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才不在意新罗和百济的小动作,传令助攻,也不过是试探两国的忠诚度,写了一道旨意,就没再放心上。
到了贞观十三年六月中旬,大唐军队就开始渡江。
“朕能体会到,当年魏武帝领兵八十万,陈兵官渡的心情了。”李世民马鞭指着前方,志得意满的说道。
在他前面,大军正在登船,战马在嘶吼,它们有些害怕上船;光着膀子的府兵,用力的推着火炮,这些特制的马车非常沉重。
大唐军队只用了两个多月,就横推了高句丽北方,军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赶路。
投石车驱赶城头守兵,随后炸塌城门,或者城墙,骑兵入城冲杀,就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高句丽人就被击败。
最前面的雄城还能抵挡一下,后面的简直就是望风而逃。
幽州,营州等地的府兵,被抽调得干干净净,全部在看管俘虏干活,所以后方留守的人不需要太多。
“陛下您可不是骄傲的魏武帝!”李靖恭维了一句。
“哈哈哈!朕有所向披靡的火炮,自然不是魏武帝所能比的。”
“陛下,不如在高句丽败军之中,挑选一些人马,用来攻打百济。”薛收提议道。
“嗯!有道理,知节,这事交给你去办!”李世民点头赞同。
“末将遵命!”程咬金用力一抱拳。
李世民非常满意程咬金的态度,这让他仿佛又回到曾经,带领大军东征西讨的日子。
“叔宝!苏烈那只人马,最近战况如何?”李世民转头朗声询问。
见李世民目光看过来,秦琼挺直了腰身,严肃的回答:“回陛下,苏烈带领骑兵一万,游弋在平壤附近,先后击败五支高句丽人马,逼迫高句丽困守平壤,之后高句丽再无动静。”
“高句丽那个大对卢呢?不是传闻他是最能打的吗?可有他的消息?”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转过脑袋询问李靖。
“根据斥候打探到的消息,盖苏文一直在各城游走,组织大军,具体位置不清楚,不过以臣之见,他的目标应该是懋功!”李靖分析道。
“集中兵力,先破偏师,这是想要提升士气,可曾传信懋功?”李世民脸色一沉,语气冰冷的说道,对于敢抵抗大唐兵马的人,他自然没有好印象。
“懋功定然有防备,臣已经传信苏烈,关注高句丽外围兵马,有可能的话,追上去夹击,有他一万骑兵,定然万无一失。
而且陛下您忘了靺鞨七部?他们接到您的旨意,就准备好了出兵,只不过一直在东部山区,并没有参战。”李靖提醒道。
“嘿!朕还真忘了,还有靺鞨七部那支人马!”李世民一听,顿时放下心来。
靺鞨七部可是辽东的大部落,只不过以前距离中原,中间还隔着契丹,奚人,所以在中原人心中,印象不深。
即便他们早就有人在辽西安家,存在感也是不如契丹和突厥。
“靺鞨七部出动了多少兵马?”李世民问道。
“四万大军!应该是他们部落最大的力量了,毕竟他们还有不少人,留在营州和蓟州呢。”李靖回答道。
“居然出动全族人马!他们这是何意?”李世民惊讶的询问。
即便是奚人和契丹,也只出了三成兵马,李世民没想到,靺鞨居然全部派出来了。
“以臣之见,应该是想举族迁移!归附大唐!”房玄龄猜测道。
见李世民还是有些疑惑,房玄龄继续说道:“其部落在辽西的人,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比起他们如今的生活,肯定好了太多。”
薛收补充道:“靺鞨族居住在辽东东部山脉,地域狭窄,距离大海不远,冬天寒冷,擅长制作鱼皮衣,几年前,落衡就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灵感,制作了鱼皮衣。”
李世民眉头一挑,他就有一件鱼皮衣,防御力堪比牛皮,冬天保暖效果极好,而且很贴身,是最好内甲之一。
李世民听明白了,因为居住环境太差,在族人身上看到过好日子的希望,所以这次全族出动,就是要立功。
原本就是突厥人的附庸,现在换一个主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丝毫心理压力。
其实李世民不知道,辽西不干涉他们部落自治,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人夺权,生活可以更好,谁又不愿意呢。
“嗯,等征讨结束,朕就赏赐一片土地给他们。”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道。
“陛下,最好像蓟州那般,集中安置,统一耕种!”房玄龄提醒道。
“有道理!到时候整个辽东,改成安东都护府,效仿西域,重新安置!”李世民捏着拳头,兴奋的说道。
“陛下,新罗如何处置?”李靖询问。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辽东不允许存在大唐之外的小国。”李世民神色变得严肃,沉声说道。
薛玖把整个西域吞并,重新打乱安置,不留一丝后患,这让李世民深受启发。
以前接纳各部落臣服,只是要了个名义,改了个州县名字,各部落还是自治,这种办法不能长治久安,李世民并非不明白,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唐别看战无不胜,但是人口不多,至少距离前朝还很远,根本不能四处树敌。
原本李世民是计划慢慢吞并,现在他有底气,一口吞下去,吃进肚里再消化,总比放在桌子上好。
桌子上的东西,可能被别人吃,或者端走,但是吃进肚子里,谁也抢不走。
“陛下英明!”听到李世民的话,所有人都兴奋的恭维。
灭高句丽一国,和灭半岛三国,这意义可不一样,他们这些出征的文臣武将,都会在青史之中,再次留下浓浓的一笔。
高句丽目前只有两股力量,一是困守平壤的高句丽王高建武;另外一支人马,就是游离于平壤之外的盖苏文,作为高句丽的大家族,盖苏文原名渊盖苏文,因避讳李渊的名字而改名。
他是大家族的人,也是高句丽的大臣,向来看不起高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