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主子要走了,李宗赶忙跑过去抱大腿,带着哭腔说道:“皇父摄政王,您可千万不能不管我啊!小王,小王……”
牧野也赶忙跑上去抱大腿,同样带着哭腔:“皇父摄政王,您不能丢下我不管啊!”
多尔衮此时正烦着呢,哪有闲心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直接让二人留下来防守辽阳,等待大军休整之后,再杀回来就是了。说完就带着人走了。
李宗和牧野二人彻底傻了——这是被彻底丢弃了,然而却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牧野垂头丧气带着身边仅剩下的护卫入城;李宗则是带着人往后退,当多尔衮走了后,他觉得不能入城等死,还是应该找一条活路,便带着人趁乱逃了,他可不想留在这里等死。
辽阳和盛京,是满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城。这一时期的满洲总人口在百万左右,其中辽阳城内就有十万左右满洲人,以及三十万汉人。
随着清军主力撤走,守城的汉军也就三千人,加上三千满洲老弱病残,另外又从城中征调大量汉人上城助战,勉强凑了几万人,满洲人上城的非常少,大部分满洲人也不愿意上城。
八旗战败,大军撤走,城中的满洲人人心惶惶。
清军撤走后,明军大举围城,并没有急着进攻。明军连续作战,伤兵众多,且大军十分疲惫,决定先围困再休整。对于清军撤走,也没有绕过城池去追击。
一连过了四天,先前运往辽东的炮弹陆续进入大营。这主要是黄得功在路过大凌河时,得知英国公押运的物资因清军的原因暂时搁置,他急令民夫押运炮弹去前线。
当一百枚开花弹,以及各种实心弹、铳弹进入大营后,明军的火器兵立刻得到了补充。
黄义明在四日的休息下也好了一点。在第五日的清晨,他与老爹携众总兵一同来到辽阳城外三里处,一门门炮口对准了城上。
城上的汉人看着城外的王师,那延绵不断的大旗,一个个面上都带着期许。其中一个叫铁蛋的汉子,与身边的好友默默点了点头。他们都看出来了,王师这是要攻城了,平日里早就受够了这些满洲人的欺压。
“去你的!”铁蛋握着手中的铁棒子,朝着身边的一名清军脑袋就狠狠砸了上去。
“啊!”被砸的清军戴着铁盔,头盔挡下了部分伤害,可脑门还是被震出了血。他立刻拔出刀对着面前的铁蛋:“狗奴才,你要造反啊!”
细看之下,这名清军握刀的手都在发抖。他可不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兵,只是一个普通满洲人,平日里总是欺压汉人,如今八旗撤走了,才被征上了城。
“造你妈的反!狗鞑子,你不是喜欢睡我老婆吗?大明的王师打过来了,你们的狗屁大清就要完了!今天老子也要把你的老婆、闺女都给睡了!”
说到这里,他朝着左右大喊:“兄弟们,王师打过来了,我们不用再给满洲人做奴了,跟我打死这些狗鞑子!”说完,抡着棒子继续打。
这名清军吓得脸色煞白,刀一丢,抱着脑袋就跑。这一幕也在城上各处上演:被欺压已久的汉人,平日里不敢怒不敢言,这一刻纷纷拿起武器,追着满洲人狠揍。
有些城墙垛口处,几个汉人拿着棒子,朝着蹲在垛口旁捂着头的鞑子发起了群殴。
“打鞑子呀!狠狠的揍死他们!”
“打!狠狠的打!往死里打,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城上的数万汉人发了疯似的追着守城的鞑子群殴,留下的满洲老弱病残根本弹压不住。
原本都准备发炮的胡大勇,见城上有状况,细看之下,赶忙派人去向主将禀报。
黄义明得知后,带着人来到一线细看,见城上正在混战。
“哎呀,这鞑子们还自己打起来了?”
“不对呀,你们听,好像是汉话。”
众人细细聆听,果然听到城上传来汉人的呐喊声。
这时,一些汉人站在垛口朝着城外大喊:“别开炮!我们是汉人,我们正在杀鞑子!已经有人去开城门了,大军可直接杀进来!”
半个时辰后,辽阳的城门被打开。
数千名汉人跑了出来,跪在道路两边;其中约莫两百多人,押着一些满洲人,以及几名日本人走了出来,来到明军阵前。
铁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哭腔将事情说了一遍。
黄义明上前将人扶了起来:“你们今后不用再给满洲人为奴了,可以回关内生活了。”在他的安抚之下,城外跪着的百姓和城上的百姓都爆发出了欢呼之声。
铁蛋抹了一把眼泪,指着跪着的人挨个介绍,说哪些是鞑子的贝子,哪些是倭国来的人。
黄义明走到牧野长青面前,见他年龄约莫四十多岁,调侃着说道:“哇哈呦、瓦达西瓦、扣你吉瓦!”
牧野一惊,盯着面前之人的眼睛,十分惊讶:“你、你、你会日语?”
“当然了!你们倭国的名气太大了,本侯自然是会几句的!你滴叫什么名字?”
黄得功与一众总兵都十分惊讶的看着他。老黄更是觉得儿子不同凡响,这倭奴的话都会。
赵靖在一旁介绍道:“此乃我大明忠勇侯!”
牧野一听眼前这人就是忠勇侯,又听他用日语和自己打招呼,语气还这般平和,心想说不定还能活命,赶忙回道:“回忠勇侯,我是牧野长青,是幕府老中。我们来这里完全是……”
不等他说完,黄义明摆了摆手:“搜嘎!原来是牧野君!牧桑,故乡的樱花开了吗?”
“啊、啊、啊!”牧野长青对面前的侯爷更加敬佩了——这人连本国的事都知道!
他也不敢多想,赶忙回道:“来年的二月盛开,现在早已过了欣赏的季节,已经枯萎了。不知,不知义明君为何问这个问题?”他心里盘算着,这小子懂得真不少,得套套近乎,说不定真能活命。
身边众人更加迷茫了。黄得功看着儿子的眼神满是惊讶:连倭国的东西他都知道?不对,刚才这倭奴管自己儿子叫什么“义明君”,这又是什么东西?
黄义明面带微笑:“牧桑,你滴家乡哪里地?想不想回家地干活?”
“想、想、想!义明君不杀我和我的部下吗?要是不杀、愿意放我们回国的话,我们绝不再和大明为敌,且铭记您的恩德!那个,我的家乡就是江户的。”
“义明,你不会真要放这些倭奴回国吧?”黄得功赶忙问道。
“是啊,大将军!他们帮助鞑子,杀了我们不少人,可不能放走啊!”其他将领也跟着开口劝阻。
黄义明摆了摆手,面上仍旧带着淡淡的笑容:“牧野君,放心,本侯放你回国,且亲自送你们上路。”说完,他一伸手。
赵靖朝着身后使了一个眼色,一鸟铳兵走了上来,将火器递到黄义明面前。
牧野长青与身边的部众连连叩头,还以为真能活命。磕完头,谢过恩,抬头时却见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顿时吓得一头冷汗。
黄义明右臂一用力,将枪管塞进了牧野的口中:“牧桑,这是送你回国最快的办法。”说完,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铳弹击穿了他的脑袋,人瞬间倒了下去,死时两眼圆睁,死不瞑目。
“杀了老中!”黄义明一挥手,“全部砍了,大军入城!”
几个鞑子贝子瞬间被明军砍死,王师大旗开始入城。
失去了几十年的辽阳城,在这一刻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当天,黄义明就写下了一份简略的捷报,派人送去京师——主要是担心老丈人过度担心。至于具体的捷报,还得等后续整理。“六百里加急,送报京师!”
门外进来一名中军,双手接过捷报,躬身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