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晚上从团结湖小区吃饭回来,才把电脑打开,准备开始写<哈利波特>第三部;

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接起电话就听到李银刚的声音;

“老周,你回来了啊。今晚不出去了吧?”

周知看看表,也才八点多,“不去,你们要过来吗?”

“嗯,我们几个都要过来。”

“来吧。”

时间不久,就响起了门铃声;

周知穿上外衣去开了门,见几人又是大包小包的提着进来;

说道:“干嘛又提东西来?”

李银刚笑道:“嘿嘿,这大过年的,哪有空着手上人家里的?”

“那也不用带那么多,你们拿那么多来,到时候吃不完就浪费了。”

李晓华笑道:“老周,放心吧,大多是些周边省份的干货、冻货,放得住。”

周知指了指屋檐下,“冻货就放屋外吧,干货拿进屋里去。”

晚上室外气温零下五六度,放在外面完全不用担心;

五人跑了三次,才把带来的东西下完;

周知看着屋檐下和屋内的一堆东西摇摇头,“你们都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众人纷纷说了自己回来的时间,最先回来的是马金涛,昨晚九点半;

最晚回来的是罗卫东,今天中午才回来。

给几人都倒了杯茶,打开盒中华丢在桌上,“先和你们说件事,年初四晚上,来我这吃饭,能带家属就带来。”

几人纷纷答应了。

李银刚笑着问道:“老周,是不是有什么大事要商量?”

“我商量个屁的大事,就是哥几个聚个餐。银刚,你现在这思维细腻了不少嘛;听到吃饭就是有事?”

李银刚揉揉脸道:“嗨,老周,我这也是条件反射了;现在在外面吃饭的次数多了,每次吃饭都要说事。”

“呵呵,这也正常,华夏人做生意嘛,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李晓华问道:“对了,老周,刚才我们路过大菊胡同时,见你那博物馆弄得差不多了,啥时候开业啊?”

“那还早,再快也得下半年了。对了,问你们一件事,你们公司现在的印刷品交给谁在做?一年有多少的业务?”

侯勇说道:“公司印刷的资料宣传画这些,是交给区里的印刷厂在做,一年大概有三十万左右。老周,你有朋友是做印刷厂的?”

周知没有回答,继续问道:“是关系户?”

李晓华摇摇头,“也不算是关系户, 一开始的时候 我去联系的,只是时间做久了,关系还不错;你如果有朋友做印刷,那就把这些业务都转给他做。”

“再说吧。”

现在顾红军都还没决定要不要辞职,万一这小子回去和媳妇一商量;

还是决定留在单位上,这事说了也白说;

再就是,就算顾红军愿意出来做事;

周知也只打算牵个线,具体的事情还得让他们自己谈;

在商言商,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马金涛这时笑着说道:“老周,我四月份结婚,你到时可得来啊。”

四月份?

“日子定在几号?说实话,四月份我这边事情有点多,不一定能来。”

“4月17号,星期天。”

周知愣了一下,说道:“金涛,我估计四月中旬要去米国一趟,还真不一定能赶得回来。”

见到马金涛脸上有些失望,解释道:“去年米国的公司拍了部电影,回来之前那边公司打电话过来说;

这部电影很有可能获得奥斯卡的几项提名,其中就有最佳原创剧本奖;因为剧本是我写的,我必须得到场;

不过今年的奥斯卡颁奖时间是4月12号,要那边的事情顺利,就尽量赶回来。”

几人虽然不在影视圈混,但也算见多识广,知道奥斯卡奖的分量,知道这个事情对周知公司的影响;

马金涛笑着说道:“老周,没关系,赶不上我结婚,总能赶上我生孩子,到时候礼金多给点就行了。”

周知也笑道:“那肯定不行,给银刚多少礼金,给你也只能给那么多;不然你们哥几个就要有人说我偏心了。”

李晓华笑道:“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卫东要是再过几年结婚,那不就吃亏了?”

周知笑道:“吃亏不吃亏,这不关我事,就算卫东二十年后才结婚,也是和银刚一样的礼金。”

罗卫东瞟了一眼李晓华,“你自个都还没结,先操心你自个的事吧。”

几人都笑了起来。

周知笑道:“晓华,卫东说的没错;你这女朋友谈了那么久,怎么还不打算结婚?”

李银刚笑道:“他老丈人一直不松口,这婚还真没办法结,就这样熬着呗,等晓华对象岁数再大几岁,不同意也得同意。”

周知不解的问:“这是什么情况?按理说晓华的条件也不差啊?要长相有长相,要事业有事业。”

李晓华苦笑道:“还不是嫌弃我没正式工作,虽然有几个钱,但在人家眼里,就是一上不了台面的个体户。”

“你对象家是什么家庭呐?这还嫌弃上了?”

周知有点不解,他见过李晓华的对象几次,戴一副眼镜,长得文文静静的,在一个中学教书,但没问过对方的家庭。

李晓华叹气道:“他爸他妈都是知识分子,都在大学里教书,看不上我这种工人家庭出生的个体户也正常。”

周知笑道:“那也不能这一一直拖着,要不给你老丈人个惊喜,到时候不同意也得同意。”

侯勇来了兴趣,忙问道:“什么惊喜?把家里户口本偷出来,去办了结婚证,来个先斩后奏?”

“嘿嘿,差不多吧;不过家里既然不同意,那户口本肯定藏得紧,肯定拿不到;简单点,给他们来个奉子成亲就行。”

罗卫东有点茫然,“奉旨?奉谁的旨?大清都早就亡了。”

李银刚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老周,你这主意是真损,不过这样一搞,那老俩口不同意也得同意。”

李晓华无奈的摆摆手,“别,那老头要脸,要是这样弄,断绝父女关系都是轻的;老头岁数大了,要是一个激动,闹出人命来,我就真成罪人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熬着。”

这事也正常,现在个体户的地位虽然比前几年稍好了一点;

但大多数有正式工作的家庭,还是有些看不上的,更别说李晓华对象家这种高知家庭了;

知识分子从古至今对商贩都是鄙视的,士农工商这个排名也不是凭空出来的;

李晓华的岳父母身份相当于以前的士,他们连排名第二的农都看不上,自然对排名最后的商没有什么好脸嘴。

观念要转变,还得再过十年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