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不断,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和霸权,纷纷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无不处心积虑,发动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于是,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杀你,整个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在这些诸侯国中,齐国和燕国土地相邻,两国之间经常因利害冲突而兵戎相见,拼斗得更是惨烈。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领大军出兵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并接连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齐国的国土被燕军蚕食殆尽,最后只剩下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两座孤城。在这危急存亡之际,齐国的田单带着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田单是临淄人,战国时期田齐宗室的远房亲属,当时担任齐都临淄的市掾,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秘书一职。他的生卒年不详,但后来他到了赵国,担任将相,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田单并不是那种佩金印、穿紫袍,身负军国大任的达官贵人,他只是临淄城的一名基层官员。虽然他与齐国的王族同属田氏宗族,但关系相当疏远,平时也鲜有交集。
当乐毅的燕军攻破临淄城时,田单带着族人仓皇逃难到安平。然而,燕军的追击速度极快,很快又攻到了安平。为了尽快摆脱敌军的追击,田单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导族人把车轴多余的部分截短,并用铁皮把车轴包起来。经过改良的车子,不仅轻便,而且坚固耐用,大大提高了行进速度。最终,田单和族人顺利地到达了即墨。
在即墨城中,田单的思虑周密和多才多艺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当时即墨守城的大夫在战斗中不幸战死,城中群龙无首,形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田单被群众推举为将军,担任守城的指挥工作,肩负起了保卫即墨城的重任。
乐毅攻克临淄后,没有选择传统的屠城或掠夺政策,而是采取了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策略。他首先申明军纪,严禁士兵掳掠百姓财物,以维护当地的正常秩序。同时,废除了齐国原有的残暴法令和苛捐杂税,减轻了齐国百姓的负担,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军事部署上,乐毅精心安排,将燕军分为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左军负责攻取胶东、东莱(今山东半岛),直指齐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右军沿济水南进,直取阿、鄄(今山东西南部),以接应魏军,形成战略协同;前军沿泰山向东进攻,夺取琅玡(今山东沂南至日照一带),控制齐国的东南部;后军沿北海(今山东临淄东北沿海一带)出击,攻占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切断齐国北部的交通线;中军则占领临淄,镇守齐国的都城,作为战略核心。
在乐毅的指挥下,燕军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70余城,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尚未被攻克。然而,齐国的抵抗并未结束。公元前283年,齐臣王孙贾等人杀掉了齐国的傀儡统治者淖齿,立齐愍王之子法章为齐襄王。齐襄王在莒城坚守,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燕军,使得莒城成为齐国抗燕的重要据点。乐毅见状,又重新调整了军事部署,集中右军和前军攻打莒城,左军和后军攻打即墨。即墨的军民在守将战死之后,共同推举齐宗室田单为将,坚守城池,抵抗燕军。于是,莒城和即墨成为当时齐国抗燕的两个坚强堡垒。
燕军围攻莒和即墨长达一年之久,却始终未能攻克。乐毅意识到强攻难以奏效,于是改用攻心战术。他命令燕军撤至距离两城9里的地方设营筑垒,避免与城内守军正面交锋。同时,他还下令,凡是有城中居民出城的,燕军不得加以拘捕;对于有困难的百姓,燕军还会给予赈济,以此来争取齐国民众的支持。如此相持了3年之久,两城依然屹立不倒。
即墨是齐国较大的都邑,地处富庶的胶东地区,靠山近海,土地肥沃,财物丰富,有着坚固的城池和一定的人力用于防守。
田单被推举为将后,深知自己肩负着挽救危局的重任。他除了大力开展争取人心的工作外,还将自己所带领的族兵以及收容的残兵7000余人,及时加以整顿和扩充。田单亲自带头构筑城防工事,加固城墙,浚深壕池,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他还把自己的族人、妻妾都编入军营,参加守城战斗,以身作则,激励士气。由于田单与将士同甘共苦,同仇敌忾,即墨的军民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奋起抵抗燕军的进攻。
田单深知,要击败乐毅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的燕国,除了拥有自己的国土之外,还占领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势力范围庞大,国力雄厚。而齐军方面,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个孤城,兵力薄弱,资源匮乏,双方的实力太过悬殊。如果贸然硬拼,失败者必然是自己。因此,田单决定采取以逸待劳、等待时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只会功亏一篑。
不久,机会终于来临了。一向宠信乐毅的燕昭王病逝,新立的燕惠王与乐毅不合。这对田单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是除去乐毅的大好机会。田单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便派人潜入燕国,到处散播谣言说:“乐毅早就想做齐王,只因为先王对他恩重如山,他实在不忍心背叛,所以故意慢慢攻打莒城和即墨。现在先王去世了,他将不再听从新王的指挥,若不迅速撤换乐毅,等到他自立为齐王,就来不及了。”燕惠王本来就对乐毅有所怀疑,听了这些谣言,更是信以为真。于是,他派骑劫接替乐毅的职位。
乐毅知道回国以后,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便逃亡到赵国。田单一看反间计已经收效,乐毅一去,复兴齐国的阻力已去掉一半。接下来,田单要做的工作便是振奋民心,鼓舞士气了。
田单首先向即墨城的居民宣布:“夜来梦见神明告诉我说:齐国即将复兴,燕国就要败亡。很快有神人降临,作我们的军师,协助我们击退燕军。”有一位小兵听了之后,开玩笑地说:“我可以做军师吗?”说完转身便走。田单立即追上他,很恭敬地请他上坐,向他跪拜。小兵惶恐地说:“我只是开玩笑,请不要当真。”田单却安慰他说:“没关系,只要你不说出来,我自有妙用。”于是,田单公开向百姓宣布,神人已经降临即墨,并拜为军师了。
从此以后,田单每次发号施令,都说是神人的指示。城中的军民信以为真,认为神人降临,齐国复兴有望,因此对复国的信心更加坚定,士气大为提振。
接着,田单又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即墨城的居民,每次吃饭前,都要先将食物摆在庭院中祭祀祖先。这样一来,引来了许多鸟儿飞入城里觅食。燕军看到这种情形,大感奇异。他们探听之下,才知道即墨城中来了神人相助。燕军被这种神秘的氛围所震慑,士气逐渐低落,而即墨城内的军民则更加团结一心,坚信齐国的复兴就在眼前。
为了进一步激发齐人的斗志,让即墨城中的军民抱定必死的决心,田单精心策划了一次心理战。他派出间谍,悄悄潜入燕军阵营,四处散布谣言,说:“齐国人最怕鼻子被割,以及祖先的坟墓被挖。如果燕军用这两种惩罚来威胁,即墨城中的军民一定会毫无斗志,开城投降。”
燕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信以为真,认为这是瓦解齐人抵抗意志的绝佳机会。于是,他们马上下令,把投降的齐人鼻子全部割掉,然后将这些伤残的齐人推到最前线,让他们在即墨城下示众。同时,燕军还派人挖开城外齐人的祖坟,将尸体和骨骸暴露在四处,试图以此来震慑城中的齐人。
然而,燕军的暴行并没有产生他们预期的震慑作用,反而彻底激起了即墨军民的敌忾同仇心理。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看到燕军如此残忍的行为,个个咬牙切齿,愤怒到了极点。他们纷纷发誓,要与燕军拼个你死我活,杀敌的意志沸腾到了极点。城中的老弱妇孺也纷纷要求参战,整个即墨城弥漫着一股同仇敌忾的气氛。
到了这个时候,田单知道军民们已经怀有死战的决心,可以发动攻势了。为了进一步迷惑燕军,田单采取了一系列伪装和欺骗的策略。一方面,他故意将穿盔甲的勇士埋伏在城中,只派老弱妇孺上城防守。燕军看到城上防守的都是老弱妇孺,以为即墨城已经无力抵抗,戒备之心顿时松懈了许多。
另一方面,田单又收集即墨城中的金银珠宝,派人送给燕军,表示齐人即将献城投降。燕军看到这些财物,更加相信即墨城已经不堪一击,胜利仿佛就在眼前。于是,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狂欢痛饮,一连数日,毫无节制。燕军的军心逐渐松懈下来,将领们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士兵们也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田单在城中密切关注着燕军的动静,他知道,燕军已经完全中了他的圈套。此时的燕军,已经从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变成了一群沉溺于胜利幻想之中的乌合之众。而即墨城内的齐人,则已经做好了最后反击的准备,一场惊天动地的反击即将拉开序幕。
田单在暗中精心策划了一场出其不意的反击。他首先秘密收集了一千多头牛,这些牛将成为他反击燕军的关键力量。为了将这些牛改造成强大的攻击武器,田单安排人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牛身上披上五彩斑斓的布匹,使其看起来威武而神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牛的尾巴上绑上稻草,并淋上大量的油脂,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点燃。
与此同时,田单还精心挑选了五千名壮士,这些壮士个个身强力壮,勇猛无比。他们在身上画满了油彩,脸上也涂上了各种怪异的图案,看起来犹如从地狱中出来的鬼怪一般,令人不寒而栗。这些壮士手持利刃,腰间佩带着弓箭,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田单下达了攻击令。他命令士兵们点燃牛尾巴上的稻草。这些牛因为尾巴上的火焰带来的疼痛而受惊,疯狂地朝着燕军的阵营奔去。此时,燕军的营地一片寂静,士兵们大多还在睡梦中。突然,这些被火焰驱赶的牛如同从地狱中冲出来的怪物,冲进了燕军的营地,将燕军从睡梦中惊醒。
燕军士兵们被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恐怖景象吓呆了。他们看到这些身上着火、牛角上绑着利刃的牛,如同恶魔一般横冲直撞,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许多人吓得抱头鼠窜,四处逃命。火牛在燕军营地中横冲直撞,被撞到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牛尾巴上的火焰还引燃了燕军的帐篷,整个营地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火势迅速蔓延,燕军的营地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就在这时,田单指挥的五千名壮士趁机从后面冲了上来。这些壮士身上的油彩在火光中闪烁,看起来如同来自地狱的复仇使者。他们手持武器,高声呐喊,朝着惊慌失措的燕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燕军在混乱中毫无还手之力,被齐军杀得溃不成军。火牛的冲击加上壮士们的追击,使得燕军瞬间失去了抵抗能力,全线溃败。
在这场混乱的战斗中,燕军的主将骑劫也被杀。燕军的防线彻底崩溃,士兵们四散奔逃,整个营地变成了一片废墟。田单的火牛阵不仅成功击溃了燕军,还极大地震慑了燕军的士气。
随着燕军的溃败,齐国的局势迅速发生了变化。以前被燕军攻占的七十几座城池,听说齐军得胜的消息后,纷纷起来反抗燕军的统治,重新归附齐国。各地的齐国军民纷纷响应,齐国的国土重新回到了齐人的手中。
田单终于逐退了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失地,胜利地回到了临淄。他的英勇事迹和巨大功绩传遍了整个齐国,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庆祝齐国的复兴。齐襄王得知田单的功绩后,深感他的功劳巨大,是齐国复兴的关键人物。于是,齐襄王立即恭迎田单进入都城,并亲自接见了他。为了表彰田单的功绩,齐襄王封他为安平君,以示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
田单的这场反击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心理战和智慧的胜利。他巧妙地利用了燕军的松懈和齐人的同仇敌忾心理,通过火牛阵这一独特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强大的燕军,挽救了齐国的命运。他的名字也因此载入了史册,成为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