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烨离开之后,雷勇也大步走出营帐,走向向军鼓,一把推开挡路的士兵。
他抽出佩剑,剑尖直指东南方向:\"传令全军,转向那处!我们要在秦军和巴军狗咬狗的时候,拿下那处!\"
汉军大营瞬间沸腾起来,这支汉军从蜀地一路长途跋涉,通过宕渠进入鱼地,为的就是建功立业!
大战终于要来了!
三万将士在暴雨中迅速整装,雷勇的命令通过各级将领层层传达。
虽然依旧有人疑惑,为何改变行军目的地,但军令如山,汉军很快形成了一条蜿蜒向东南的长龙。
雷勇翻身上马,雨水打在他的铁面上,冰凉刺骨。
他回头望了一眼上庸方向——那里,姬伯安应该正陷入苦战。
庸国虽弱,但上庸城高墙厚,绝非轻易可破。
而秦军渡江在即,三方混战之下,上庸将成为绞肉机般的战场。
\"将军,前锋已出发!\"赵烨纵马赶来,“将军,我们孤军深入,若是战事僵持……\"
\"麋卢率领庸国军主力东出伐楚,那处守军不会超过三千,此战可速胜。\"雷勇言之凿凿,\"而且巴军攻打上庸,抽空了巴中各地守军,鱼地和巫地也没有余力顾及我们,此时就是最好的时机!\"
暴雨中的行军异常艰难,泥泞的山路让汉军前进速度大减。
雷勇不断派出斥候,一方面监视上庸战况,一方面探查那处守军动向。
夜幕降临时,探马带回关键情报——那处守将果然已分兵支援上庸,城中守军不足两千!
\"天助我也!\"雷勇在临时军帐中一拳砸在案几上,\"传令全军,抛弃一切非必要辎重,轻装疾行!务必在明日午时前抵达那处!\"
当夜,汉军冒着暴雨急行军。士兵们用身体护住最后的攻城器械,在泥泞中艰难前行。雷勇亲自走在队伍最前,他的铁甲已被雨水浸透,却依然挺直腰背,为全军引路。
黎明时分,暴雨渐止。
汉军已能看到那处城的轮廓——它坐落于长江冲出群山的隘口,城墙虽不如上庸高大,却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位置。
谁控制了那处,谁就掌握了巴中地区的大门。
\"果然守备空虚。\"雷勇观察着城头稀疏的庸军旗帜和巡逻士兵,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传令下去,全军隐蔽休整一个时辰,拂晓发动总攻!\"
汉军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那处城外的山林中。雷勇召集众将布置战术:\"西门防守最弱,主攻方向在此。东门佯攻,北门埋伏。记住,此战关键在于速战速决,绝不能让消息传到上庸!\"
天色微明时,那处城守军刚完成换防,正是最疲惫的时刻。突然,城外响起震天的战鼓声!
\"敌袭!敌袭!\"城头守军惊慌失措地大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所有人都关注上庸大战的时候,会有一支大军突然出现在城下。
雷勇亲自率领精锐冲锋,汉军的云梯迅速搭上城墙。那处守军仓促应战,箭矢稀稀拉拉地射下,完全无法阻挡汉军的攻势。
\"先登者赏百金!\"雷勇大吼一声,亲自攀上云梯。一支箭擦过他的肩膀,带出一缕鲜血,他却恍若未觉,继续向上攀爬。
汉军士气大振,纷纷奋勇登城。不到半个时辰,西门便被攻破。雷勇手持长刀冲入城中,所向披靡。那处守将试图组织巷战,却被汉军分割包围。
\"将军,守将自刎了!\"一名校尉跑来报告。雷勇点点头,大步走向城中心的官署。街道两旁的民居门窗紧闭,百姓们惊恐地透过缝隙观察这支突然出现的军队。
正午时分,那处城彻底落入汉军掌控。雷勇站在城楼上,看着\"汉\"字大旗缓缓升起,取代了原本的\"庸\"字旗。他长舒一口气,转身对赵烨说:\"现在,派人快马加鞭向王上报告——就说巴军在我军之前抵达上庸,我们改道南下,已经拿下那处!\"
赵烨此时已完全信服,抱拳道:\"将军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雷勇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上庸所在。他仿佛能看到姬伯安正在血战中挣扎,而自己已经悄然扼住了巴军的咽喉。
\"传令加固城防,准备迎战巴军反扑。\"雷勇沉声道,\"姬伯安很快就会发现,他费尽心力夺取的上庸,将成为他的囚笼!\"
夜幕再次降临时,斥候带回上庸战况——巴军已攻入城中,但伤亡惨重;秦军主力渡江后却按兵不动,似乎在观望形势。
雷勇听完报告,脸上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
他展开地图,手指从那处划向上庸:\"姬伯安血战上庸,无非是想挟持庸君,好谋求庸国伯爵地位和领地。可以此子太小看庸国底蕴了!”
说罢,雷勇在地图上,围绕上庸城,标记了数个城池,以及城池的守将和兵力。
“东有楚军,西有我汉中,北有秦军,南有我们。这巴国还真是占了个好地方啊。”雷勇嗤笑一声。
赵烨颔首,“如今上庸已经是四战之地,只待各方势力消化吸收此次分庸所得,后续腾出手来,必定谋求上庸,到时候联军攻上庸,自顾不暇,则巴中就会面临我们东西并进。”
雷勇看着地图上,狭长的江山之地,从江州,到阳关,枳地,平都,朐忍,鱼地,巫地……最后是自己这里,那处城。
自己关上了巴中的大门,若是能将这一条线给收回,这可是汉国堪比君上灭蜀的不世之功!
雷勇眯着眼看着地图,心中开始分析如何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很快,攻占了上庸城的姬伯安如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纵兵劫掠三日!
整个上庸城刚刚经历了战火,如今又要面对巴军的疯狂。
整个上庸城哭喊一片,庸君被关押在宫城之中,听闻城外哭天喊地的哀嚎,心中悲戚。
因为贪婪,因为自作聪明,庸国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因为贪图小便宜,得罪了所有邻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竟然一个站出来拉自己一把的国家都没有。
褒国灭国时,自己还心怀讥讽,如今大祸临头方知,天道好轮回。
因为巴军的劫掠,上庸城中的军民纷纷拿起武器自保。
东市富人区,以达官显贵为主,皆有家丁护院。
西市商贾云集,也都有商队护卫和趁手武器。
南北也都是普通百姓,没有什么自保之力,巴军进城劫掠,重点就是南北两城。
此时数十名不同着装,高矮胖瘦皆不相同,男女皆有的人群,集中在城南齐国精盐铺子里。
领头之人,正是当初贾富安排跟随过姬长伯的贾善。
“人手准备的怎么样了?”贾善询问道。
下方众人皆拱手,“城中各处皆有我们的人!已经疏散安置了大多数老幼妇孺,青壮皆已拿起武器。”
听到这里,贾善点点头,“君上将你们安排在这里,为的就是今天。请务必尽力!”
“诺!”
这些人,有汉国锦衣卫,有贾富的汉国商队,有教会传教士,也有负责将在汉国定居的庸国军家眷带过去汉国户部官差……
他们以各种身份,活跃在上庸城的各个地方。
与上庸百姓打成一片,有的人会医术,便开了个医馆救死扶伤。有的人识字,就帮人看信,帮人代笔……如今上庸城沦陷,姬伯安又纵兵劫掠。
数十万人的大城,乌烟瘴气。
此时正是锦衣卫,教会等势力行动的时候,他们安排民勇守住店铺和教会,然后尽量收容逃难躲避兵灾的平民。
甚至很多被打散的庸国军,也都加入了这些平民。
如今拿下上庸城的姬伯安,麾下兵力减员严重,只剩四万余人,而这四万人,如今化身野兽,在上庸城里疯狂作恶,发泄连日攻城的压抑和暴虐!
姬伯安站在上庸城头,望着城中四处升起的浓烟,听着此起彼伏的哭喊声,脸上却浮现出病态的快意。
\"将军,我们该收手了。\"一名副将小心翼翼地劝道,\"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激起民变……\"
\"民变?\"姬伯安冷笑一声,\"一群蝼蚁罢了,兵士们奋战杀敌,拼死作战,才有现在的享受!比起民变,我更害怕兵变!\"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急匆匆跑来:\"报将军!那处城失守,汉军已占领那处!\"
\"什么?!\"姬伯安猛地转身,一把揪住斥侯的衣领,\"汉军?他们不是说要来上庸吗?\"
斥候战战兢兢道:\"汉军……汉军改道南下,趁我军攻打上庸之际,突袭了那处城!\"
\"雷勇……\"他咬牙切齿地念出这个名字,\"好一个声东击西!\"
副将急忙道:\"将军,那处城是巴中门户,若被汉军占据,我军后路将被切断!必须立刻回师夺回!\"
姬伯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回师?不!上庸城已在我手中,庸君也被我控制,只要稳住局势,我巴国便能在此站稳脚跟!至于那处城……\"
他冷哼一声,\"汉军长途奔袭,兵力必然不多,让宗正拟令,传令巴国各地守军,集结兵力,夺回那处!\"
然而,姬伯安并不知道,此时的巴中各地,早已空虚。
巴军主力尽出,留守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对抗汉军。
更糟糕的是,上庸城内的局势,正悄然发生变化。
城南,齐国精盐铺子。
贾善站在铺子后院,面前站着数十名手持武器的青壮。
\"诸位,巴军暴虐,上庸百姓苦不堪言。\"贾善沉声道,\"如今,正是我们反击的时候!\"
\"反击?\"一名庸国老兵皱眉,\"我们这点人,怎么打得过巴军?\"
贾善微微一笑:\"我们不需要正面硬拼。\"他展开一张上庸城的地图,\"巴军如今分散在城中各处劫掠,兵力分散,且毫无防备。我们只需在夜间行动,袭杀落单的巴军,夺取他们的兵器甲胄,再汇合城中的其他义军,逐步蚕食巴军的力量!\"
众人闻言皆是眼前一亮,眼中燃起希望。
\"此外,\"贾善继续道,\"我已派人联络城外的秦军和楚军,他们不会坐视巴军独占上庸。只要我们再坚持几日,局势必有转机!\"
当夜,上庸城内,无数黑影在街巷间穿行。
巴军士兵醉醺醺地扛着抢来的财物,突然被黑暗中刺出的长矛贯穿喉咙;巡逻的小队转过街角,便被埋伏的弓箭手射成刺猬。
一夜之间,数百名巴军士兵悄无声息地消失。
次日清晨,姬伯安接到报告,脸色铁青:\"怎么回事?!谁干的?!\"
副将低声道:\"将军,是城中的百姓……他们组织起来了,专挑落单的士兵下手。\"
姬伯安暴怒:\"屠城!给我屠城!杀光这些刁民!\"
副将连忙劝阻:\"将军不可!若屠城,我军将彻底失去立足之地!况且……\"他压低声音,\"我们的粮草已不足,若再激起全城反抗,恐怕……\"
姬伯安握紧拳头,终于冷静下来。
他意识到,自己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内有上庸百姓的反抗,外有汉军占据那处城,而秦军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传令全军,收缩防线,固守宫城和主要街道!\"姬伯安咬牙道,\"再派快马回巴中,调集所有可用之兵,务必夺回那处城!\"
然而,他的命令还未传出,又一则噩耗传来——
\"报!楚军越过江水,没有南下盘龙城和云梦泽!而是一路北上,逼近上庸!”
姬伯安脸色瞬间惨白。
“怎么会这样!楚军为何北上?”姬伯安惊怒交加,额头上青筋暴起。
一旁的鱼绾也慌了神,嗫嚅道:“君上,如今我军腹背受敌,上庸百姓反抗不断,粮草又不足,该如何是好?”
姬伯安在原地急速踱步,眼神中满是焦虑与绝望。
此时,宫城外传来阵阵喊杀声,上庸百姓的反抗愈发激烈,巴军防线摇摇欲坠。
而城外,楚军的旗帜已隐隐可见,秦军也开始有了动静,似乎在等待最佳时机出击。
姬伯安知道若再不做出决断,巴军必将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