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品相好、又有年份的二八大杠,常顺自然会买下来。
这样的“道具”,很实用。
“我先看看,要是看上了价格又合理,我可以全买下来!”
“行!车子就在仓库那边,我专门把它们放到了隔开的一处小单间房里,你跟我一起过来。”
老板说着率先向着一处地方走去。
他跟在了对方的身后。
“你怎么称呼?”
一边走,老板一边问他。
“我姓常!你呢,贵姓?”
“免贵姓周!”
对方笑着回道,他是一名年龄50岁左右的人。
“周老板,你这废品回收站一年应该能赚些钱吧?”
常顺跟他闲聊。
“还行吧!赚点生活费!饿不死。”
“你倒是挺低调的,像你这规模,一年百八十万应该没问题!”
在拆迁区混了这么多年,对于回收业务,可以说,他是相当的了解。
一般的小站点,一年的收入都可以接近10万乃至更多。
而像他这种规模,是小站点的至少十倍以上,利润自然更高。
曾经他见过一个规模跟这差不多的,老板的年收入纯利润,在口罩三年之前大拆迁那些年,基本上稳定在150万到200万之间。
也都是只收金属物品,以铁为主。
那位老板娘买的跑车,可见其回收业务做的好,相当的有钱。
常顺说周老板低调,主要是从其亲力亲为这种举动进行判断的。
“没那么多,你知道的,口罩事件,断断续续的做着生意,百八十万,哪有那么容易。
倒是你,我看你肯定是做古董生意的,你们那才是真正的赚钱。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你随便捡个漏,都能抵得上我们做几年的生意了!”
“什么“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那已经是老黄历了,你说这话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了解市场。
目前的古玩城,那些店铺是一家一家的关门倒闭,如果真能赚钱,他们会关门吗?
现在是科技年代,你拿出手机自己搜索一下,多看看视频,多了解一下别人的评论,就能清楚这个行业!”
常顺实事求是、客观的分析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大家并不是傻子。
曾经古玩圈里的人,动不动一样东西都是以几千万、几个亿论藏品,真正的实际成交价,恐怕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
这就像一些玩奇石的,说他们的石头值几个亿,有人出一个亿都不卖,后来百八十块钱都卖掉了。
甚至给钱就卖。
随着年轻人的不喜欢、不继承,想靠古玩忽悠人的时代已经终结。
国家给出来的500块钱奖励,那是最真实的价格,不能再高了,不论你的藏品有多好,它始终只是一件东西。
东西就只是个东西,仅此而已。
“是吗?那我有空了还真要多刷一下这方面的视频,多看看评论、多了解一下。”
聊着,他们就到了地方。
废品回收站有监控,房子的门虽然是关着的,但并没有上锁,周老板打开房门,常顺站在门口第一眼就看见了里面放着的5辆自行车。
除了自行车,还有两辆人力三轮车。
五辆自行车,它们的站架都是立体式,让后轮可以直接腾空,这一看就是二八大杠。
站架腾空,在不上锁的情况下,更方便修理。
“常老板,你随便看,看好了我们谈价!”
进入房间,周老板指着车子对他说道。
“行!”
他直接看了起来。
5辆车子,两辆凤凰牌、两辆永久牌、一辆飞鸽牌。
其中邮局用的是两辆军绿凤凰牌,看上去基本上没怎么使用。
它们属于特制,后面的支架加装了两个专门用来放包裹或者货架的可收缩“铁板”。
永久牌、飞鸽牌也是九成新。
车子是七八十年代的,真材实料、跟现在售卖自行车店铺的那些看着不一样。
“想当年,这样的车子可是载人载货的标配,你小时候应该也骑过这样的车子吧?”
他正看着,周老板又跟他闲聊。
“当然骑过,八十年代或者之前的人,一般都骑过,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多了,二八大杠这种大自行车骑的人就逐渐少了。”
常顺回道。
“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摩托车越来越多,逐渐代替了自行车,而2000年以后,面包车、小车逐渐又取代了摩托车。
这也说明物质条件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周老板又说道。
“这些车子是怎么来的?我看你这也不像是收藏!”
没有附和对方的话,常顺又看起了两辆人力三轮车。
物质条件是好了,但现在人的压力,他感觉更大。
至于有没有八九十年代的人幸福,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辆人力三轮车年份要晚一些,是九十年代、两千年左右的。
这两辆车子也有八五成新。
他们一大一小,大的很像曾经他购买废品收购站朱老板的那辆。
记得曾经买这样的车子,那时他钱不够还付了定金,之后第二天才买下来。
“前一段时间拆迁,某个单位卖过来的,当时卖了很多,品相不好的我让人报废装车卖铁了,留了一些品相好的,在你之前也卖过几辆给其他人!”
他这样说常顺能够理解,有一些东西哪怕是新的,但已经过时,因为数量多,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也为了节省时间,会被人直接当成破烂处理掉。
“怎样,你要吗?要的话我们现在谈价!”
没再耽误时间,周老板问他。
“要!包括那两辆人力三轮车我也可以买下来,我全都要,你说说价格,优惠点!”
“我之前卖给别人都是300块钱一辆,那两辆邮局的,都是400一辆。
你全要的话,包括人力三轮车,平均就按300元一辆计算,这是最大的优惠了!”
周老板想了想,说出了价格。
“行!那就按你说的。”
常顺经常逛拆迁区、古玩城古玩地摊,清楚行情,对方说的真的不贵。
这些二八大杠,以这样的品相、这样的年份,最低都能卖400,那两辆军绿邮局自行车,遇到了喜欢的人,五六百甚至上千块钱都有人要。
“周老板,我看你这边有货车,我买了这么多东西,自己一个人肯定不方便弄回去,你让师傅开车帮我送一趟吧!我出路费!”
常顺扫码付钱时说道。
“好!这个没有问题。”
随后他们一起出去了,周老板找了个师傅过来帮忙装车。
今天买的东西,都是一些比较实用的,相信以后拍年代剧之类的短剧,肯定可以用上。
对于常顺来说,他有这个条件帮忙采购物品。
搞古玩的人,特别是像他这样见识多,经历、阅历多的人,也很适合做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