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宣抚使司内,暮色渐沉,韩牧站在窗前,望着院中那株老梅树,枝干虬结如龙,在夕阳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手中捏着一封刚刚由参谋官呈上的密信,火漆上大宋枢密使辛弃疾的私印清晰可见。

“宣抚大人,杨将军和李将军到了。”参谋官在门外低声禀报。

“让他们进来。”韩牧将信收入袖中,转身时衣袍带起一阵清风。

杨巨源与李好义并肩而入,铠甲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杨巨源浓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李好义则面容沉静,唯有腰间那柄青锋剑透出凛冽杀气。

“拜见……宣抚大人……”

杨巨源和李好义互视一眼后对着韩牧躬身一拜。

两人没有想到,仅仅一日之间,李好义就从兴州正将成了四川宣抚司下辖一军统制,而杨巨源同样成为一军统制,两人可谓是成了一方统兵大将,而他们能够快速飞跃的原因就是眼前这个紫袍道士。

“两位不必如此拘谨,贫道与你们结识也算缘分,虽然我当下身居宣抚制置使,但我们依旧还算朋友,请坐。”韩牧指了指案几旁的两张檀木椅,自己则坐在上首。

待二人落座,韩牧从袖中取出那封信,轻轻放在案上。“两位,贫道刚收到辛枢密传来的亲笔密信,朝廷已经委派新的四川宣抚使前来接任。”

李好义则是眉头微蹙:“哦,不知是哪位大人继任?”

“三司使杨万里的长子,杨长孺。”韩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辛枢相和杨计相与我乃是知己好友,辛枢相信中言道杨计相之子为官清廉如水,曾在地方上任职时,颇有政绩,故而,我十分放心。”

杨巨源闻言,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下来:“听闻杨公素来正直,有他来主持四川政务,真是百姓之福也。\"

烛光下,韩牧的目光在二人脸上逡巡,忽然起身走到墙边那幅巨大的川陕地图前。他修长的手指划过剑门关、大散关等要隘,最终停在终南山的位置。

“两位,关于建立宣抚司大军一事,朝廷已经准了。”韩牧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韩首相和辛枢密都会全力支持,从今日起,你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李好义眼中精光一闪,右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杨巨源则直接站了起来,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有了宣抚司大军,未来就可以积极备战以图陕西了。”

韩牧转身,从案几抽屉中取出一卷盖有枢密院大印的文书递给他们,“这是我以宣抚制置使下达的调兵手令,准许你们两人在利州、剑州两地招募和训练三万新军,加上各路抽调的兵马,务必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野战军。”

杨巨源展开文书,借着烛光细看,手指微微发抖,这纸文书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摆脱以往兵力不足的困境,真正建立起一支足以对抗金军的劲旅。

韩牧走回案前,从茶壶中倒出三杯清茶:“大宋与大金的全面之战,三五年内必定爆发。”他将茶杯分别推向二人,“届时,四川宣抚司大军就可以从大散关出击,直取陕西。”

李好义接过茶杯,却没有立即饮用,而是沉声问道:“大人,金军铁骑来去如风,我们虽有地利,但在平原交战,恐怕……”

“你问得好。”韩牧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在案上展开,“这是唐门研制的七杀弩和追魂连弩图样。”

杨巨源凑近细看,只见图纸上绘制的弩机结构精巧复杂,与他见过的任何武器都大不相同。

“七杀弩一次可发七箭,百步内能穿透三层铁甲。……韩牧的手指轻轻点着图纸上的机关部位,“追魂连弩更是能在三个呼吸间连射二十箭。这两种武器的杀伤力,是神臂弓的五倍有余。”

李好义倒吸一口冷气:“如此利器,若能量产装备……”

“我已经和唐门谈妥了。”韩牧收起图纸,“唐门答应三年内交付三千件七杀弩和一万件追魂连弩,杨将军,你要在宣抚军中挑选一万三千名精锐,专门训练箭术射击。”

杨巨源肃然抱拳:“还请宣抚放心,末将必不负所托!”

窗外,一阵夜风吹过,烛火摇曳间,韩牧的面容忽然显得格外深邃,他沉默片刻,继续开口道:“此地前来四川,乃是因为这件事乃是韩侂胄和辛老之委托,前来诛杀暗地通敌叛国的逆贼吴曦。”

“如今吴曦已经伏诛,四川大局已经稳定,朝廷有韩侂胄,辛老、杨老主持朝政,地方上各路官员也在立即备战,我本为玄门中人,如今也做了应该做的一切,也到了返回终南山的时候了。”

李好义与杨巨源对视一眼,两人齐齐抬手道:“宣抚,你难道这就打算离开了?”

韩牧轻轻点头,“不错,俗事之事,贫道干预的已经太多了,如今你们两人各自成为统兵大将,朝廷又委派新继任的宣抚使前来,我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太了,我本向往江湖,乃是因为不忍百姓饥疾苦这才一直相助朝廷,此间事了,希望你们日后能时时刻刻以护国安民为己任。”

听到韩牧所言的两人当即俯身跪下,对韩牧表示衷心的感谢。

“若不是宣抚你,我们两人恐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出头……”

“你们起来。”韩牧扶起李好义和杨巨源,目光在二人脸上扫过,“新的宣抚使已在路上,他会继续执行我的决策,你们只需专心练兵,等待时机北伐,为大宋建功立业。”

韩牧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终南山的方向,月光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清冷的轮廓:“我打算明日便启程回山,日后朝堂之事,与我再无瓜葛了。”

杨巨源忽然觉得胸口发闷,若是没有韩牧的提拔重用,他恐怕只会永远埋没在最底层,他当即上前一步,声音哽咽:“宣抚大人……”

韩牧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兵书递给杨巨源:“这是参谋官整理的《川陕防务要略》,留给你们参考。”又取出一柄短剑交给李好义,“此剑赠予李将军防身。”

二人郑重接过,只觉手中之物重若千钧。

“记住,”韩牧的声音忽然严厉起来,“金人看似强盛,实则已经内忧外患,只要我们能守住川陕要地,待时机成熟,北伐中原,收复河山指日可待!”

杨巨源挺直腰背,与李好义同时抱拳:“末将誓死报国,绝不负宣抚所托!”

韩牧点点头,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神色,

院中老梅树下,一个纤细的身影悄然出现,唐怜儿一袭青衣,手持油纸伞,月光为她镀上一层银边。她向厅内微微颔首,算是告别。

韩牧大步走出厅堂,夜风吹起他的衣袍,宛如即将乘风归去的仙人。

杨巨源和李好义追出门外,只见韩牧和唐怜儿的背影已融入月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