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
熟悉张居正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当年这位首辅大人为了权势都没有为父守孝这件事的。
此事一出,就连张居正手下的心腹,都对这位首辅大臣颇有微词,认为他有违孝道,张居正的政敌更是由此为借口,不断地攻击张居正。
这件事情不止在当时闹出了轩然大波,就连现在,仍旧还有看不惯张居正的臣子们拿这件事说嘴。
天幕提起此事,大臣们也不由开始小声讨论这件事,皇宫殿内,就像突然多了成千上百的鸟雀不停的叽叽喳喳。
张居正闭闭眼,努力让自己忽视这些看向自己的视线,脑海中不由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
父亲去世,他亦是悲痛欲绝,也不愿亲手剥夺自己最后尽孝的机会,可是这人世间的种种,半点都是不由人选择的。
他还有自己的理想,他还挂念着这泱泱大明。
他想要亲手重新将大明推上顶峰!
当这个愿望与为父尽孝这件事冲突时,他只能选择自己的理想。
天幕说的没错,这朝堂上站着的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他自己也是,当权势与理想夹杂在一起,有时候他自己都分不清,为自己夺情,到底是处于对大明的忠诚,还是对权势的贪恋。
只不过,他能明白自己的心,他根本就不想离开朝堂这个旋涡,心甘情愿的沉沦其中。
唉,他也是老了,竟然也开始多愁善感起来。
想当初他为自己夺情的时候,旨意下的那叫一个干脆利落,甚至于张居正在父亲的灵堂前注视着父亲的棺椁,都能坚定的认定,父亲也会为有他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他的父亲一定也不愿意他因为守孝,白白浪费在朝堂上大展拳脚的大好时机。
随着天幕上唐欣欣的走动,复建过后的张居正故居正在一点点的展现在万界众人的眼前。
那里面的一砖一瓦,在张居正本人看来,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
天幕上的故居,让张居正突然有点想家了。
要不,等忙完了,就回家看看吧!
洪武年间。
看着这座华美广阔的宅邸,明太祖朱元璋原本有些黑的脸微微发红。
他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儿不够用,甚至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眼睛或者耳朵有问题。
什么叫做,挽救了大明的千古一相,这个张居正又是怎么贪污受贿到大明首富的!
朱元璋十分痛恨这些贪污的人,之前天幕已经批评过他太过抠门,这才导致大臣们铤而走险贪污。
可是他现在已经给自家的臣子涨了不少的俸禄了,若是这些人将来还要贪污,那就不要怪他这个做皇帝的下狠手了!
天幕上曾经说到过的于谦,确实很得朱元璋的赏识。
大明的臣子,就是要这样,有风骨,忠君爱国,有才华还清正廉洁!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什么?能够与于谦相提并论的救国之臣,竟然会是这样的一个大贪官!!
他还把持朝政,为了不放弃到手的权势,居然连为父守孝都能推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真的为了大明鞠躬尽瘁!
能臣和贪官,这样两个对立的品质同时出现在张居正的身上,直接给朱元璋大脑加载过度了。
这样的两个词竟然能够放在一起形容同一个人?这要不是天幕说的,就算是他爹活过来跟他描述这样的一位官员,他都会觉得荒唐无比!!
朱元璋喜欢张居正的野心和为大明做出的贡献,但是又厌恶极了张居正贪污受贿。
明太祖朱元璋坐正了身子:他现在是真的觉得这个叫张居正的家伙有趣了。
就让他看看,这位能够被后世推崇为千古一相的人,到底能力如何!
【穿过了太岳堂,往后走就是一个游廊,游廊的墙壁上,镶嵌了很多的石碑,也不知道这些是当时的真迹,还是后来复刻镶嵌上去的,旁边好像有东西,我去看看!】
【凑近了看,这些石刻旁边都是有名牌的,注明了出处,甚至还有外国人的作品,想来这些应该是当初重新修建张居正故居的时候,邀请了书法界的名人专门题写的。】
【看过了石刻,跨过一扇红色的门,再往前走,就是这座四合院建筑的第二进。】
【这第二进的尽头,我们率先看到的,就是远处张居正的雕像。】
【这里这座张居正的雕像,就是用黑色的石头雕刻的,同样也是一个行走着的十分潇洒的姿态。】
【两侧除了碑刻碑廊之外,还有几座小亭子,小亭子虽然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亭子,但这些亭子的正中间,都放着一块石碑,所以这应该是碑亭。】
【穿过这条石板小路,绕过张居正的雕像,在往前走,就是第二进的正房和厢房了。】
【正房的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纯忠”两个字,这是对张居正品行的赞美,里面同样有一个石碑,这块石碑上面则是雕刻着“元辅良臣”四个字。】
【相传这四个字,是当初万历皇帝朱翊钧专门写给张居正,就是为了表彰张居正为大明做出的贡献。】
【门前还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尔为盐梅,汝作舟楫”。】
【万历皇帝将自己的墨宝赠与张居正的时候,张居正非常恭敬的接下,并且将它们都恭敬的供奉在自己的家中。】
【朱翊钧知道后,很是高兴自己的老师也是这般的看重自己赠与的墨宝,很是高兴的赏赐给了张居正一千两银子,作为张居正供奉御笔的房子的赞助费。】
【朱翊钧在最开始,也是很信重张居正的,只可惜,最后两人还是走到了这样不堪的境况,不得不说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看过了第二进,就到了一个幽静的小院中,这一进的占地面积看起来有点点小,不过周围也还是全都是碑廊,看来当初为张居正写字的人是真的很多。】
【尽头的正房上,题挂着匾额“捧日”,这是个二层的小楼,而捧日这两个字,同样也是皇帝朱翊钧给张居正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