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梦回春秋当大王 > 第188章 庸君?庸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率领庸国军东出的,正是在联军攻汉中的庸军将领麋卢。

自姬伯安水淹紫阳,偷袭安康城得手之后,庸君对麋卢的态度一落千丈。

国君多次在公开场合直言,“庸国如莱臧将军一般,死忠之将太少。”

言下之意,丢了安康的麋卢,是个贪生怕死的。

麋卢为此郁郁寡欢,不久后,楚国内乱之事也传到了庸国。

麋卢得知之后,第一时间上书,“楚国内乱,正是天赐良机,庸国已经占据那处,盘龙等楚西之地,直逼楚都郢!可以趁乱,过江灭楚!”

庸君大喜,在巴国,汉中接连失利,庸君迫切的想要开疆拓土,一扫往日的颓势。

上庸城里,调令和军令发往全国各地,开始动员民夫农户,征召入伍。

一时间庸国全国哀声一片,庸国数年难以太平耕种,国中青壮早就所剩无几,府库空虚,田地荒芜。

庸君好大喜功,连年征伐,几乎得罪了所有领国。

就连一手扶持起来的外甥,巴君姬伯越也与庸国,因为安康城反目成仇。

外界已经开始流传,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楚国内乱此时已经接近尾声,好大喜功的楚文王之子楚堵敖,因刚愎自用引发内乱,如今已被其弟熊恽所杀,熊恽登上王位。

楚国新君即位后,各方势力偃旗息鼓,国内迅速稳定下来,且面对庸国入侵,君臣一心,欲重振国威。

楚,秦,汉等国互相派出信使,针对庸国的联盟迅速达成。

原本还准备对犬戎用兵的秦国,也调转枪头,对准了庸国的西北关中土地。

汉国姬长伯更是早就对庸国霸占的巴国领地,那处城,盘龙城虎视眈眈。

就连姬伯越的巴国,也在尝到安康的甜头之后,对庸国的楚西之地视为囊中之物。

当年秋天,庸国从盘龙城正式发兵攻楚,大军在津地与楚国渡口守军发生激烈交战,庸国军势大,迅速击溃津地守军,随后渡江,围困楚国都城,郢都!

就在捷报一封封送往上庸的时候,汉国,秦国动了。

雷勇领兵绕道,从宕渠直插那处城!被庸国摘桃子窃取的那处城重新回归汉国!

刚准备出兵那处的姬伯越只能眼睁睁看着雷勇拿下那处城,将自己牢牢关在鱼巫两地。

姬伯越在鱼地宫城里气急败坏,“姬伯安这厮,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出兵宕渠?他占据了安康,距离宕渠只有三天路程,为什么不出兵?!”

下方跪地的使者瑟瑟发抖,一旁的鱼地大夫淡淡说道。“君上,姬伯安恐怕已经有了反意,他占据安康之后,拒绝交还兵权,也拒绝听从调令。俨然已经自立!”

姬伯越咬牙切齿,显然也意识到了姬伯安背叛了自己。

而现在失去对姬伯安控制的自己,在鱼地、巫地和平都巴氏的眼中,已经成了一个累赘。

开疆拓土做不到,固守国土以待时机也成了梦。

姬伯越心中燥郁,越想越气,最后一把抽出屏风上挂着的宝剑,大步走下塌阶。

一步跨到跪伏的使者身边,举剑挥下。

瑟瑟发抖的使者被一剑斩首,一旁的鱼地大夫和巫地大夫惊的目瞪口呆。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低下了视线,没多言语。

姬伯越又接连砍了数剑,才气喘吁吁的扔掉宝剑,“废物!都是废物!”

过了许久,姬伯越好像平复了一些,“巴氏那边怎么说?愿不愿意随我一同东出?”

“巴氏有言,姬伯安何时归还万余平都军,何时出兵东出。”

“混账!”姬伯越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跳了起来。

鱼地和巫地大夫皱着眉头强忍心中不满,没再言语。

姬伯越骂骂咧咧许久,突然冷静下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罢了,既然姬伯安如此不识好歹,那我便亲自去安康找他算账!”鱼地大夫连忙劝阻:“君上不可,如今局势危急,您若离开鱼地,恐有不测。且庸国大军在外,我们此时内讧,只会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

姬伯越犹豫了,他何尝不知大夫所言有理,但心中对姬伯安的怨恨实在难消。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忙来报:“君上,庸国大军已经前出至郢都附近,遭遇津地守军,双方首战,楚军大败而回,秦国和汉国的军队也正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逼近庸国本土,庸君向我们发来求救信。”

姬伯越心中一凛,自己到目前为止,都是倚仗庸国的援护,如果庸国覆灭,自己将再也没有与姬长伯争斗的资格,如今姬伯安叛变自立,局势比自己想象中的的还要危急。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先放下姬伯安的叛变,召集鱼地和巫地的队伍,做好准备吧。”鱼地和巫地大夫闻言,立刻领命而去。

而庸国这边,麋卢率领着拼凑起来的军队东出,可军队士气低落,粮草也时常供应不足。

行军途中,不断有士兵逃亡。

当庸军抵达盘龙城时,初登大位的新楚王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国中精锐从各地涌向郢都。

楚国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对庸国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庸楚之间早就是世仇,庸国偷袭盘龙那处,间接气死了楚王之父,楚文王,如今正是报仇雪恨的时机。

首战,楚军诈败而归,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麋卢此时在帅帐中一筹莫展。

他何尝不知道楚军诈败,敌我态势明显楚军士气更高,自己劳师动众远赴楚国,寸功未立,现在却要面对庸军要求撤军回防的军令。

麋豹坐在下方,其他副将也都愁眉不展。

“都说说吧,秦军和汉军都出动了,楚国内乱也已经堪定,我们该何去何从?”麋卢率先发问。

麋豹沉吟片刻,起身抱拳道:“将军,如今我军进退两难。楚军诈败,必有埋伏,若继续深入,恐遭围歼。而秦国、汉国趁虚而入,庸国本土危在旦夕。末将以为……当立即撤军回援!”

帐中众将闻言,纷纷附和。一名副将拍案道:“麋豹将军所言极是!那楚军故意示弱,分明是要诱我军深入!更何况——”他压低声音,“国内那些临时征召的农夫,连兵器都握不稳,如何敌得过楚国的虎狼之师?”

麋卢闭目长叹。他何尝不知局势凶险?但想到庸君那讥讽的眼神,又觉胸口发闷。忽然,他猛地睁眼,一拳砸在案几上:“不!不能撤!”

众将愕然。只见麋卢眼中血丝密布,嘶声道:“若就此撤军,我等有何面目回见君上?楚军既敢诈败,我们便将计就计!”他手指重重戳向地图上的津地,“今夜全军渡江,直扑郢都!楚人绝料不到我们敢孤注一掷!”

帐内鸦雀无声。麋豹急道:“将军三思!郢都城高池深,楚王新立,正是君臣同心之时。我们即便侥幸破城,也必被四方赶来的楚军合围!”

“那就玉石俱焚!”麋卢突然暴喝,佩剑“铮”地出鞘半截,“自安康失守以来,君上视我如草芥。今日要么马革裹尸,要么——”剑光映着他狰狞的面容,“提着楚王的头颅回去!”

众将被麋卢的气势所慑,不敢再劝,纷纷应诺,走出账外,麋豹仰天长叹,“庸国休矣。”

于是,当天夜里,庸军趁着夜色渡江。

当夜三更,庸军主力悄然靠近津地渡口,迅速解决津地楚军之后,庸军将搜来的船只,连成浮桥,大军纷纷踏上浮桥,强行渡江。

谁知大军刚行至船只浮桥中间,忽然东岸火把如龙,战鼓震天!

郢都方向,战船密布,楚将斗廉立于战船之上,大笑:“麋卢!我家大王早知你狗急跳墙!想不到你还真的上当了!”霎时间箭如雨下,江面火光冲天。

浮桥之上,庸国军乱作一团,落水者,踩踏者不可计数。

混战中,麋豹护着麋卢拼死突围。逃回西岸时,聚拢起残兵,五万大军已折损过半。

更可怕的是,三翎骑兵带来噩耗——秦国大将蒙明已攻破庸国西大门武关,兵锋直指庸国北方重镇,商洛!汉国雷勇部从宕渠出兵,连克三城,距离上庸已经不足百里!

“完了……全完了……”麋卢跪在泥泞中喃喃自语。

突然他狂笑着抽出佩剑,在麋豹惊呼声中自刎而亡。

麋豹急急忙忙收拢了麋卢的尸体,率领残兵,一路向着盘龙城退去。

自从庸国从巴国手中窃取盘龙城之后,糜氏一族苦心经营盘龙城周边的云梦泽。

如今盘龙城城坚粮足,完全可以坚守待援,只是还有没有援军,已经不知道了。

上庸城能不能挺过这一劫,还是个未知数。

麋卢自刎的鲜血喷溅在“庸”字帅旗上,那旗帜很快被楚军的铁蹄踏进淤泥。

楚军渡河追杀,受限于马匹不足,追杀一阵之后,便鸣金收兵。

盘龙城易守难攻,楚军收复盘龙城,也需要做一些准备。

另一面,姬伯越率领的鱼巫两地联军匆匆北上上庸,援救自己的靠山庸君。

但是兵行至安康附近,姬伯越遇到了自己的老熟人,自己亲封的安康大夫,姬伯安!

“庶子竟然还敢露面?!”姬伯越气的咬牙切齿,眼中怒火似乎要将面前这个狼心狗肺的人给活剐了!

“君上别来无恙,如此兴师动众,是要前往何处啊?”姬伯安懒洋洋的问道。

“上庸告急,你眼中若还有我这个君上,就赶紧率军随我一同北上!只要缓解庸国一时危机,来日少不了你的好处。”姬伯越压下怒火,循循善诱。

姬伯安哈哈大笑,“君上,你是不是还搞不清楚情况?庸国已经完啦!你最大的靠山,已经倒了!你竟然还在妄想我随你一起去赴汤蹈火?你也太天真了吧?”

姬伯越被姬伯安几句话气的三尸暴跳,“来人!给我射死那个庶子!”

“诺!”身旁数名弓箭手弯弓搭箭,但是却没有对向姬伯安,而是调转箭头,对准了姬伯越。

看到自己被身边弓手瞄准,姬伯越难以置信的扭头,怨毒的看向鱼地和巫地大夫。

两人回了一个敷衍的假笑,“请伯越公子上路!”

姬伯越刚想破口大骂,“咻咻咻”一阵破空声响起,“噗嗤噗嗤……”

姬伯越浑身插满箭矢,如同一只大号的刺猬,缓缓从马上摔下来。

姬伯安率领安康军,慢悠悠的赶了过来。

“二位大夫辛苦了!演戏演了这么久,一定很艰辛吧?”姬伯安笑着说道。

鱼、巫两位大夫连忙下马,“拜见君上!”

“宗正已经与你们通过气了吧?”姬伯安明知故问。

两人对视一眼,“宗正已经作出决定,拥护你为国君嫡长子,以后巴国国祚由你来继承。”

“宗正也是的,这么麻烦的事怎么想起我来了?我就是一个大头兵,只会打打仗,杀杀人,这国君之位我怎么坐得住?”姬伯安连忙摇手,也不知是真心觉得,还是敷衍。

鱼巫两名大夫也不多说,直奔主题。

“我两地总兵力八千,已经尽数在此,明天平都巴氏族军就会赶到,加上君上的安康军,夺回那处的机会更大了。”

姬伯安也不回话,只是指了指东方,“庸军倾巢而出,上庸已是空城,安康距离上庸最近,只要我们赶在汉国军之前拿下上庸,此战我们便是最大的赢家,只要拿下上庸,那处也好,盘龙也好,皆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两地大夫对是一眼,被姬伯安的战略眼光所折服。

“谨遵君上之令!”

安康军加上鱼巫联军,总计五万余人,浩浩荡荡的开向上庸。

而在同一方向,不远处的宕渠,汉军雷勇部也在向加速行军,临行前,姬长伯曾有言,“先拿上庸者夺庸国!攻破上庸,占据上庸城是我们此行唯一的目的!”

两方大军犹如两条长龙,皆向着上庸城疾驰而去。

一场对上庸城的争夺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楚国在解决了麋卢的庸军后,也在谋划下一步行动,他们可不会放过这扩大势力的绝佳机会。

姬伯安这边,五万大军士气高昂,他深知此次机会难得,若能拿下上庸,巴国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而雷勇率领的汉军也毫不懈怠,他们日夜兼程,一心只想赶在姬伯安之前占据上庸。

当双方距离上庸城都只剩一日路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行军节奏。

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大军行进速度骤减。姬伯安和雷勇都心急如焚,各自在雨中催促着士兵加快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