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村的元宵来得早,离正月十五还有三天呢,巷子里就飘着糯米粉的甜香。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起新扎的红灯笼,那纸糊的灯身映着烛火,把青石板路都染成暖红色啦。
阿林蹲在储物间里,手指轻轻拂过一个落满灰尘的竹编灯笼。这灯身可旧啦,竹篾编得倒是细密,外面糊的桑皮纸都泛黄了,右下角还破了个小窟窿。他轻轻擦去灰尘,露出灯面上的画像,是个穿蓝布衫的小孩,梳着羊角辫,可脸上没眼睛,就俩深深的黑洞,像被人用指甲挖去似的。
“阿林,别碰那个!”母亲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几分慌乱,“那是你奶奶的旧东西,不吉利。”
阿林回头,就见母亲手里拿着个新灯笼,红绸子穗子晃得人眼睛都疼。阿林说:“奶奶以前说过,这是她的陪嫁灯笼,我想挂起来。”
“不行!”父亲走进来,皱着眉头把旧灯笼往储物间里面推,“你奶奶临终前说,这灯笼不能挂,会招鬼的。”
阿林盯着旧灯笼,突然发现灯身下面挂着个褪色的红绳,上面系着个小铜铃。他伸手碰了碰,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紧接着,灯身里传来“滋滋”的声音,原本空着的灯座上,突然冒出一团绿色的烛火,摇摇晃晃地亮了起来。
“啊!”母亲尖叫一声,抓住父亲的胳膊,“它、它自己亮了!”
阿林凑过去,绿色的烛火照在他脸上,显得有些诡异。他盯着灯面上的小孩,忽然觉得那两个黑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像是在盯着他看。风从储物间的窗户吹进来,灯笼晃了晃,发出“呜呜”的声音,像小孩的哭声。
“爸,妈,我觉得这灯笼有问题。”阿林说,“奶奶以前肯定有什么事没告诉我们。”
父亲叹了口气,摸出一根烟点燃:“你奶奶以前说过,这灯笼是她小时候在河边捡的,里面有个冤魂,是个没眼睛的小孩。”
晚上,阿林坐在院子里,面前摆着奶奶的旧相册。相册里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奶奶抱着个穿蓝布衫的小孩,小孩脸上带着笑,眼睛大大的,像两颗黑葡萄。
“这是小豆子。”母亲端着一碗汤圆过来,坐在他旁边,“你奶奶的远房侄子,父母死得早,跟着你奶奶过了几年。”
阿林指着照片里的小孩:“他怎么没出现在后来的照片里?”
母亲的脸色暗了下来:“二十年前的元宵,小豆子去村里的杂货铺买灯笼,再也没回来。后来有人在河边找到他的衣服,里面裹着个破灯笼,他的眼睛……被人挖了。”
阿林的手顿了顿:“是谁干的?”
“不知道。”母亲摇摇头,“警察查了很久,没找到凶手。你奶奶说,小豆子的冤魂附在那个破灯笼上,每年元宵都会出来找凶手。”
阿林想起储物间里的旧灯笼,忽然觉得后背发凉:“奶奶捡的那个灯笼,是不是就是小豆子的?”
母亲点点头:“你奶奶说,她那天在河边洗衣服,看到那个灯笼飘过来,里面的烛火是绿色的,就捡了回来。后来她发现,每当元宵的时候,灯笼都会自己亮起来,发出呜呜的声音。”
风忽然吹过来,院子里的红灯笼晃了晃,阿林抬头,看到储物间的窗户里透出绿色的光,那个旧灯笼还挂在里面,烛火摇摇晃晃的。
正月十四的晚上,阿林被一阵呜呜声吵醒。他爬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那个旧灯笼挂在屋檐下,绿色的烛火亮得刺眼,灯面上的小孩好像在动,羊角辫随风晃着,没眼睛的黑洞里流出了眼泪——是红色的眼泪,像血。
“小豆子?”阿林轻声喊了一句。
灯笼忽然晃了一下,呜呜声更响了,像小孩在哭。阿林凑过去,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从灯笼里飘出来。他伸手摸了摸灯身,竹篾是凉的,像死人的手。
“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告诉我?”阿林说,“我帮你找凶手。”
灯笼的烛火忽然变亮了,照得阿林的脸发白。他看到灯面上的小孩张开了嘴,露出一排细小的牙齿,像在笑。风一吹,灯笼晃得更厉害了,呜呜声变成了笑声,像小孩的笑声,却带着几分凄凉。
阿林后退了一步,撞到了院子里的桃树。他抬头,看到桃树上挂着个东西——是个小布人,没眼睛,穿蓝布衫,和灯面上的小孩一模一样。
“谁放的?”阿林盯着小布人,声音发抖。
母亲的声音从屋里传来:“阿林,怎么了?”
阿林回头,母亲拿着手电筒走出来,看到桃树上的小布人,尖叫一声:“那、那是什么?”
阿林走过去,摘下小布人,发现它的手里攥着个纸条,上面写着:“找他。”
“找他?”阿林看着纸条,“他是谁?”
母亲接过纸条,脸色变得煞白:“这是小豆子的字!他小时候跟着你奶奶学写字,就是这样的笔迹!”
正月十五的早上,阿林带着旧灯笼,来到村里的老支书家。老支书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抽着旱烟,看到阿林手里的灯笼,眼睛一下子瞪圆了:“你、你怎么有这个灯笼?”
“是我奶奶的。”阿林说,“老支书,你知道这个灯笼的事吗?”
老支书放下旱烟,叹了口气:“二十年前,小豆子失踪的那天,我看到张屠夫拿着个灯笼从河边回来,灯笼上沾着血。”
“张屠夫?”阿林皱起眉头,“就是村里以前卖猪肉的那个?”
老支书点点头:“张屠夫以前喜欢小豆子的奶奶,也就是你奶奶的远房姐妹,可你奶奶的姐妹拒绝了他,他就怀恨在心。后来小豆子的父母死了,跟着你奶奶过,张屠夫就经常找小豆子的麻烦。”
阿林的手攥紧了灯笼:“你为什么不告诉警察?”
“张屠夫当时是村里的大户,没人敢惹他。”老支书摇摇头,“后来张屠夫突然疯了,整天拿着个灯笼喊‘小豆子,我错了’,没多久就死了,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那个灯笼。”
阿林想起储物间里的旧灯笼,忽然觉得里面的烛火更亮了:“张屠夫的灯笼,是不是就是这个?”
老支书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对,就是这个!当年张屠夫死的时候,手里攥的就是这个灯笼,灯面上的小孩没眼睛。”
晚上,阿林做了个梦。他梦见自己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元宵,村里的巷子里挂着红灯笼,小豆子穿着蓝布衫,手里拿着个破灯笼,蹦蹦跳跳地往河边走。
“小豆子!”阿林喊了一声,想追上他,可脚步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跑不动。
小豆子回头,笑着挥了挥手:“阿林哥哥,我去买灯笼!”
阿林看着小豆子的背影,忽然看到张屠夫从巷子里走出来,手里拿着把刀,跟在小豆子后面。
“张屠夫,你要干什么?”阿林喊着,可声音像被捂住了一样,张屠夫根本听不到。
小豆子走到河边,蹲下来洗灯笼,张屠夫突然扑过去,用刀抵住小豆子的脖子:“你奶奶拒绝我,我就让你偿命!”
小豆子尖叫起来,张屠夫用刀挖他的眼睛,鲜血溅在灯笼上,小豆子的哭声像针一样扎进阿林的耳朵里。
“不要!”阿林惊醒,满头大汗,发现自己坐在院子里,那个旧灯笼挂在屋檐下,绿色的烛火亮着,灯面上的小孩眼睛的位置有血,像在流眼泪。
阿林站起来,走到灯笼跟前,轻声说:“小豆子,我帮你找凶手。”
灯笼的烛火忽然晃了晃,发出“叮”的一声,铜铃响了,像在回应他。
正月十五的早上,阿林带着灯笼来到河边。河边的冰还没化,他用石头砸开冰,发现下面有个布包,里面裹着个骷髅头,没眼睛。
“小豆子。”阿林轻声说,把骷髅头抱起来,“我带你回家。”
他把骷髅头放进灯笼里,烛火变成了红色,呜呜声消失了。他把灯笼挂在河边的桃树上,对着河水说:“张屠夫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也得到了惩罚,你可以安息了。”
风忽然吹过来,灯笼晃了晃,发出“叮”的一声,铜铃响了,像小孩的笑声。阿林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很圆,像个大灯笼,照得河边亮堂堂的。
中午,阿林回到家,父母告诉他,张屠夫的儿子昨天晚上死了,死的时候手里攥着个灯笼,烛火是绿色的,脸上带着恐惧的表情。
阿林赶到张屠夫儿子的家,看到他的尸体躺在地上,手里攥着个灯笼,和阿林挂在河边的那个一样。灯笼的画像中的小孩眼睛的位置有血,好像在流眼泪。
“他昨天晚上说,看到小豆子站在他床前,没眼睛,手里拿着个灯笼。”张屠夫儿子的老婆哭着说,“他吓得赶紧跑出去,结果摔在院子里,头撞在石头上死了。”
阿林看着尸体手里的灯笼,忽然觉得里面的烛火在跳动,像在笑。他想起老支书说的话,张屠夫的儿子以前见过他父亲害死小豆子,没敢说,现在终于得到了惩罚。
晚上,阿林来到张屠夫的老房子,里面灰尘满地,墙上挂着个灯笼,和阿林的那个一样。桌子上有个木盒,里面装着两个玻璃眼球,上面刻着小豆子的名字。
“这是张屠夫挖的小豆子的眼睛。”阿林拿起玻璃眼球,手指发抖,“他把小豆子的眼睛做成了玻璃眼球,放在灯笼里。”
他把玻璃眼球放进河边的灯笼里,烛火变成了金色,照亮了整个河边。阿林对着灯笼说:“小豆子,你的眼睛找到了,你可以回家了。”
忽然,河里冒出个小孩的影子,穿蓝布衫,没眼睛,笑着向阿林挥手。阿林伸出手,想摸摸他,可影子忽然消失了,只留下河里的涟漪。
正月十五的晚上,村里的元宵灯会开始了,巷子里挂满了红灯笼,孩子们拿着灯笼跑着闹着,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阿林站在河边,看着挂在桃树上的灯笼,烛火是金色的,灯面上的小孩有了眼睛,大大的,像两颗黑葡萄,笑着。
“阿林哥哥。”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阿林回头,看到小豆子站在他旁边,穿蓝布衫,手里拿着个灯笼,烛火是金色的。
“小豆子。”阿林笑了,“你回来了。”
小豆子点点头,指着河边的灯笼说:“我要走了,谢谢阿林哥哥帮我找凶手。”
阿林看着小豆子的眼睛,忽然觉得很熟悉,像奶奶照片里的那样:“你要去哪里?”
“去天上,和奶奶一起。”小豆子笑着说,“奶奶在等我。”
风忽然吹过来,小豆子的影子消失了,只留下河边的灯笼,烛火依然亮着,像在守护着什么。
第二年的元宵,阿林回到老家,看到河边的桃树上挂着个灯笼,烛火是金色的,灯面上的小孩有眼睛,笑着。
“阿林,那是小豆子的灯笼。”母亲走过来说,“每年元宵,它都会自己亮起来,发出叮的声音,像在笑。”
阿林摸着灯笼,忽然觉得手里暖暖的,像小豆子的手。他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很圆,像个大灯笼,照得河边亮堂堂的。
“小豆子,新年快乐。”阿林轻声说。
风忽然吹过来,灯笼晃了晃,发出“叮”的一声,铜铃响了,像小孩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