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海盐味奶糖 > 第213章 那些未发出去的信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3章 那些未发出去的信息

群里的热闹总是一阵一阵的,像潮水,有涨有落。黄金的话题刚刚冷却,一股新的涟漪又由锤儿妹投下。她分享了一则光明网的公众号推文链接,标题带着几分荒诞的戏剧性:“警察同志,我要举报我女朋友。”

思雨扫了一眼,顺手敲下一行调侃,带着她这个年纪已然习以为常的谨慎和几分看透的淡然:“网恋需谨慎呐,也许你的甜蜜女友,屏幕那头是位抠脚大汉。”

这话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却没想激起了翎辰这片最大的水花。这孩子仿佛被按下了某个开关,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所以我先不恋了。我前女友就是(这样的)。”

“你是怎么发现的?”好奇是人的天性,群里立刻有人追问。

翎辰的话匣子一旦打开,便有些收不住,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爱憎分明的愤懑:“人品还不行,饼还画得那么大!丑没事,我忍了。照片100斤,真人我猜200斤。1米58\/59\/60这个样子,还有双相情感障碍。”

思雨看着这一连串的抱怨,尤其是括号里那句对身高的精准“勘误”,心里有些失笑,也有些不以为然。她敲下自己的看法,试图更中立些:“她这个我感觉不算人家骗她,大部分人都比照片长的丑。至于画饼这种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没有统一说法,只能说她俩不合适。”她甚至带点自嘲地补充,试图缓和那份尖锐,“我要是完全原相机拍的照片,打死我也不敢拍给你们看,丑死你们。除了苹果,其他的相机都不是原相机。”

她想起翎辰提过对方年纪稍长,便随口问了一句:“她多大了?”

“属兔的,比我大几岁我忘记了。”翎辰回得干脆。

思雨忍不住调侃:“说明你也没把人放在心上,对方多大你也没记住。”

这话似乎触到了翎辰那点“小怼怼”的开关,她立刻回道:“快分一年了,不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记。”

思雨看着屏幕,心里哑然。这倒也是,分手都一年了,什么都记不住,竟然又能如此清晰地记得对方的体重估值、身高范围和具体病症是否双向情感障碍这种专业性名词(她可是食品学的),该说不说,这年轻人的记性,倒是用在了些奇怪的地方。她本想再调侃两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算了,何苦惹这身骚。有些话,点到即止,是成年人之间的默契。

然而翎辰的倾诉欲显然还未尽兴,愤恨似乎积压已久:“而且去年刚好正是在准备考研,十二月份,离考试十几天她跟我分手,我说行,然后立马删除了我所有的联系方式。”字里行间,那股因重要节点被干扰而加倍的委屈和不悦,几乎要溢出屏幕。

也许是年代不同,也许是性格使然,结合以往发生的好多事情,思雨对眼前这个小孩儿的言行,生出许多看不惯的地方。 那种遇事习惯向外归因、将一段关系的失败全然归咎于对方的姿态,让她有些不适。但到了她这个年纪,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事,看破不说破,是修养,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没必要全说出来。

锤儿妹适时地送上了一句安慰,简单却有效:“忘了挺好。”

思雨复制了这句话:“忘了挺好。”发出后,她觉得还缺点什么,想了想,又补充了两句,带着过来人式的、或许对方此刻并不能完全听进的劝慰:“只是别忘了自己的成长更重要,如何提升自己。”

话题到此,似乎该告一段落了。大家很有默契地将注意力转向别处,冲淡这略显沉重的气氛。透明分享了一张傍晚拍的照片:一棵大树伫立在秋色中,枝叶被夕阳染成暖黄,构图和光影都恰到好处。思雨甚至怀疑透明是不是专门学过摄影。翎辰也迅速跟上了新话题,仿佛刚才的愤懑不曾存在。

看着翎辰的回复,思雨心里那个标签又清晰了几分。花花曾不止一次私下聊起过,说翎辰这孩子“谈不上坏,就是心眼儿不少”。思雨曾对比不以为然,后来逐渐的事情发生的多了,也看明白了,也会有意无意地调侃道:“相对而言,很多时候过于的精明本身就是一种愚钝。”许多小事累积,已在思雨心里为这个年轻人贴上了重重的印象标签。 她清楚地知道,这类人或许不坏,但绝对不适合做推心置腹的朋友。她会本能地对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产生畏惧,下意识地保持安全距离。

这时,翎辰特意@了她,回复了她刚才的劝诫:

“思雨:只是别忘了自己的成长更重要”

“@思雨 我没忘”

“思雨:如何提升自己”

“@思雨 嗯嗯”

“所以我现在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

看到这近乎标准答案式的、带着点宣誓意味的回复,思雨在屏幕这头会心一笑,那笑容里有些许无奈,也有一丝“任务完成”的释然。该说的已说完,无需再多言。只是她心里仍忍不住掠过一丝尖锐的疑惑:究竟是怎样的心态,赋予了这孩子在“四无”状态下——研究生在读,没钱、没工作、没颜值、没家底,甚至看似缺乏同理心和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依然能如此理直气壮地审视他人? 她甚至有些刻薄地想,那位能和她相处半年的前女友,尽管是网恋,只见过一次,这半年大概也颇不容易吧,也不知是看中了什么,脑袋被门挤了?还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

这念头一闪而过,她随即摇了摇头。算了,不说了。 世间人与人的相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有各的不容易,每个人性格的产生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很多事情,没法论对错,立场不同,当一个人深陷某个观点时,刻意点破除了得罪人,并无益处。

想到这里,她放下手机,目光转向窗外,秋意已深,夜色早已降临。群里的对话仍在继续,生活的话题,永远比某个个体的感慨要广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