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577章 司马懿陆逊决然归北,太史慈周瑜再次相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7章 司马懿陆逊决然归北,太史慈周瑜再次相见

司马懿率队北行,面无半分表情,心中却感慨万千。

他起初征南之意,乃是趁关羽建业水战致两败俱伤时,率军参战,相助东吴击溃关羽。

若至那时,江东各大家族必生绝望涣散之心。

或因他的参战,击溃了关羽,保下建业无失。

保住了建业无失,才保住了江东各大士族的切身利益。

善待士族,安抚百姓,这是必要操作。

然后,再请曹丕下令,派宗室大将统领江东,他好回到许都,老老实实的继续待在魏王帐下,做他的良朋益友。

这是司马懿的想法?

不,这是曹丕最想要的态度。

所以司马懿也愿意给予他这样的态度。

因为只要司马懿拿出这个态度,曹丕必不会允他归北。

反而会扣留孙权,给他极大的权力,让他继续统领江东。

马上,刘备大军旦夕之间便要挥师东进、兵伐江东。

他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再度恳请曹魏调遣兵马驰援,届时与江东本土善战的将领及精锐军队互为犄角,务必将刘备的势力彻底击溃在这片土地上!

到时,他便可功盖寰宇,实领江东。

当然,他的家小还在许都,亲族还在曹丕的掌控之下。

这很重要。

但不用理会。

不是说司马懿不在乎自己的家眷。

而是,家眷俱在许都,反而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治理江东,而不受魏王半点猜忌。

他了解曹丕。

知道如何做能取得他的信任。

他会故意做些错事,然后再次请求宗室大将统领江东。

但曹丕忌惮功高之臣。

难道就不会忌惮宗室大将?

权衡之下,曹丕又会选择谁?

或许到了那时,他就可以在享受极大自主权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在江东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当然,这条路,他或许永远都不会走。

不走最好。

到死,他都可以是大魏的忠臣良将,死后会配享魏王庙堂。

待曹魏统一于天下,子孙恩泽百代。

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但若到紧要之时,这却是他的底牌和生路。

曹丕若敢害他家眷?

他亦可反手攻入许都,却又能如何?

只要南汉尚存,这种平衡下,他和曹丕就会是永远不变的死党盟友。

然而现在……

所有的计划,都付之东流。

与张飞大军的蓦然遭遇,拖延了他加入建业之战的时间。

他现在能做的,只是尽可能集合兵力,带着陆逊拉拢的江东士族,复归北方,寻求魏王的庇护。

当然,于他司马懿而言。

这并没不算损失惨重,他反而获得了不少江东士族的支持和好感。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去合淝战场搅一番浑水,混一番军功,或许还能救下夏侯惇。

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过度的贪婪,只会适得其反,反噬自身。

能不能胜暂且另说,遭不遭猜忌也亦当别论。

他于江东士族的所谓支持和好感,对比刘备举兵去救周瑜的恩情,又会让那些跟他一并归北的江东士族作何感想?

还是稳妥一点,回到许都吧,继续做魏王的幕宾。

当下之局,刘备已成胜势。

他与魏王始终还在一条船上。

此时此刻,纵有再多私念,亦必须携手并肩,共御强敌。

断不可为鼠目寸光之举。

否则,天下必归独强。

念及此,司马懿再次下令催促:“大军北归,片刻不得稍停!凡有迁延稽留者,立斩无赦!”

……

刘备大战之时,正全力以驰援周瑜。

终未能察觉二十里之外的那股归北之军。

当然,他就算察觉了也别无他法。

只要司马懿不引军而来,刘备也不愿在此紧要关头分军队调往别处。

就像井水与河水,各循其途,互不相犯。

周瑜身体虚弱,被张温扶着翘首期盼,他迫不急的想见到刘备。

然后跪在刘备跟前,亲口跟他道谢。

回想当初,他对刘备还不是这般态度。

他告诫孙权,刘备是个枭雄。

心机深远,胸怀大志,决不甘心于人臣之下。

其能力远胜于刘表。

若可得时机,当有朝一日将其以歌舞美女软禁于富贵之地。

而后,请刘备麾下之将为他周瑜所用,他则带着关张等将,为主公南征北伐,成就不世功业。

【注:出自《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周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当然,当初刘备屈身于刘表之下,还很弱小。

可令人意想不到,很快刘备就以极正的法理占领荆州,实力骤然强大,而使此事夭折于襁褓之中。

但显而易见,当时的周瑜对刘备充满了忌惮与敌意。

他只想尽最大可能,利用刘备的资源,为自己的主公谋取利益。

然而,周瑜看错了一点。

当他怀着忠诚之心向孙权进言时,孙权看着眼前的周瑜,又何尝不是在看一个野心勃勃的臣下。

因刘备为当今曹操首敌,故江东无危国之战。

周瑜的于江东颇受猜忌,权势越来越小。

今观刘备舍合淝固垒,竭尽心力以救之,他岂会不因此更易初衷?

然而,他第一个等到的人,却不是刘备。

而是太史慈。

太史慈立于马上看着周瑜。

周瑜也看着太史慈。

他发现,太史慈多年前忧苦的脸色,今已荡然无存。

似乎又回到了与伯符并肩为战的曾经。

太史慈与周瑜共为孙策之友,以往亦有交情,然而叛吴时的那场大战,让两人心中终有隔阂。

虽然,随着这次合淝之战,那隔阂已所剩无几。

但在此相见,终有满心之言,却都不知如何说起。

可就在这时,太史慈身旁一员小将跳下战马,冲了过去。

这小将年纪轻轻,英姿俊朗,虽非勇将,但于此战亦斩获军卒。

周瑜神色一恍,仿似遇见故人。

“叔父……”

他飞奔往周瑜之处,太史慈微微抬手,似有心欲拦,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任由那少年飞奔至周瑜跟前,拱手一拜:“孙绍拜见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