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也经常有学员们的家属来剧组探望,来的时候都会带点儿好吃的,但是像李天明这么豪横,直接带半头猪的,还是第一次。
大概是为了表示感谢,王福林导演还特意邀请李天明跟着学员们上了一节红学大师讲的课,享受一下文化的熏陶。
只可惜……
如果是讲三国,讲水浒,讲西游,李天明还能听得进去,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也会抱着话匣子听评书,可《红楼梦》就……
李天明实在想不明白,一本古人写的小说,看个热闹也就算了,咋会有人专门研究这个的?
贾探春到底嫁给了谁?
贾珠到底是怎么死的?
焦大口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是不是闲得慌啊?
曹雪芹一个烂尾王留下的半部书,居然都能引得后世这么国学大师穷极一生去考证?
那位红学大师操着浓重的乡音说得口沫横飞,李天明在下面听得是昏昏欲睡。
身旁的小五……
脑袋靠在李天明的肩膀上,口水都留下来了。
大概在梦里,正抱着烧鸡拼命呢。
倘若今天请来的是单田芳,来上一段《三侠剑》,小五绝对能听得精神抖擞。
一节课上完,李天明比耪了三亩地都累。
“哥,你要回去了?”
“海城那边还有要紧事呢,你在这儿好好跟王老师学,要是想家了就给家里打电话,我过来接你!”
小五不情不愿地松开了手,目送着李天明上车离开。
直到车消失不见,这才转身狂奔上山。
晚饭有烧鸡吃!
李天明驾车一路驶向海城,等到了自行车厂的时候,生产车间里依旧灯火通明。
工人们还在加班!
来到行政楼。
孙立也在。
“还没回家?不怕嫂子找你麻烦啊?”
听到开门声,孙立抬头看了过来。
“别光说我,你都多少天没回家了?当心回去弟妹让你跪搓衣板!”
孙立说着,伸了个懒腰,他确实乏了。
他可没李天明那么清闲,今天回到海城,第一件事就是去了电视台,谈好了广告投放的事,回到厂里,只在办公室眯了一觉。
这会儿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快僵了。
“周局和马局下午过来了。”
“有事?”
“问问咱们厂的产品,准备什么时候面市!”
“这两天下线多少成品了?”
“不多,1200辆!”
工厂刚开始运营,提高产量还需要一个过程。
毕竟现在厂里大部分工人都是生手,虽然在飞鸽厂培训了一段时间,可真正上线实操,经验还需要积累,技术还需要打磨。
李天明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八点钟。
“让工人们下班吧,知道大家伙的积极性高,可也不能累坏了身子。”
孙立点了下头,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打给了正在车间里监督生产的生产科科长。
很快,机器的声响渐渐停了下来,生产车间内的灯也关了,大半个厂区随即陷入了黑暗。
“天明,你到底是咋想的?”
孙立说着,想到了李天明之前对何师傅方便面,以及海尔电冰箱上市前的操作。
“还是打算先把宣传搞起来?”
“电视台那边是怎么说的?”
“一个礼拜之后投放,每天播五次,连着播一个月!”
虽然只是一条30秒的广告,但是,电视台播放节目,也是需要统一安排的,不可能今天把广告的母带送过去,明天就播出。
李天明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也没问费用的事。
何师傅方便面和海尔电冰箱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宣传的重要性。
在这方面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是应该的。
“咱们用不用也像海尔冰箱那样,在公交站牌上做做文章?还有报纸,是不是也宣传一下?”
李天明听着笑了:“你去找姜红英,不怕嫂子吃醋啊?”
孙立闻言,顿时变了脸色,三十多岁的人,还扭捏上了。
当初他盯上了姜红英,想要追求人家,为此还不惜“出卖”了李天明。
结果呢?
人家压根儿就没看上他。
“这都哪辈子的事了,你……你可别瞎说啊!”
“哟!嫂子不知道这事?”
呃……
“我这跟你聊正事呢!”
李天明笑道:“行,行,聊正事,报纸什么的先不急,这几天,你让各部门关注一下生产一线的情况,选出100名先进。”
孙立听了,立刻便明白了李天明的意图。
“你这是打算和当初海尔厂一样,把咱们的产品当成奖品,奖励给先进?”
新瓶装旧酒!
“管用就行!”
新产品上市,消费者总会有一个观望的过程。
毕竟现在不想以前,当年睡莲电风扇刚投放到市场上,根本不需要宣传,只凭借着特殊购买票据,就能吸引到大量的消费者。
那是因为当时市面上的各种商品匮乏,每个百货商店能分到的商品有限,才会引得人们抢购。
可现在呢?
改革开放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工业,虽说之前淘汰了一批低产能,低品质的工厂,但还是有大量的企业经受住了考验,生存了下来。
如今的市场,已经渐渐地形成了竞争,同类商品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消费者。
这个时候,宣传的作用便逐渐地体现了出来。
在电视台投放广告是一种手段,同样的,李天明通过现身说法也是一种手段。
将自行车作为奖品,奖励给生产先进个人,让他们成为第一批猎鹰自行车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猎鹰这个品牌的活广告。
“要我说也别过几天了,这事赶早不赶晚,明天就选出100人,直接把奖品发下去,让人们早点儿看见咱们的猎鹰自行车,过些日子,再配合上电视台的广告宣传,然后直接把咱们的商品推向市场!”
孙立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之前掏光了家底,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通过李天明拿下了自行车厂1%的股份。
自然免不了急着想要看看市场反应。
李天明也能理解孙立的心情,换作是他,掏空家底来赌,也会急着看到结果。
转天,工人们刚走进大门,就看到公告栏上贴着一张通知。
“奖励自行车?”
“有100个名额呢!”
“你说有我没有?”
“我看悬,咱们小组就属你最懒,上趟茅房哪会不得半个点儿!”
“放屁!我昨天拉肚子!”
“今个还拉吗?”
“我……我直接装裤子里!”
听到这话,周围人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
这下本就高涨的积极性,因为奖品,又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天明和孙立来车间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大家伙的干劲儿又不一样了。
“名单尽快统计上来,名额……增加到150个,尽量做到让大家伙都福气!”
刚刚投产,这个时候就评选先进,显然太早了点儿。
可是为了宣传,眼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要我说干脆加到200个,不光要考虑工作成绩,还得考虑……”
孙立压低了声音。
“争取让咱们的自行车覆盖整个海城!”
哈!
这一点,李天明都没想到。
把自行车厂交给孙立,李天明算是彻底放心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伙还在议论这件事,谁都希望自己能出现在名单之内。
现在市面上,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可不便宜,按照他们以前的工资标准,要不吃不喝攒上半年才买得起。
白得一辆,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落在自己的头上。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下班前半个小时,李天明和孙立,以及厂里各科室的领导集体出现在了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