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一直到雍正十三年间府中都没人再有孕,而弘历也一天比一天忙。
雍正十三年三月,宫里来了圣旨,琅嬅带领众人跪下听旨意。
因父亲高斌治水得力,深得雍正帝提拔,而高曦月作为高斌的女儿,雍正帝下旨将其册封为侧福晋,且高氏一族抬为满洲上三旗的镶黄旗,赐姓高佳。
琅嬅:“恭喜妹妹了。”
众人:“恭喜侧福晋。”
没过几个月,就在众人在正院请安准备告退时,王钦慌忙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哭着说:“福晋,侧福晋,不好了!”
琅嬅看着没规矩的王钦皱眉,“好好说话,这是怎么了?”
王钦:“皇上,皇上驾崩了!”
众人一惊,紧接着高曦月捂着嘴叫了一声“皇上”,然后跌坐在了椅子上。
琅嬅也震惊站了起来看着王钦,问道:“王爷呢?”
王钦:“王爷听到消息,进宫了。”
众人又看向琅嬅,琅嬅也不含糊,立马安排众人回各自的院子换上孝服等通知进宫哭灵,同时令下人撤掉所有喜庆醒目的东西,挂上白幡。
“跪,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兴,跪,一叩首……举哀”
乾清门广场上,在一阵阵悲哀的哭泣声中,雍正帝结束了他近十四年的统治。
在场人无一不哭得泪涕横流,只是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心为大行皇帝而感到悲伤的,或许只有困在景仁宫里的废后乌拉那拉宜修?
宜修只能隔着窗户远远观望,就连给大行皇帝丧仪她都不能去。
不管别人如何,琅嬅是尊敬这位皇帝的,哪怕他不是正史上的雍正皇帝,琅嬅也真心实意为这位皇帝逝去而哭泣。
很快弘历正式登基,尊生母熹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发妻琅嬅为皇后,除此之外的其他妃子暂未晋封。
养心殿内,由张廷玉带头的一些官员给弘历递了折子。
张廷玉:“礼制所载,皇上登基应当尊景仁宫为母后皇太后。”
“什么?”弘历把折子往桌上一放,看着张廷玉等人,神色意味不明道。
张廷玉:“景仁宫乃皇上嫡母,理应尊为母后皇太后,熹贵妃是皇上的生母,可封为圣母皇太后,祖宗的规矩历代如此,两宫并立也是应当的。”
弘历听完并未开口,只是垂下眼眸不知道在想什么。
另一位大臣又接着说:“皇上,丧仪毕,东西六宫都要由皇上的嫔妃入住,那景仁宫仍然住着大行皇帝的皇后,实在是不合情理。”
弘历:“可皇阿玛曾经说过,与景仁宫再不相见。”
张廷玉:“所以说大行皇帝的丧仪景仁宫可以不出现,但是先帝毕竟不曾废后,丧仪一了,还是要正名分的。”
“皇上,正嫡庶,明尊卑,方可治天下。”
张廷玉是汉臣,有浓厚的嫡庶观念,在传统观念中遵从正统性,况且先帝不曾废后,所以他主张景仁宫的尊为母后皇太后。
弘历在思考该不该放景仁宫出来,毕竟他与熹贵妃只是半路母子,她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若她想要独一无二的尊位,自己也该出出力,不是吗。
于是弘历决定先拖着,“朕且考虑看看。”
张廷玉看了一眼弘历,知道现在得不到答复,也不能把皇上逼急了,便道:“那,臣等先告退。”
青樱在后面哭灵,不知谁给她传的消息,说前边大臣在商量姑母的事,于是趁着休息的空档,带着杏仁露去养心殿求见弘历。
王钦:“皇上,青樱格格求见。”
弘历本不想见青樱,可又想到青樱是景仁宫的侄女,或许可以利用。
“让她进来吧。”
很快,青樱进来了,“臣妾给皇上请安。”
弘历:“起来吧。”
青樱站起来柔声说道:“这两日在丧仪上,看皇上唇干气燥,眼睛里也是红红的,所以臣妾给皇上煮了一碗杏仁露,润润肺。”
弘历没有接,况且他现在对青樱也没多少感情,只是看着她,像是在说我知道你来干什么。
青樱:“皇上?”
弘历:“放下吧。”
青樱放下杏仁露,观察着弘历的脸色,犹豫着要不要说。
弘历:“你还有事?无事就退下吧。”
青樱急了,她摸不清弘历的想法,也怕下次再找不到机会说,于是硬着头皮试探道:“不知……不知皇上对于臣妾姑母是如何安排?”
弘历也没卖关子,直接了当的告诉她:“朝臣中有人提议,将你姑母放出景仁宫,尊封母后皇太后。”
青樱高兴了一下,心想大臣们还是支持姑母的,不过她还是仔细斟酌着开口道:“臣妾,臣妾是希望姑母可以解了禁足,安享晚年,臣妾也可以尽一份孝心……”眼看弘历表情有变,立马改了口风,又道。
“但是,下令禁足姑母的是先帝,尊封母后皇太后又是国事,臣妾也不便说什么。说完又委屈的抬头看了眼弘历。
“呵”,弘历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青樱也学会演戏了。
接着又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青樱不懂弘历在笑什么,可想到这几年来弘历对她的态度,或许她今天不该来养心殿,“是,臣妾告退。”
青樱一走,弘历就让王钦把杏仁露端去解决了。
不多时,青樱在张廷玉请奏后去找弘历的消息被琅嬅和太后知道了。
琅嬅对此倒不担心,她知道景仁宫出不来,就算景仁宫能出来,着急的也是太后,况且那边也不会让她出来,至于太后会不会辖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