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99章 如果是真太岁,这价格倒是可以接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如果是真太岁,这价格倒是可以接受

原本常顺是不打算买仿品的,但看见大家都在购买,想到或许买两件回去以后说不定有用,就跟着看了起来。

相对于欣赏书画那种挂在墙面上的纸类物品,欣赏画在瓷器上的画面又是一种美感。

作为资深收藏人士,这么多年的寻宝经验,他能够一眼看出哪个瓷器上面的图案是人工画上去的,哪个瓷器是印刷、批量生产的。

这种观看是经验的积累,不是什么特异功能、异能、觉醒了某种天赋、可以透视…………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他不再幼稚,只会实事求是的看待、分析问题。

找了一会儿,他找出来了两件“元青花”瓷器。

这两件元青花瓷器都是大件,一个是梅瓶,另外一个是青花罐。

梅瓶的高度有40公分左右,表面的图案以“四爱图”为主,这个是仿制某省博物馆的瓷器类镇馆之宝而制作的。

青花罐主体图案是人物故事,看着像是武松打虎,据说真品拍卖价达到了3.24亿。

这两样是手工画的,属于高仿,虽然是仿品,但看上去依然美观、大气。

关于元青花,常顺这些年自己收藏的虽然没有完整器,但是瓷片他还是收藏过几片的。

其中比较好的有一块龙纹瓷片、一块莲花荷叶瓷片。

辨别元青花其实也不难,首先可以看青花的用料。

只要是元青花,用料必然有“苏麻离青”料,这种料烧制的瓷器,青花局部颜色很暗,有些地方看上去像铁锈,有铁锈斑。

当然,一些仿品也能仿出暗淡铁锈一般的颜色,想要鉴别那就需要从其它的细节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说釉面的厚度、光泽度。

真正古代的瓷器,看着很温润、素雅,而现代仿品,看上去贼光闪亮,没有那种温润感。

想要真正了解,多去博物馆看看真品就能积累经验。

“老板,这两样多少钱?”

其它的常顺也不打算要,于是就问价道。

“你给500块钱吧!哪怕就是买那些景德镇制作的纯现代风格的花瓶、罐子,这种大小的,两个也要这价!”

摊主想了想,说了价格。

常顺觉得他并不专业,如果只从大小方面讲,网上搜索,那些商品里面,类似的印刷品百八十块钱都能够买到,再高点也不超过200元。

这两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是手工画的,是高仿。

真正找人手工画,工价会翻很多倍。

不过他自然不会点破。

“那行!500就500!”

常顺内心并不是一个心狠之人,买别人的东西,他都是根据不同的客观情况考虑的。

买的这两样虽然是新的,但绝对也值这个价。

本来占了便宜,要是再去捅一刀,他觉得自己做不出来这样的事,特别是现在不缺钱。

两人商量好价格,对方就用废纸、袋子把梅瓶、罐子包好装了起来。

常顺扫码付了款,提着袋子离开了。

他先返回了一趟停车的地方,把刚才购买的东西都放到了车里。

“老板,你这桶子里面装的啥?”

当他再次来到地摊区域时,“入口”处多了一名摆摊的人。

这人年龄看上去45岁左右,皮肤黝黑,一身乡下人的打扮。

在他旁边围着三个人。

或许是对方刚刚才过来,所以看热闹的人还不多。

问话之人,是一名老者。

“这是太岁、肉灵芝!”

皮肤黝黑的摊主看了对方一眼,随口回道。

听见太岁,常顺也很感兴趣。

想当年,也是在“沄州古玩城”这边,那时那名农民工打扮的人,他卖太岁,还找了两个托。

托与托之间一唱一和,用那种老套路,没用多久的时间,就收割了一波,把假货高价卖了出去。

不过当年是当年,现在人的见识可不是当年能比的,科技年代,成年人,人人手里都有智能手机,接触的信息量大,想再用老套路忽悠别人,已经变得很困难。

走到跟前,他看了看桶子里面,用水泡着的有几块米白色肉乎乎、果冻一样的物品。

这个跟他曾经去鄂省SY市那边遇到的正宗太岁,颜色黄褐色、脑髓状的看着不一样。

见这边围着人,其它地方的人也慢慢走过来看起了热闹。

不一会儿这边就围了差不多快10人了。

“你说他是太岁,那你说说它怎么卖?”

有人感兴趣,问起了价格。

“8000块钱一斤!”

摊主很快回道,看来这价格他提前就想好了。

“如果是真太岁,这价格倒是可以接受!但网上我刷视频看见过很多假的,还有某记者报告的,后来还闹成了笑话!”

问价之人又道。

“说的对,太岁假的太多,有人懂这个吗?过来帮忙鉴定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要是真的,我买一斤!”

站在常顺身旁的一人说道。

来的早点的人都占到了比较好的位置,可以清楚的看见桶里的情况,他就是其中之一。

其他外围的人,目前是看不见的,要等里面的人离开了才能看到。

这人这样说,大家都说不懂。

“不是有手机吗?我们现在拿出手机搜索、查找一下相关的信息、视频不就清楚了!”

有人提议。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有想了解的人,拿出他们各自的手机开始操作起来。

常顺没有搜索,对于太岁这类东西,他以前了解过很多次。

如果不用仪器检查,单单只是凭眼睛看,是无法区分真假的,除非亲眼看到别人从没有任何污染、现代文明造物的泥土里面挖掘出来。

“我刷到了一个太岁养殖户,他家玻璃缸、大玻璃罐子里面养着的都是太岁!有两个看着跟桶里面的很像!”

这时有人说道。

“你看到价格了没,多少钱一斤?”

一名老者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问他道。

“我看看!有了,商品里面有卖几十块钱一斤的,也有几百块钱一斤的,价格最高的有几万一斤!”

“几十块钱一斤的肯定是假货,我之前刷到过别人的购买评论,说目前太岁真品很少,是不是真的肉眼根本看不出来,需要找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

“老板,你这拿过来的太岁能保真吗?就是找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要是保真,我们现在一起去鉴定。

如果鉴定出来是真品,我立马按你说的8000块钱一斤把它们全部买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大家用手机了解的差不多了后,一名50多岁的男人往前挤了挤,看向了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