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451章 荀彧的五斤鸡舌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叛乱平定了,主犯除了伏完皆尽伏诛。

无须荀彧下令,自有人收殓了金祎、吉平、韦晃、耿纪四人的尸体。

荀彧坐在相府主位,一时间怅然失神。

或许,在世人眼中,就算曹操已死,许都城也有人成了新的曹操。

王必带甲入堂,拱手道:“启禀令君,二公子:

金祎、吉平、韦晃、耿纪四户家眷已尽数擒获。眼下是否将其悉数处斩,以震慑其余逆党?”

荀彧抬起头,缓了片刻,望向旁边的曹丕:

“二公子,你看……”

曹丕没有迟疑,抱拳躬身,以谦卑的语气道:“令君,此辈虽有罪愆,然其心向汉室,不过是误解了父亲罢了。若将其家眷一概处斩,恐更让人诟病父亲残暴不仁。不若先行收押,待父亲归来,再作计较。”

曹丕的话,给荀彧破碎的心带来了一丝温暖。

让他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似乎并没有错。

他长出了一口气:

“……暂且收押,听候陛下发落。”

王必脸上显出一丝疑惑,但令君与二公子既已统一命令,他亦不敢多问,道了一声“喏”,领命退下。

“等等!”

王必停下脚步,转身抱拳:“令君还有何吩咐?”

“切记,陛下下令之前,万不可用刑逼供,伤及家眷。”

“明白!”

又过片刻,严匡步入堂中复命:“令君,二公子,伏完已收监入狱。此人乃是国丈,又身居高位,敢问当如何发落?”

荀彧与曹丕对视片刻,荀彧先开口道:“二公子以为,此事当如何?”

曹丕寻思片刻,说道:“国丈恐是为奸人所惑,暂且收监看管,静待陛下发落便是。”

荀彧颔首应道:“便依二公子之意去办。”

“喏!”

严匡思量片刻,又言道:“可下官听闻,此事乃与皇后有关……”

严匡言外之意,是否将皇后软禁?

荀彧的回复是:“此事不必劳将军挂怀,我心中自有定夺。”

“是……”

严匡退下。

掐指算来,已至向陛下奏事之时。

可现在的他,实在不知该如何面对陛下。

而就在这时,许都又收到一件别样的礼物。

礼物来自汉中。

以许都禁地,若是刘备张鲁等进献贡品,必经层层关卡,为了避嫌,荀彧看都不会看,便置于专门府库,以待查验。

偏偏这一件畅通无阻。

只因礼箱上,有曹操的笔迹。

荀彧很诧异。

他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感觉,就是曹操尚在人世,乃寄回信物,安许都之局。

倘真为曹操亲赐信物,与众人之面展开,那于许都安稳而言,当真是大有裨益。

然再三询问,乃出自汉中。

这让荀彧不禁狐疑和担忧。

就算曹仁占据阳平关,但汉中东口已为诸葛亮军所阻。

莫非丞相夺下了整个汉中?

荀彧不敢妄猜。

万一猜错了,所寄者竟是丞相首级,一旦于众人面前示众,许都必将陷入更为酷烈的大乱之中。

他决定,还是私下里打开看看再说。

于是,命人将那箱东西抬入府中。

观此物包装,确是许都规制。

上有六字:“呈于至要之人!”确是丞相手书。

缘何源自汉中?

拆开里面包裹,荀彧顿感诧异。

竟是五斤鸡舌香。

荀彧素识香品,自知这鸡舌香品质上佳,但似乎不是很新鲜。

乃放置三五年之久。

荀彧愈发诧异,再行翻找,竟寻到一封竹帛书信。

字是荀攸的。

乃是荀攸替丞相手书:

“日前得闻南阳菊香正盛,忽念及君隐居隆中时,尝以香草自况。

今托人捎去鸡舌香五斤,此香生于南海,燃之清冽可涤尘,含之芳馥能润喉,昔汉官奏事必含此香,盖因近君者当有清芬之质。

君有卧龙之名,自比管乐,想必亦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方今天下大乱,烽烟未止,生民嗷嗷待哺。

孤虽不才,愿承周公吐哺之志,聚天下贤才共安社稷。

昔光武起于南阳而平四海,今孤带甲百万,气势正盛,正待君来共襄盛举。

君若肯束装北上,孤当以心腹相待,军国大事共参之,何必辅佐奸佞,与草木同腐?

此香五斤,一为君案头清供,二为前路引烛——若蒙君诺,可持此香为信,孤当扫榻以待。

秋凉添衣,伏惟珍重!

落款是:汉丞相,孟德书。”

所谓的孟德书,乃是荀攸代笔。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诸葛亮竟连带鸡舌香和信件,一并给他寄回了许都。

不,不是寄回了许都。

而是有目的的,寄到了他荀彧的手里。

荀彧心中猛然一凛,再看一遍竹帛,慢慢理解了诸葛亮的意思。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曹操谓之于诸葛,诸葛谓之于荀彧。

……孤虽不才,愿承周公吐哺之志,聚天下贤才共安社稷。

是为曹操之志,或为刘备之志?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

……昔光武起于南阳而平四海,今孤带甲百万,气势正盛,正待君来共襄盛举。

荀彧心中明白。

较之曹操,显然今日之刘备,反而更合此等恢弘气象。

……君若肯束装北上,孤当以心腹相待,军国大事共参之,何必辅佐奸佞,与草木同腐?

这……

一瞬间,荀彧仿佛看到,刘备见到他来,携带文武,出城百里相迎的画面。

……

诸葛亮,利用曹操送他的鸡舌香,突破层层阻隔,将曹操的信送到了他的手里。

他不是在显摆什么,而是在用曹操的话术,反劝降自己。

这一手操作,太让人意外。

荀彧亦不免佩服,但他不能接受。

和背叛汉室一样,他同样接受不了背叛曹操。

他长叹一声,缓缓摇头,眉宇间凝着难掩的郁色:“孔明啊,汝虽有经天纬地之智,却怎知如今的我,早已是进退维谷,纵有肺腑之言,也难出于唇齿了……”

他欲将信放回盒中,命人封存。

却意外发现,竹帛的背面亦有一段字。

字迹端方工整,却无半分个人笔意,倒似那常年司掌文书的主簿,日常誊抄所用一般。

显然,诸葛亮谨小慎微,不愿笔迹被人所获。

但其中的内容,却似诸葛亮亲笔所书。

“许都秋深,宫墙露重。闻紫薇常遭风扰,幸有古柏护持。若不能乘风归南,愿君勤拂枝叶,莫使霜雪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