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这胆子不小啊,居然敢售卖倭国的旗帜!”
第二天上午,云州古玩城,某地摊前,常顺正逛着,旁边摊位一名顾客大声对摊主说道。
他是刚到不久,只逛了前面几处摊位。
听见这声音,附近逛着的人都向那边看去。
常顺看了一眼说话的人,是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四十多岁。
又看了看地摊摊位,上面都是一些杂物,以民俗物品居多。
摊位靠近右边边缘位置,有两面旗帜:
一面上面写的有“中国工农红军第xx军团”,绣有五角星,五角星内“锤子镰刀”图案。
很显然,这是一面党旗。
另一面旗帜,就是那名顾客所说的倭国旗帜。
两面旗帜都很破旧,表面一些地方有孔洞以及残缺,看上去很有年份。
“这是战利品,我可跟你说,这旗帜据说曾经还救过不少人!”
摊主听了对方语气中明显带着不善的话语声,也不气恼,淡然说道。
“还救过不少人?你怕是胡说八道,倭国的旗帜能救人?”
之前那名顾客又道,明显不信。
“这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在那个艰苦的抗战年代,倭国可是有战机的,试想一下,如果用自己的旗帜,敌人战机发现了,是不是会轰炸。
如果换做倭国旗帜,战机上的飞行员发现是自己人,是不是就不会轰炸了,这样是不是可以救很多人?”
摊主解释了下。
“你这样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个道理!”
顾客略微一思索,算是明白了过来。
而其他围观的人,也都想明白了。
“那些拍戏、拍电影的人,很多时候也会用倭国的旗帜做道具,刚刚老板说了,它是战利品,想不想收藏,是个人意愿。
我听说还有人专门收藏倭国战刀、电话等物品的。”
人群中有人谈论道。
“不能单单只从物品的表面看待问题!”
又有人跟着说。
“老板,你说说这面旗子多少钱?”
戴眼镜的顾客此时对它产生了兴趣。
“想要的话,给300块钱,倭国的东西,我也不能卖得太贵!”
摊主回了一句。
“这是老旗帜吗?”
对方又问。
“是不是老的你自己看,觉得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谁也不会强求你购买!”
“你刚刚也说了,倭国的东西不能太贵,我给你200怎样?”
顾客还价。
“行吧!那就200!”
两人一番谈论,完成了这笔交易。
不久,那名顾客拿着装在塑料袋里的旗帜离开了。
期间他也问过党旗的价格,要500,可能觉得比较常见,就没有还价,也不打算购买。
而其他人,大多数都是看热闹的,很少有人真正入手买东西。
“老板,这面旗帜100块钱卖不卖?”
等人都散去之后,常顺把党旗拿到了手里,问价道。
“不卖,你要的话,给300块钱!这可是一九三八年的旗帜!你看上面的那些小字,写的清清楚楚。”
摊主看了看他,然后说道。
“一九三八年?也就外行人看了会那样认为。
实不相瞒,我也是做古玩生意的,你这旗子表面看上去很旧、很有年代感,但却是仿品,也就是说是做旧做出来的。
我说的100块钱不少了!”
常顺又道。
他刚刚仔细看过这旗帜,并非真品,像这样的真品极少,就算有,也被相关部队的单位收藏起来了。
以国人任何东西都敢仿制、都能仿制的作风,市面上见到的很多东西,包括一些纪念章、像章、勋章都会进行制假。
只要有利可图,没有东西是不能仿制的。
“100少了,再加50,能要你就拿去,不行那就算了!”
似乎是觉察到了他想购买,摊主不想让价太多,哪怕是仿品。
当然,这些东西被仿制也很正常,特别是拍戏用的,总不能真的去找一面那个年代的旗帜。
“150也可以,把这里的像章送5枚给我!”
他指着盒子里面的伟人像章道。
“行!你拿5枚好了!”
对方答应,常顺就开始选了起来。
这个盒子里面装着的像章不少,至少有两三百枚。
而绝大多数,都是仿品。
能摆放在摊面上的东西,通常都是一些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不然老板也不会让他选。
那些值钱的,人家往往不会随便示人,一般只会在别人询问或者遇到大的主顾才会拿出来。
对于仿品,他自然不会拿。
那些真品,品相却都不怎么好。
选了一会儿,他拿了5个品相相当好一点的。
“你倒是识货!”
见他选好,摊主道。
“我不是说了吗?我们是同行,我做古玩生意也有20年的时间了!你帮我把旗帜装起来,我给你扫码付款!”
说着,他拿出了手机。
“我看你买的东西都跟红色文化相关,你是专门玩这类收藏题材的吗?”
听到了钱到账的提示声,摊主把装好旗帜的塑料袋递了过来,问他道。
“差不多吧!其它的遇到喜欢的我也会玩!”
常顺笑着回道。
“既然你玩这方面的物品,我这里还有两样东西,你看下要不要?”
摊主说着,打开了他身旁的一个大木箱,先从里面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物件。
很快,他就把红布拿开了,里面露出一把冲锋号。
这把冲锋号表面被一些红绳缠绕,红绳年代不算久,但军号的包浆却是很有年份。
这是一件真品,应该是民国时期的。
这样的物件,他以前在拆迁区也买到过,不过后来又卖掉了。
现在看见,要是价格不贵,倒是可以买下来。
“多少钱?”
看了会儿,他问价道。
“3000!这是抗战时期的,包老包真!像这种冲锋号,铜比较厚实,做工也精湛,属于精品。
另外你看这喇叭口的边缘还有文字——红军……”
摊主想了想,说了价格。
冲锋号的表面确实有字。
“3000有些贵了,给你1500!”
常顺想了想,还价道。
“1500的话,我早就卖出去了!最低只能让400块钱,2600,能要你就拿去,不行我收起来!”
摊主语气鉴定,不是玩笑。
买一个2600的东西放到那边展示,以他现在的身价实力其实也无所谓,自己家里收藏的那些物件,有不少都超过了2600的价格。
“行!就按你说的价,你不是说还有一件东西吗?也拿出来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