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决定迁都之后,大清的皇宫里就忙碌不停,各种东西装在箱子里,抬上马车,然后运往金州。小太监们来来回回,奔跑不停。
城中各处王府也是一样,有的人什么都带着,什么都不想留下。然而如此一来,马车就被堆得高高的。
多尔衮带着人在城中四处查看,见各个亲王都这么干,立即派人去制止:非必要的东西不得携带,越少越好。带多了速度慢,船只也装不下,万一明军先到,还怎么走?
如此一来,有些人就不愿意了,一些人干脆不走了,死都要死在这里。对于这一类人,多尔衮挥了挥手,随他们去,不去正好,空出来位置还能多装些粮草。
一队接着一队的马车出了城,往金州而去,仿佛如同一条长龙,绵延不绝。粮食、财宝、战马草料、药品等等,全都有。
福临在收拾好了一切后,从床底下拿出了那几张画,收了起来,又将玉玺带上,走出了寝宫的大门。双目在这一刻闭上,两行泪水流了下来,满是不甘心。
“皇上,时间紧迫,请皇上……”
“够了!”福临打断太监的提醒,睁开双眼,转身离开。走时,他又去了一趟太庙,给列祖列宗磕了头,还将皇太极的灵位带上,这才坐上马车,朝着金州而去。
不能跟着去的太监宫女,在皇上的马车离开皇宫的那一刻彻底乱了。他们在各个宫里搜刮财宝,装在怀里,四处逃命。有人怀里抱着两个大花瓶,哪怕一晃一晃的,都舍不得撒手。
盛京城中的汉人百姓得知鞑子要跑了,也不再像以往那么惧怕鞑子。他们在八旗兵开出城后彻底发狂,对着平日里欺压自己的满洲人拳打脚踹,破门而入的情况随处可见。
黄家父子收复辽阳之后,没多久就继续领军深入。等他们到达盛京时,已经是六日之后了。
而这一时刻,正是满洲人登船的时候。无数的船只停靠在这里,大部分都是朝鲜和倭国的。多尔衮带着福临,登上了最高、最大的船只。
战马在骑兵的牵引下,走上了专门安置马匹的船;一门门火炮全被安置在甲板之上。
八旗兵、满洲贵族、大臣们陆续登上了船只,光上船就用了一天的时间。各种箱子被抬上了船只,最后好些箱子放不下了,不得已将其丢弃。
多尔衮眺望盛京的方向:黄义明,你厉害!本王真是后悔,当年在海上没将你弄死,让你成长了起来。下次相见,本王一定会让你加倍偿还!“扬帆,启航!”
随着主船开始升帆,大小船只全都跟着扬帆,而后缓缓离开港口。这一刻,无数人的目光望向盛京,无数人站在甲板上,看着他们驰骋疆场、生活了百年的地方。
清军船只缓缓移动,渐渐远去。
明军在浑河浪费了一些时间,渡河搭桥,等真开到盛京时,眼前却是一座城门大开、城上没有守军的城池。数十名骑兵打马而出,入城探查消息。
当天下午,明军开始整队入城。有趣的是,一名老鞑子手里握着大刀站在门口,对着要入城的明军怒吼一声:“呔!此乃我大清圣地,尔等南蛮子,还不速速离去!”
“砰的一声”,陈子龙抬枪,对着这老鞑子的面门就是一铳。那老鞑子面门被铳弹打破,整个人倒了下去。大军继续入城。同时,斥候也带回来了最新的消息:多尔衮带着八旗兵渡海跑了。
明军轻而易举夺回了盛京,盛京的门牌匾也被更换回来——“沈阳”。
黄义明带着众将领、洪承畴、曹化淳一起入城,众人在马上谈笑风生。对于这久违的时刻,大家都感到十分舒畅,互相吹捧起来。
一入城,黄义明就带着人去了皇宫,制止了皇宫里的混乱。宫中的东西太多,一些抢得少的太监舍不得走,如今却一样也带不走。之后,他又去了太庙。
一路上,凡是入过北京紫禁城的人,都对鞑子的皇宫进行了一番点评,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小家子气。比起京师的皇宫,这里不但规模小,修建得也不咋地。
当黄义明来到满清太庙时,这里已经人去楼空。他迈开脚步走了进去,最先进入前殿。
众人一入殿,就看见房梁上挂着几具尸体,是上吊而死的。黄义明冷笑两声:“鞑子倒也有几分气节。”
巴布海见主子没因为鞑子死节而生气,赶忙指着牌位挨个给众人介绍,主要是说给主子听:“主子,这前殿供奉的主要是老野猪皮(努尔哈皮)和皇太极,还有他们两人的皇后。”正说着,却发现皇太极的牌位不见了。
之后众人又去了后殿,巴布海接着介绍:“这个是老野猪皮的七世祖,这个是五世祖,这个是他的祖父,这个塔克世,是老野猪皮的父亲。”
“巴布海,你觉得该如何处置这些牌位?”
“回主子,奴才以为当全部烧了,请主子定夺!”巴布海心中暗道:努尔哈赤,我曾拿你当爹,你却不拿我当儿子,好处全给别人,今天可别怪我心狠。
黄义明对巴布海这番大义灭亲的举动很是满意:“好,就依你。连同上吊的那几个一起烧了,装什么硬气!”说完就走了出去。
巴布海亲手将牌位一个接着一个取下来,像扔破烂似的扔出去,连同死尸一起烧了。之后,他才想起回家看看。黄义明点头同意,就让他去了。
阿巴泰带着三个儿子朝着从前的贝勒府走去,巴布海则去了他的镇国将军府邸。
明军入城时,没走的满洲王爷们,不是在太庙自杀了,就是找地方躲起来了。
当巴布海回到自己从前的府邸时,只见大门上贴着封条,封条已经有些破败,看着有些年头了。门上,上着锁,锁上也锈迹斑斑,大门两侧长满了杂草。这一刻,他心中升起一丝悲凉。他连续踹门,将大门踹开。
“砰的一声”门在连续的踹动下,开。他迈开脚步走了进去,目光所见。院子里全是草,四处一片破败,正厅屋顶的砖瓦也有些脱落。看着看着,他的眼角流出了泪水,而后走了进去。
他站在窗外看了一眼自己睡过的房间,里面已经长满了蜘蛛网,桌子上全是灰尘。将这一切收入眼底后,他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转身走出府邸,用悲伤的语气道:多尔衮,我早晚必将你挫骨扬灰!
巴布海出了府邸,没一会儿就在大街上与七哥相遇。兄弟二人都有着同样的悲伤之感,他看着七哥身后的三个大侄子,三人脸上也都带着几分悲伤。
当天夜里,黄义明在满清礼部大堂,与曹化淳一起为各部写下报捷的奏报,谁谁谁,什么功劳,等等等——这是最终的捷报。李岩、刘安也在磨墨帮忙书写,军队众多,写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捷报十分耗时间,人多能写得快些。
黄义明写了一会儿,因身子不适放下了笔墨。身上的伤势不允许他长时间操劳,他看着李岩写,一边看一边点评:“好字,好笔力!”
黄得功则与总兵们在多尔衮的王府里饮酒,有伤在身的人就暂且休息。
这份捷报写了两天才写好,以六百里加急送回京师。
明军入城后的第五天,黄义明下达了入城以来的第一道命令:所有满洲男子,皆要剃掉辫子,期限为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若是还有人留着辫子,就斩首;凡是抗拒者,全家斩首——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
这道命令一经发出,立马引得全城轰动。多数满洲人表示:辫子是我们的精神,是我们的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传承,宁死不剪。不少满洲人开始在大街上闹事,与汉人发生冲突。
黄义明得知消息后,气得一掌拍在桌子上:“还真是给脸不要脸!赵靖,你立刻让人去把各路总兵都叫过来!”
“是!”赵靖应了一声,下去安排——他也知道,自家侯爷这是发火了。
没一会儿,众人都到了。大家一看黄义明的脸色不太好,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诸位都到了,那本侯也不废话了。听着,令你们各部立刻去维持城中秩序!他们不是不愿意割去辫子吗?
那就让我大明的军队去帮帮他们,割下鞑子的老鼠辫子!谁敢反抗,格杀勿论!另外,所有满洲成年男子,一律在脸上刻上‘奴’字!”
众人一听这话,全都打了个激灵,躬着身子应道:“是!”
曹化淳在旁边补了一句:“这件事办得利索点!死多少鞑子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不按照我大明的规矩来,这就是下场!”
众人身子又低了几分,应道:“是!”而后依次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