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田野的变迁 >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一二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一二六)

每次小姑姑过来,柳琦鎏和沈佳自然明白她的目的,无非是看看她的哥哥,也就是柳琦鎏的父亲过得如何。这已成了她这个月雷打不动的习惯——不是为了走亲戚的礼节,而是为了亲眼确认兄长是否安好。她年过六旬,鬓角已染上霜白,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风霜,却始终带着一股温润的慈爱。她提着一篮刚从自家院子里摘的新鲜蔬菜,还有一罐亲手熬的银耳莲子羹,脚步轻缓地走进了柳琦鎏家的新家。五月的阳光洒在宽敞的院落,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打旋,仿佛为这寻常的探望添了几分诗意。

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进客厅,像一层薄金铺在木地板上,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温馨的气息。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和桂花糕的甜味,那是沈佳一早准备好的点心。柳琦鎏的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精神矍铄,腰背挺直,手中拿着一份当天的报纸,悠闲地翻阅着,老花镜滑到鼻尖,偶尔抬眼看看电视里播放的新闻。他虽已年近八十,但面色红润,眼神清亮,说话中气十足,完全不像个需要人照料的老人。

“哥,我来了!”小姑姑一推开门,声音便先传了进来,带着几分久别重逢的亲切。

父亲抬起头,脸上立刻绽开笑容:“哎哟,是你啊!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家里什么都有,别老破费。”

“哪能不带?您爱吃我腌的萝卜,还有这银耳羹,凉了就不好喝了。”小姑姑一边说着,一边放下篮子,脱下外套挂在衣架上,动作熟稔得如同在自己家。

她走进客厅,目光在屋子里缓缓扫视着——沙发是否整洁,茶几上是否有药盒,父亲的衣着是否得体,连他脚上的拖鞋是否干净都一一留意。确认一切井然有序后,脸上逐渐露出欣慰的笑容,像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使命。

“哥,您今天气色真好!红光满面的,比上次见着还精神!”小姑姑走上前去,亲昵地握住父亲的手,轻轻拍了拍。

“是啊,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大门外就有公园,我每天早上都去遛弯。孩子们又孝顺,三餐准时,药有人提醒,衣服有人洗,我这日子过得可舒服了,比在老宅子强多了。”父亲笑着回应,语气里满是满足。

小姑姑眼眶微热,轻轻点头:“看到您这样,我这心里就踏实了。当年您帮着父母把小弟和小妹我拉扯大,吃了那么多苦,现在终于能享享清福了。”

柳琦鎏端来一杯热茶,笑着说:“小姑姑,您坐,尝尝我泡的龙井,是今年明前的,沈佳特意托人从杭州带回来的。”

“哎哟,这么讲究!”小姑姑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口气,“你们啊,对我也太客气了。”

沈佳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刚蒸好的桂花糕:“小姑姑,尝尝这个,我加了点蜂蜜,不甜腻。”

“好,好,你们俩真是贴心。”小姑姑接过点心,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嗯,香!这味道,跟我小时候妈做的差不多。”

一时间,屋内其乐融融,茶香、笑语、阳光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小姑姑放下茶杯,忽然正了正神色,拉着柳琦鎏和沈佳的手,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琦鎏啊,你大哥柳明远和大姐柳萍都给我打过电话呢,他们还说起了对你的态度。明远说,你最近没跟他联系,他有点担心你是不是心里有疙瘩。”

柳琦鎏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笑:“小姑姑,你是他们的密探吧?替他们考察我的?”说完,他自己先笑了起来,语气轻松,却藏着一丝无奈。

小姑姑也笑了,轻轻拍了他一下:“哪有这么夸张,我是中间人,是传话的,也是劝和的。你们兄弟姐妹,血浓于水,有些事,说开了就好,别憋在心里。”

随后,柳琦鎏收起笑容,正色说道:“小姑姑,我这一生光明磊落,对待亲人从不刻意讨好,也不假情假意。无论是谁,无论他对我是好是坏,是否看得起我,我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对我好我就飘飘然,认不清是非,不会因为对我差我就会恨之入骨,疏远情分。他可以看不起我,但是我不会看不起自己。你过的好,我不会去巴结逢迎,你过得不好,我不会使劲踩你,捧高踩低的事我不屑为之。父亲养我长大,我照顾他是天经地义,不是为了谁的认可,也不是为了争什么面子。”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我只求问心无愧。”

小姑姑静静听着,眼神中满是赞许,轻轻点头:“我知道。眼见为实,我看到了你两口子对你爸的孝顺,很好!每天按时吃饭,定期体检,连他爱听的评弹都准时放,这些细节我都看在眼里。你爸现在精神头这么好,全靠你们用心。”

她叹了口气,语气转为忧虑:“不过,我担心的是琦泽和明远会因为那八万元钱影响到赡养你爸。钱虽不多,可一旦牵扯到利益,人心就容易变。”

柳琦鎏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小姑姑,其实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既然大哥给过琦泽八万元钱,说是帮他创业,那不如就让琦泽替大哥柳明远照顾老父亲来抵那八万元的亏欠。大哥出钱,琦泽出力,我在中间协调,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既不让大哥觉得吃亏,也不让琦泽白拿钱,还能让父亲得到更多照拂。”

小姑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有智慧。可你要考虑到琦泽的感受,他是个要面子的人,又倔,万一觉得这是‘交易’,伤了自尊,反而适得其反。”

柳琦鎏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跟他谈一谈。我们毕竟是亲兄弟,血浓于水,小时候一起偷摘隔壁家的枣子,被狗追得满村跑,现在想想,那些日子多纯粹。我相信只要大家坦诚相待,把话摊开说,问题总能解决。亲情不是算账,但有时候,得用点方式让彼此都舒服。”

这时,沈佳在一旁插话道:“小姑姑,我觉得琦鎏的想法很好。我们可以先跟琦泽沟通一下,看看他的想法。如果他愿意接受这个安排,那我们就按计划进行。我们不是要分责任,而是想让父亲晚年更安心。您也知道,父亲最怕的就是孩子们为他吵架。”

小姑姑赞同地说:“嗯,确实需要好好沟通。不过,琦泽这个人有时候比较倔强,你们得想个办法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别让他觉得是被安排,而是让他觉得这是他主动的选择。”

说到这里,小姑姑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她叹了口气,认真地说:“琦鎏,有几件事我得告诉你。琦泽跟我说,他六月份管了你爸就不管了,他好像从你大哥那里听到了什么。到那时候,你爸怎么办?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柳琦鎏听了这话,脸色顿时变得凝重,眉头紧锁:“小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小姑姑皱着眉头说道:“也许是他哥俩没谈妥吧。具体我也不清楚。”

柳琦鎏笑了笑:“小姑姑,您放心吧,我会尽量做到最好。我打算抽个时间,就我们兄弟俩,不去什么高档地方,就去小时候常去的那家路边小面馆,边吃边聊。有些话,在那样的地方,反而更容易说出口。”

“这个主意好。”小姑姑眼睛一亮,“环境熟悉,情绪就容易放松。你再提提小时候的事,勾起他的感情,他心一软,事儿就成了大半。”

沈佳也补充道:“我也会跟琦泽媳妇通个电话,先探探口风。她是个明白人,只要我们态度诚恳,她应该会支持。”

小姑姑看着这对夫妻,眼中满是欣慰:“你们俩真是懂事,看到你们这样孝顺,我心里也踏实了。我们这一代人啊,最怕的就是老了没人管,孩子们为钱闹翻。可看到你们这样,我觉得,柳家的家风还在,情义还在。”

她站起身,走到父亲身边,轻轻替他掖了掖毯子:“哥,你有福气啊,三个儿子都孝顺,儿媳也贴心。你这一辈子,值了。”

父亲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是啊,我知足了。当年苦是苦了点,可孩子们都争气,没让我失望。”

小姑姑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说:“对了,等到了你八十大寿,我和明远、萍儿商量好了,想给你办一桌,把亲戚都请来,热热闹闹地办一场。你们觉得怎么样?”

柳琦鎏和沈佳对视一眼,柳琦鎏笑道:“好啊!父亲一直念叨着想回老宅看看,趁这个机会,正好让他高兴高兴。我们负责布置,沈佳负责菜单,小姑姑您就负责主持大局。”

“那敢情好!”小姑姑拍手,“我来通知亲戚,还得请村里的戏班子唱一出《百寿图》,热热闹闹的,让爸风光一回。”

父亲笑着摆手:“别太铺张,简单吃顿饭就行。”

“那可不行!”小姑姑佯怒,“八十大寿,人生能有几次?必须隆重!您要是不答应,我可要哭给您看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屋内的气氛更加温暖。

临走时,小姑姑特意把柳琦鎏拉到阳台,压低声音说:“琦泽那边,你多上点心。他最近情绪不太稳,工作上也有些压力,别逼他太急。慢慢来,情义这东西,急不得。”

柳琦鎏郑重地点头:“我明白,小姑姑。我会用真心换真心。”

小姑姑拍拍他的手:“好孩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送走小姑姑后,柳琦鎏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她远去的背影,久久未动。沈佳走过来,轻轻挽住他的手臂:“在想什么?”

“在想我们这一家子。”柳琦鎏轻声说,“有时候觉得,照顾父亲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福分。我们还能尽孝,还能聚在一起商量怎么让他开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沈佳靠在他肩上:“是啊,等我们老了,也希望孩子们能这样对待我们。”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阳台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屋内,父亲正戴着老花镜,翻看着一本泛黄的相册,手指轻轻抚过一张全家福,嘴角挂着淡淡的笑。

那张照片里,年轻的他抱着年幼的柳琦鎏,小姑姑站在一旁,笑得灿烂。时光流转,人已老去,但情意,从未褪色。

而关于八万元的安排,关于兄弟间的和解,关于父亲的寿宴,一切才刚刚开始。柳琦鎏知道,前路或许仍有波折,但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包容,家,就永远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