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865章 李白和侠客岛的联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65章 李白和侠客岛的联系

残阳如血,将碧波万顷的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赤金。侠孤岛东侧,那座面朝大海的木屋庭院里,正飘散着令人食欲大动的饭菜香气。

段清洛撩起布裙一角,擦了擦额角的细汗,看着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师婉正将最后一盘清蒸海鱼端上桌,动作轻柔,姿态娴雅。

木桌旁,四人围坐。老顽童周伯通早已按捺不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盘油光发亮的红烧肘子,口水几乎要流下来。

李慕蝉与那位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对坐,神色平和。而韩牧,则坐在李慕蝉的右手边,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酒杯边缘,目光悠远,不知在想些什么。

海风习习,带着咸湿的气息,吹动了众人的衣袂。

“开吃吧,再不吃,周师兄的口水就要把桌子淹了。”韩牧含笑看了一眼抓耳挠腮的周伯通。

周伯通闻言,立刻欢呼一声,筷子如闪电般伸出,精准地夹走了最大的一块肘子肉,塞得满嘴流油,含糊不清地赞道:“好吃!好吃!段丫头和李丫头的手艺真是没得说!”

众人莞尔,纷纷动筷。席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多是周伯通在讲述江湖上的奇闻异事,引得众人阵阵发笑。那中年太监虽不多言,但嘴角也始终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慕蝉放下竹筷,目光转向身旁的韩牧,沉吟片刻,终是开口,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清晰:“韩小友,今日你所言,果真有把握,让婉儿能在三个月之内,跻身武道巅峰之境?”

他话音落下,席间的谈笑声戛然而止。

段清洛收拾碗筷的动作微微一顿,周伯通也停下了咀嚼,连那中年太监也抬眼看向韩牧。李师婉更是屏住了呼吸,一双妙目落在韩牧身上。

韩牧端着那只粗陶酒杯,指尖在内壁边缘缓缓划过。

他并未立刻回答,只是微微侧头,看向天边最后一抹即将沉入海平面的霞光,唇角缓缓勾起一抹弧度。那笑容里,没有少年人的轻狂,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从容。

他转回视线,迎上李慕蝉探究的目光,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方才悠悠开口:“李老前辈,我既然说出此话,自然有绝对的把握。”

他顿了顿,声音平稳如山涧溪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即便退一万步,百分百的把握不敢夸口,但助她突破绝顶,稳稳踏入半步武道巅峰之境,还是绰绰有余的。”

海风拂过庭院,带来远处潮汐拍岸的哗哗声。

李慕蝉定定地看着韩牧,少年眼神澄澈,却又如古井深潭,看不透底。

他脸上的皱纹似乎在这一刻舒展开来,缓缓地点了点头,长吁一口气:“好,好!若师婉真能臻至那般境界,老夫……老夫也就再无甚担忧了。届时,便可全无牵挂,前往那侠客岛,了却毕生夙愿了。”

他言语中,竟透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寂寥。

韩牧放下酒杯,发出清脆的磕碰声,顺势问道:“既如此,考虑到时间有些紧迫。不知李老可知,这岛上可有适合两人清修,绝对不受外界打扰的僻静之所?我需传授师婉一些高深内功心法,容不得有半分惊扰。”

“两人清修……”李慕蝉闻言,捋了捋颌下银须,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思索片刻后,他抬手一指庭院外暮色渐浓的海域,“由此向东,约莫数里之外,有一座不大的岛屿,比这侠孤岛小上许多,岛上林木稀疏,乱石嶙峋,人迹罕至。”

“那岛屿临海的崖壁下,有一处山洞,入口被藤蔓遮掩,极为隐蔽,洞内却别有乾坤,干燥宽敞,乃是闭关修炼的绝佳之地。”

韩牧眼中精光一闪,当即颔首:“好!时间不等人,既然有此宝地,明日我便与师婉先去探查一番。待准备妥当,便可即刻开始闭关。”

“如此甚好。”李慕蝉看着韩牧雷厉风行的样子,又瞥了一眼身旁脸颊微红的孙女,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而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彻底的安心与托付。

他心中块垒尽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神情变得格外松快,环视桌上众人,朗声笑道:“今日老夫心中畅快!有些祖辈传下的秘辛,压在心底多年,今日便说与诸位一听,也算一桩趣谈。”

他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周伯通更是瞪大了眼睛,满脸好奇。

李慕蝉目光扫过凝神静听的韩牧和同样露出关注神色的中年太监,缓缓道:“诸位可知,我李氏先祖,诗仙太白公,实则……便是那第一位发现侠客岛之人。”

“什么?”中年太监失声低呼,脸上难掩惊容。

韩牧眼中亦是掠过一丝讶异,但随即又化为恍然,他心中暗道:“果然……与我猜测相去不远。那《太玄经》与李白的《侠客行》渊源极深,诗仙又素有剑仙之名,曾访仙求道,若说他发现了侠客岛,留下传承,倒也合情合理。”

中年太监已按捺不住,急声问道:“李公,太白先生素有剑仙之名,难道他晚年出海,也是为了寻觅神仙长生之道,这才偶然发现了侠客岛?”

李慕蝉捋须悠然,眼中流露出追忆与自豪交织的神采,声音也变得悠远起来:“此事在我李氏一族中,乃是一脉单传之秘,向来只告知族中核心子弟。不过今日在场皆非外人,说与诸位知晓也无妨。”

他微微仰头,仿佛透过渐浓的夜色,看到了千年前的那位谪仙人。

“据族谱秘录所载,先祖太白公,少年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历经宦海沉浮,看尽世间繁华与沧桑,中年后心向玄门,最终脱离红尘羁绊。”

“他早年曾拜师剑圣裴旻将军,加之自身乃是不世出的武学奇才,精研剑术之道,不过数年,便已成为继裴将军之后的大唐第一剑术大家。”

“先祖亲身经历了大唐由开元盛世转向天宝乱世的盛极而衰,中晚年后,愈发醉心于寻访长生与神仙之道。”

“他遍访名山大川,游历大江南北,后来更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于是买舟南下,在南海之上漂泊寻觅,历时大半载,却始终一无所获。”

“不成想,天意弄人。有一日,先祖舟行海上,突遭一场罕见的巨大海啸,座舟几乎倾覆。待得风平浪静,他竟被海浪送至一座从未见于海图的岛屿之前。”

“那岛屿地处南海之南,远超寻常航路,岛上终年云雾缭绕,灵气氤氲,望去便如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先祖心中惊奇,登岛探查,却发现岛上并无人类活动的痕迹,仿佛一片亘古荒芜之地。就在他心生失望,准备伐木造筏离开之时,却在岛屿另一端,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山洞。那山洞入口幽深,隐有异光透出。先祖按捺不住好奇,步入洞中……”

李慕蝉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将千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众人仿佛都随着他的讲述,看到了那位青衫仗剑的诗仙,走入神秘山洞的情景。

“进入山洞后,先祖举目望去,只见洞内极为开阔,四周石壁之上,竟刻满了无数晦涩难懂的人形图案与奇异文字。”

“他起初不明所以,只觉那些图案古拙苍劲,蕴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韵律。于是,他便在那石壁之下盘膝坐下,凝神观想。”

“这一坐,便是数日。先祖天资卓绝,渐渐发觉,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图案与文字,实则是一门精深玄奥到极点的武学功法!其精妙之处,远超当世任何武学,仿佛直指天地本源之道。先祖大喜过望,遂决定留在岛上,潜心参悟。”

“这一悟,便是整整十五年!”李慕蝉语气中带着无尽的感慨,“十五载寒暑交替,先祖餐风饮露,与世隔绝,终于将那石壁上的武学融会贯通。他发觉,这门武学博大精深,近乎于‘道’,堪称亘古烁今,本不应存于世间。”

“先祖欣喜感慨之余,他便将自己对这无上武学的领悟与印证,以自身最擅长的诗句形式,辅以注解,重新刻录在那石壁之上,留待后世有缘之人。”

韩牧几人听得心神摇曳,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位传奇的诞生。原来名震天下的《太玄经》,竟是如此而来。

中年太监深吸一口气,追问道:“李公,太白先生本就已达剑仙之境,又得此石壁神功,修为恐怕已臻化境,距离那飘渺的神仙境界,只怕也仅一步之遥了吧?却不知,神功大成之后,太白先生后来又去了何处?”

李慕蝉闻言,停顿了许久,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最终轻轻摇头:“族中秘录,对此语焉不详。只知先祖最后,消失于蜀地群山之中。至于究竟是寻到了真正的仙缘,羽化登仙,还是……埋骨青山,我辈后人,亦不得而知了。”

他的话音落下,庭院中一片寂静,只余海风呜咽,仿佛也在为那位惊才绝艳的谪仙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