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二十九小桃主持育婴堂挂牌,雪灾孤儿也已由春月接走安置在育婴堂。当天傍晚,小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白月湾。晚上陪敏月说了会儿话:“你再有两个多月就生产了,平时想吃啥或不舒服,千万别忍着,一定要跟我们说。”

敏月在白月湾住了半月,感受到了谢婶子的热心肠,心也安定了,对小桃笑道:“我知道的,小桃姐。你不是外人,夫君临走时说,只把你当亲姐姐就行。”

小桃笑道:“你只管安心养胎。”和敏月说完话,又哄了哄想爹娘的云湛,小桃才准备歇息。

水生娘见小桃瘦了,忍到她要歇息时才道:“你这刚生完昊昀没多久,身子还没养好呢,看你都瘦了。那育婴堂让孤儿有吃有住就行,别为了旁人的孩子,顾不上自己孩子。这几个月哪都别去,趁着敏月养胎,你也跟着好好吃喝,把身子养回来。”

小桃含笑应道:“知道了,娘。”

水生娘道:“歇着吧。明儿你在家陪着晨熙姐弟和敏月。婉宁的田不能等了,我得赶紧带她领着人去平整秧田。”

小桃应道:“好,娘家里我会照看着。”

晚上,水生娘催促婉宁:“早点睡,明儿就去平整秧田,整理秧床,早点把种子撒下去。”

第二天一早吃过朝食,水生娘就领着婉宁去了稻田。

新村老村共九十来人,加上家中在西北买的二十来个仆人,天天帮着耕田。水生娘选了河岸边一小块地,带着婉宁放平水准备平整秧床。婉宁看祖母拿着锄头在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很费力,跑到狗蛋叔家借了根扁担,下田帮着祖母用扁担把秧床赶平整。

祖孙俩花了四五天撒了两亩地的稻种。天天下田累得婉宁沾枕头就睡。其他秧田则由祖母带着去年撒过种有经验的人平整。婉宁去检查稻种出苗时,望着看不到边的稻田,想着大家插秧时还得估摸行距。到家领着昊良去后山砍了四五捆直顺的荆条,让仆人扛下山。在院子里比着昊良的腿长截成齐整的棍子,在中间用刀刻了印子,行间距就是棍子一般长。又请春月接了一百多丈长的麻线,绑在棍子两头。到时候插秧只需把棍子插在田间两头,拉紧绳子,秧苗靠着绳子插就行。

水生娘看到孙女做的插秧棍子,夸道:“唉呀,要不说我孙女聪明呢!你祖母种了一辈子地,就没想过这法子。”

婉宁笑道:“祖母不是说老家都是小块地吗?有的才厨房大,自然用不上棍子拉线了。老把式眼睛就是尺。咱辽东不成,我那上千亩地,站在田里根本望不到边。”

水生娘自从知道炤炤的嫁妆有田有铺子,还有江南拉回的紫檀家具,以往觉得孙女大地主,如今也不觉得有多大了。只等稻子插完,好顺着白月湾河岸边找地,找别的村的,免得白月湾人种不过来。

晚上婉宁看娘在给爹爹写信。小桃摸摸闺女头,柔声道:“有没有想和爹爹说的话,写上去。”

婉宁点点头,只在信上写了“爹爹保重身体”。小桃把自己铺子里收的人参山货让张二哥带给水生,请他转交王爷。王爷在外面养着人,如今辽东封城,外面人参肯定涨价了。让水生把东西交给王爷,在外地的药铺换成细棉布和药带回辽东。辽东很快就要和朝廷开战,这些到时候都紧缺。

王爷看到郡守夫人送来的人参山货,立即安排管家联系外面的人:人参全部带去江南高价卖掉,银票带到邻近的博州购买细棉布和药;山货则就近卖给博州商人。他严令外面的人快马加鞭赶回,免得战事一起,道路断绝。

稻田去年用了河岸黑淤泥肥田。今年,婉宁带着人在河岸边买了个十来亩的池塘。她领着人掏了两丈深,坑底铺上黑淤泥,然后一层干稻草、一层山上的松针腐土、一层农家粪尿,如此反复,最后盖上厚厚的去年稻草。周边种地的老把式都来看这堆肥的法子。婉宁笑道:“爷爷叔伯们,我这肥是给稻田用的,你们种玉米红薯的不合适。”

河对岸的老农也来看热闹。有人看着婉宁铺的一层层干稻草,小声问:“大小姐,铺别的草不成么?”

婉宁想了想道:“别的草也成吧,只是最好不要带草种子。”她瞟见老农盯着干稻草一脸惋惜,“老伯,可是需要我家干稻草?”

老农不好意思道:“这干稻草拿来盖房顶才好呢,多齐整。听说南地就用这个。”

白月湾老村的婶子一听不乐意了,啥玩意儿?外村的跑来要干稻草?她们老村人也想要啊!当场替婉宁做主:“这干稻草冬天要喂牛的!”

婉宁对外村老伯笑道:“老伯是河对面的吧?这样,以后我沤肥用新鲜野草。这干稻草,你们村的人找牛车骡车来拉。趁着大雨季没来,地里庄稼也种上了,先给你们村的人用,把房顶换了。”

老农惊讶地望着婉宁:“大小姐,我们农家屋子多,换完房顶得使不少稻草呢!”

婉宁笑道:“知道你们用得多,所以先给你们。多拉些,铺厚点,多管几年。”

老农们听后,都期盼地望向老夫人——这种大事,还得大人点头。

水生娘一听孙女已答应,只能勉强笑道:“我孙女答应了,算数,你们来拉就是。”

河对岸的老农惊喜道:“我们村七十多户人家都能来拉么?”

婉宁笑道:“能。不过老伯叫上里正来,每户分得一样多,免得争抢。”干稻草垛子就在村边,围着大树打的一排排草垛子。

老伯高兴道:“大小姐,等我们换了房顶,帮你割青草来堆在你这池塘里沤肥!”

河对岸的几个农人忙回去叫里正来分干稻草。

等他们走后,婉宁笑眯眯对刚才有意见的老村王婶婶道:“王婶婶,我想着换房顶是大事。反正小半年就能收新稻草,到时候把新稻草分给我们老村人。”

王婶婶听了,脸色才缓和不少,笑道:“还是婉宁想得周到,那就等新稻草下来再分给我们。”

狗蛋家是青砖瓦房,但他祖父是里正,自然也希望婉宁把稻草给老村人。听到婉宁答应给新稻草,便对大家道:“婉宁是我们白月湾的人,有好事自然先想到本村。不用你们说,婉宁也知道。”

婉宁笑道:“王叔说的是,我们的地不都是老村人帮着才能抢着季节种下去。”

过了几天,河对岸的村民赶着牛车、骡车来拉干稻草。每辆车来的时候都堆了满满一车青草,卸在池塘边。婉宁安排人把青草倒进池塘继续沤肥。

今年因为用了拉绳子的法子,插秧快了不少。但种得晚,一直忙到五月底,婉宁的秧苗才全插下去。她自己也和祖母下田,插了好几天,插了一亩地。

等婉宁地里忙完,六月稻田抽出两片新叶时,景宇坐着马车,另带了两车东西来到白月湾看望即将生产的敏月。敏月扶着肚子,一脸欣喜地望着景宇。夫君来了,心里才有了主心骨。景宇安抚好敏月,私下对小桃道:“小桃姐,你的人参在江南卖了两万多两银子,听说价格快翻番了。山货卖给博州商人得了七百多两。都换成了细棉布和药。只是……王爷把药和棉布留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让我给你带了来。”

小桃点点头。她这里棉布和药暂时够用就行。

景宇把棉布交给小桃后,带了仆人回家收拾自家青砖大院,准备接敏月回自己家去待产。

景宇回白月湾才五六天,周叔的一个随从策马狂奔,马蹄扬起漫天尘土,脸上满是焦急与惶恐,一路朝着白月湾疾驰而来。

随从一到白月湾,直奔郡守大人家,翻身下马,顾不上整理凌乱的衣衫,跌跌撞撞冲进厅堂。

他顾不得喘息,上气不接下气地道:“郡守夫人!大爷!十万火急!朝廷十万大军正朝辽东开来!”

小桃和景宇都愣住了。朝廷十万大军讨伐王爷,不拿下王爷是不会收兵的。

随从喘着粗气道:“国舅此番来势汹汹,看架势是场硬仗要打!”

景宇忙问:“如今朝廷大军到何处了?”

“禀大爷,国舅先锋军已过沂州,再有三日就能开到辽东!”

景宇紧张追问:“王爷打探清楚了?当真十万?”

“大爷,是王爷亲口告诉老爷的!郡守夫人,郡守大人无法离开边境,军中粮草调动非他不可,旁人王爷信不过!”随从随即从怀里摸出两封信,一封是水生写给小桃的,一封是三丫写的。他补充道:“大军压境,王爷无法分兵保护家里人。郡守大人让夫人想法带大家上山躲藏保命!”

小桃忙拍了拍身旁紧张得僵硬的敏月,安抚道:“别怕,我们能护你平安生下孩子。”随即吩咐:“山菊,扶你家夫人回房歇着。”

敏月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温声道:“小桃姐,我不要紧,也坐这儿听听。”

小桃点点头,看了眼门口一直竖着耳朵听的婉宁,平静吩咐道:“婉宁,你带着秋霜去把狗蛋叔和他祖父请来。就说我有急事。”接着对春月道:“春月,你去桂枝家把桂枝夫妻和宝树祖父都请来,要快!”

婉宁带着秋霜直奔老村。快到老村时,她放慢脚步,像平时一样打着招呼。到了里正家,婉宁笑道:“里正爷爷好!我叔呢?”

里正见是婉宁,笑着吩咐老伴:“快去给婉宁抓把花生来。再让人赶紧把狗蛋叫回来。”

等屋里只剩里正,婉宁小声道:“里正老前辈,一会儿叔回来了,您和他上我家去一趟。我娘和景宇叔有要事相商。”

狗蛋祖母给婉宁端了碗花生,婉宁忙起身道谢,拿了两颗。很快狗蛋扛着锄头回来。婉宁起身道:“王叔回来了。”

狗蛋一听景宇也回来了,赶紧去院里抓了只大鹅,对几个婶子道:“景宇回来了,我给他捉一只去。”

几个婶子没有半点不舍,反正巡抚公子不会让她们吃亏。

里正虽住村里,也知道郡守家仆役众多,婉宁亲自来请,定有要事,催狗蛋提了鹅赶紧走。

在老村,大家见里正和狗蛋跟着郡守大小姐去郡守家,纷纷打听。婉宁笑眯眯道:“我景宇叔回来了,想王叔了。”

众人了然,狗蛋和景宇是打小的情谊,他们比不了。

等里正和狗蛋一进院子,景宇亲自迎出门。里正见他如此礼遇,很是感动。景宇向里正问好,拍着狗蛋肩膀低声道:“没分家,你怎给我抓鹅?”

狗蛋实诚道:“你之前送我东西,不也捎带着我叔他们?他们也没吃亏。”接着在景宇耳边小声道:“我们快分家了,等分了家,你就能随时来我家吃饭。”

景宇心下感叹:狗蛋哥待他始终真心,他也希望护住狗蛋一家。

等里正和宝树祖父都到了,小桃神色凝重道:“两位都是长辈。我听说京中,国舅爷为独揽大权,想抢王爷在辽东的军权。辽东大军是先皇亲旨王爷统领的,先皇驾崩才几月,他们就敢来抢!”

两位忙问:“是要派人来替了王爷?”

小桃看了眼景宇。景宇正色道:“王爷是先皇亲命掌权辽东,国舅爷违背先皇旨意,派十万大军前来讨伐!如今先锋军已过沂州,三日后便到辽东。国舅已扬言要屠尽辽东!”

众人闻言,皆露惊容。小桃接着道:“我家老爷负责军中粮草调度,脱不开身。国舅大军离我们文山县也近,让我们想法上山躲藏保命。但我们这么多人,躲非长久之计,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里正沉思片刻道:“如今大军压境,白月湾后山上有不少隐蔽山洞,先让妇孺老幼躲进去,年轻力壮的帮忙运送物资。”

宝树祖父也点头:“对,保命要紧。同时,咱们村里也可组织些人手,准备些防御家伙,万一敌军来了,也能抵挡一阵。”

狗蛋站起来道:“我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守在要道望风。”

小桃道:“行。先找些易守难攻、地势高的山洞。这几天集中村里的骡车,把粮食用麻袋运到山洞里去。还得请里正留意靠近水源的洞口,这仗恐怕一时半会打不完。”她接着强调:“特别是刀、农具一定要带走。”

小桃看向宝树祖父:“我们新村外有高大的石围墙,若非大队人马,也能抵挡一阵。我家房子后面也能搭梯子上山。”她早已在后院备好一架两丈高的木梯,以备国舅军队进村抢夺物资时撤退。

宝树祖父忙道:“到时候留些青壮年在新村里守着。”光他们族里就有一百多壮丁。

小桃突然想起育婴堂的孩子,只有夫子夫妇照料怕是难保周全,忙派了两个水生随从,驾两辆骡车去远山县接孤儿回来,生活物资也全部拉回。至于夫子夫妇,则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里正早已坐不住,天快黑了,他得抓紧时间通知老村人收拾东西。小桃道:“时间紧,就不留两位长辈吃饭了。”春月已备好一个食盒,里面装了一大碗红烧肉。小桃起身送里正,轻声道:“里正,记得和村里说,是国舅爷带兵违背先皇旨意想夺王爷权。”

里正心头一凛,明白了郡守夫人的用意——把矛头指向国舅爷的“不义”,而非整个朝廷。他点点头。景宇忙把一把缴获的匈奴精良砍刀送给狗蛋:“狗蛋哥,你一定要护好自己!这是之前辽东大军打胜仗缴获的,王爷赏了我爹几把,我特意带回来给你的。”

狗蛋很感动:“你是读书人,更要护好自己。我有妻儿要护,不然就来保护你了。”景宇笑了笑,拍拍狗蛋肩膀,把食盒递给他。狗蛋和祖父提着食盒匆匆离去。

等里正祖孙走后,桂枝男人张二哥和他爹当即表态:局势他们不懂,但他们只听小桃一家安排。

水生娘也一直在厅里坐着,以免儿媳与男子独处议事引人闲话。等人都走了,水生娘急道:“小桃,当真我们这里也能打起来?”

小桃安慰道:“我们要做最坏的准备。”

水生娘脸色发白:“水生怎么办?他又没打过仗……”小桃握紧婆母的手:“娘,水生有他的本事。他管着军中粮草,这是要紧的事,王爷信任他。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和村里人一起准备好躲藏的地方,备足吃食。”

水生娘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这就去帮着收拾东西,把粮食和农具都运上山。”说完便起身去忙碌。她当然不知道儿媳还在后院山洞里藏了十几万斤粮食。

小桃转身对景宇道:“景宇,你也去安排人手,把我们两家的马集中起来,尽快把物资运到山洞。”景宇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