。在雍正年间,因浙江人发生多起文字狱,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浙江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以作惩处。 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皇上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 第二年殿试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因此文人对李卫的印象都很好。
弘历陷入了这些回忆中,但是,但是李卫也有人性阴暗的一面,杨名时得罪了他,他就参奏了杨名时,哎,这人啊,都是如此啊。
弘历对杨名时这样的人才非常看重,他知道父皇是不会这么轻易赦免杨名时的,但是未来,他却可以。杨名时在昆明居行馆7年,专治理学,悉心着作,他希望有朝一日,杨名时可以奉诏入京,授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入直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