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桃第二天就安排人把孤儿们送回了远山县的育婴堂。她也看出来了,敏月想自己当家做主,她自然不好再去讨嫌。不过还是担心景宇的儿子,便让婆母住在了景宇家中帮忙照料。她自己则在家专心带着昊昀。如今城池封闭,小桃很担忧店里布匹的货源问题。

等到泽祺快要满月时,晨熙带着云湛对小桃道:“姨,我和小弟想爹娘了,能不能回边境了?”

小桃摸摸云湛的头:“知道你们想爹娘了,过几天就安排马车送你们回去。”

只是还没等送晨熙姐弟回边境,晚上小桃正陪着昊昀睡觉,突然觉得床似乎轻微晃动了一下。小桃只当自己睡懵了,没在意。第二天听婆母也说晚上床晃动了,才重视起来。她在书上看到过,“地龙翻身”就会地动。好在只是轻微晃动了一下便停了。小桃安抚了一下早想回边境的云湛,决定等过几天没事了再送他们走。

又过了两日,水生的随从快马加鞭赶来报信:靠近京城的沂州、越州、宁州等几个大州发生了严重地动。其中,靠近辽东的宁州灾情稍轻一些。

七月二十三寅时,沂州城隍庙。打更的老头突然发现树梢上的鸟都扑棱飞向空中,正觉奇怪,脚下的石板已如波涛般翻涌!地龙翻身的刹那,房梁、飞檐、斗拱倾泻垮塌。庙门外,十五岁的乞丐麦粒感觉像被巨浪推着,连忙拉着身旁七岁的小乞丐小黄豆翻身滚出老远。

仅仅片刻,他们眼睁睁看着垮塌的砖石将墙角四个小乞丐活埋了。

天亮后,两个乞丐发现四周的房屋尽数垮塌,到处都是被砸死的人。麦粒带着小黄豆在倒塌的房子里扒拉寻找粮食。没过两日,越来越多没死的人也加入了争抢翻找食物的行列。又过了三日,饥民围聚在沂州官府前要求赈灾,官老爷早已逃走。守仓的老吏哭着告知百姓粟米在地动中霉变且泡过尸水,不能食用。但饥民饿红了眼,拼命哄抢,老吏被推倒践踏。不到半天,吃过霉米的人便开始呕吐抽搐,倒毙街头,腹大如鼓的尸身上爬满了苍蝇。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尸臭。麦粒牵着饿得走不动路的小黄豆,寻找那些垮塌后被烟熏黑的墙石——这些曾是灶房,总能翻出点粮食。看到大街上竟有人偷摸交换孩子,麦粒吓得赶紧带着小黄豆把翻出的粮食藏在垮塌的石头下,打算等天黑没人注意时再来取。

傍晚,麦粒取回藏好的粮食装进布袋,藏在捡来的破被子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去,腐烂的尸体恶臭熏天,这地方不能再待了。麦粒想着自己是乞丐,不如打听着去京城皇城根下要饭。

还没动身,就有捂了口鼻的小吏敲锣宣告:京城已关闭城门,让大家往辽东逃荒。

麦粒只好带着小黄豆随着人群向辽东涌去。途经越州,路上也全是逃荒的灾民。麦粒只能等到晚上,拾些柴火装作煮野菜,偷偷在瓦罐里煮点从别人垮塌灶台下翻出的玉米面糊糊。

小黄豆最初看到路上有人锅里煮着“两脚羊”,吓得脸色惨白。后来天天见着这惨状,只能紧紧跟在拿着刀的麦粒身边,寸步不离。

辽东边境,王爷的斥候飞奔回城禀报宣王:沂州人相食,越州十室九瘟,朝廷不赈灾,京城紧闭城门,朝廷竟驱赶几个州的灾民来辽东逃荒!眼下上万灾民已在越州官道上集结,待汇合宁州灾民,恐超十万人!国舅爷率领的大军为避灾民怕染上时疫,已绕道退往西北。

宣王冷笑:“想把灾民引到辽东,搅乱辽东,国舅爷就不必费力征兵来打了。”随即下令,“在距辽东三百里处,挖五道壕沟!沟深两丈!再竖上牌子:凡过界者,就地射杀!”

九月中,麦粒背着被瘟疫折磨得滚烫的小黄豆,翻越最后一道山梁时,辽东城墙已遥遥在望。二十几万灾民如潮水般涌向辽东。紧邻辽东的博县百姓惊慌失措,纷纷带上刚收的粮食、家当,蜂拥逃向辽东城门。七万博县百姓跪在城门外,哭求王爷收留,愿做辽东子民。

宣王看向巡抚周叔。周叔凝重道:“王爷,博县未遭地动,百姓刚收完粮,他们来辽东我们无需供给口粮。辽东地广人稀,多些人口本是好事。只是须派士兵看押,将他们全部分散落户,以防聚众生乱。至于那些灾民……就让他们留在博县吧。”周叔自己出身灾民,想给灾民留条活路。他深知,若灾民靠近辽东带了时疫,王爷定会下令射杀甚至火烧。

博县百姓见城门大开,争抢着涌入城内。宣王站在城楼,待博县百姓悉数进城后,冷然下令:“关城门!”

灾民群中,小黄豆烧得滚烫,脖颈的红斑渗着脓血,气若游丝:“哥……我想喝玉米糊……”

麦粒攥紧从死尸身上扒下的钱袋,里面铜钱叮当作响。可此刻,有钱也买不到粮了。

“到了辽东……就有吃的了……”麦粒哑声安抚着小黄豆,望向那紧闭的、高耸的辽东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