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多月,常顺时不时的会去渣土场看看。
自从想通透了一些事情,他不会再去刻意的想要找到东西、想得到很多的东西。
完全就是惜缘随缘的获取物品,东西被别人捡到了,他也能够保持平常心,不会有任何的嫉妒心理。
这应该就是格局转变了。
而能够像现在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主要是物质条件有了保证——不缺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是哪天也实现了财富自由,心态肯定也会发生转变。
期间田斌也去了土场。
而先前的一些土堆,也逐渐被推土机推平。
开推土机的人,都是白天操作,这样也让他们能够在白天寻宝。
半个多月,只要在那边“扫荡”的人,都有一些收获。
别人的收获暂且不说,他自己断断续续的寻找,除了比较普通的物件,又找到了一件残缺的官窑瓷器、一个鎏金佛像。
残缺的官窑瓷器,是一个龙纹盘子。
这个倒是有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鎏金佛像带莲座高度约22公分,重约三四斤,虽然没残,但却被人故意砸变形了。
并且变形的还比较严重。
这种状态的佛像,因为品相问题,也只能作为标本收藏,跟残的强不了多少。
毕竟对于任何东西来说,品相很重要。
10号这天下午,他正在那套专门用来存放物品的别墅查看东西、整理东西。
最初在虹乔古玩城开店的刘老板打了电话,告诉他3月26号中福古玩城那边有《华山论鉴》专家组举行大型现场鉴宝活动。
知道了这个信息,他打算到了时间过去看看。
在通话中,刘老板还问过他有没有啥东西需要带过去鉴定,让他有好货的话,可以试一下。
不过就常顺自己而言,有肯定是有,自己搞了这么多年的古玩,之前留下的喜欢的不想出售的东西,能上拍卖的总会有几样。
但他没兴趣找人鉴定,那些东西的情况,他自己心里有数。
如果单单说鉴定古玩,自己一线寻宝、去拆迁区、去渣土场、逛古玩地摊、逛拍卖会预展、逛博物馆,偶尔还会看考古队考古。
真正的见识,不会比那些专家少。
打完电话,他继续查看、整理了起来。
以前弄回来不打算出售的物件,按照“金、木、瓷、石、纸、杂项”六大类,常顺把它们进行了分类。
现在看的是纸类。
对于这个类别,又有很多的细分,比如说:
照片、书籍、字画、票据、奖证等。
这些年下来,单单只是照片、相册,他收藏的就有满满的16大箱子,具体数量他没数,估计不低于30万张。
期间出售、捐赠、送人、跟别人以物易物也有一些。
照片从清末民国时期,到2000年以后的都有,品种齐全。
这些,是他所有收藏品里面数量最多的。
当然,以前瓷片的数量也多,不过在15年的时候,那时有一位大玩家需要瓷片,给出的价格也不错,加上那些东西放在家里太占地方,他就把它们大批量的处理了一次。
后来又弄到过一些、出售过一部分,现在依然还有一部分。
瓷片这种东西,只要去户外渣土场寻找,总能找到,不是稀罕物。
金属类的物件,常顺主要是收藏了一些比较少见的花钱、一些银元、银锭、一些从拆迁区收购或者逛古玩地摊遇到的冷兵器。
木制品,主要是民俗类。
当然,这种民俗类也不是地摊上常见的品种,要么材质很好,要么各有特色。
瓷器类,大多是一些瓷人、动物,这些年,但凡遇到的瓷人,他售卖的很少,大多数都保留着。
对于瓷人、动物,常顺也不局限于年代。
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他都收藏。
相对于那些真正的藏品,从拆迁区收购的近现代版瓷人、动物反而数量更多。
也不是说现代的东西就不值钱,那些限量版,比古代的价值更大。
对于他现在的思维模式来说,已经不局限于年代,也不限于只收藏古玩。
只要喜欢,新的、老的,其实区别不大,本质上都是一件东西。
而古玩之所以值钱,本质上还是人炒作的结果,特别是老一辈的人,玩家众多。
如今的年代,年轻人都不玩这个了,什么古玩不古玩的,以后变得一文不值都有可能。
任你价值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还得卖出去了才是钱。
也就是说得要有人接盘,没有人接这个盘子,价值再大的东西,它们也只是东西,跟普通物件没区别。
不过常顺自己喜欢的、不打算售卖的东西,它们值不值钱无所谓,反正他也不打算卖掉。
石头类,他把它们都放在了外面,主要是那些石础、石盆、石槽、狮子、门墩、磨盘、碾子、石臼之类的石器。
这些很普通、价值也不大,但它们却不容易坏掉,可以长期保存。
他现在翻看的是一些照片。
准确来说,是一些小学时期的毕业照片,这些照片是他专门分门别类放好了的。
看着不同照片上的那一张张稚嫩又充满阳光的脸庞,他知道自己曾经也那样过。
只是时间过得太快,眨眼间,到了中年。
看了会儿,他把照片放好又把箱子合上了。
当他打开另外一个木箱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刺绣。
这幅刺绣放在了相册的表面,并且是平铺着的。
跟其它刺绣锈一些花卉、人物、花鸟鱼虫、风景、吉庆图案不同,这幅刺绣锈的是文字。
文字内容为《十穷十富》。
比如说十穷:
一、逐渐穷,多因放荡不经营。
二、容易穷,不惜钱财手头松。
三、邋遢穷,朝朝睡到日头红。
………………
十富:
一、勤俭富,不辞辛苦走正路。
二、忠厚富,买卖公平多主顾。
三、当心富,听得鸡鸣离床铺。
………………
刺绣为手工刺绣,年份并不久,大概是九十年代,是他曾经在拆迁区收购的。
这样的物品虽然普通,但很值得收藏。
对于常顺来说,他找到的稀奇古怪、有特色或者一眼看上去就很特别的物件,这么多年下来,数量有不少。
这些东西不一定值钱,但每次看到它们,总能让人联想到很多其它方面的事,有一些感受或者感悟。
那些以前放置的物品,或者说是曾经用过的东西,当你时隔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时间越久,再次看见,感受可能越会不一样。
说不定一些被你遗忘的记忆会重现,让人喜悦、让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