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程序庄严而顺利。
当大会主持人宣读关于任命张霖同志为朝阳区人民委员会副区长(主管工业)的决定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霖站在主席台上,面向代表们鞠躬致意,心中充满了庄严的使命感和巨大的压力。
他知道,这掌声代表着代表们的信任和期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任命文件正式下达后,轧钢厂为张霖举行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欢送会。
会场设在厂工会的礼堂,厂领导、各车间科室负责人、以及不少和张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老工人都来了。
杨书记主持欢送会,他的发言充满了感情,回顾了张霖在轧钢厂成长的历程,肯定了他为厂里做出的贡献,并祝愿他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大成绩。
说到动情处,杨书记的声音有些哽咽,台下不少老同志也频频点头,眼眶湿润。
因为厂子暂时没有厂长,所以刘副厂长也发表了讲话,他更多地是从工作角度,肯定了张霖的能力和成绩,表示轧钢厂全力支持张霖的工作,希望他以后继续关心轧钢厂的发展。
其他几位副厂长、车间主任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张霖的不舍和祝福。
轮到张霖发言时,他站起身,向在场的所有人敬了个礼。
“杨书记,刘副厂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傅,同志们!”张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清晰而诚恳,“站在这里,我心里非常激动,也很不好受。激动的是,组织的信任,让我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不好受的是,要离开咱们轧钢厂这个大家庭,离开朝夕相处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他环视会场,继续说道:“我在轧钢厂工作学习这么多年,是轧钢厂培养了我,是各位领导教育了我,是工人师傅们帮助了我。在这里,我学会了怎么当一名保卫干部,怎么抓安全生产,怎么管理生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做一个对党忠诚、对工作负责、对群众有感情的人。这一切,都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轧钢厂出来的人,不会忘记各位的教诲和情谊。”
他顿了顿,说:“到了新的岗位,我一定牢记大家的期望,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也决不给咱们轧钢厂丢脸!也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以后继续关心、支持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轧钢厂是我的娘家,我会常回来看大家的!”
张霖的发言朴实无华,但情真意切,赢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尤其是那些老工人,用力地拍着手,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盼。
欢送会结束后,张霖回到自己那间熟悉的保卫处长办公室,开始收拾个人物品。
其实东西并不多,几本工作笔记,一些书籍文件,还有那个伴随他多年的搪瓷茶缸。
林副处长走了进来:“霖子,这就走了?”
张霖看着林副处长:“对,这就走了。老林,以后厂里的这摊子就交给你了。”
林副处长重重的点了点头,张霖走了,他下来就是保卫处的处长了。
副处长,一般的概率是贺堂吧。张霖昨天已经找他聊过了。
接下来,一些熟悉的人也都陆续来了。
比如李怀德等。
收拾好东西,张霖下了楼,在杨书记和一众副厂长等厂领导以及众多同事的簇拥下,走到了车前。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去,高耸的烟囱依然冒着白烟,车间里传来熟悉的机器轰鸣声。
这里,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和奋斗足迹。他深吸一口气,向大家挥了挥手,然后点火开车,驶向了新的征程。
区政府大楼是一座灰砖砌成的三层苏式建筑,比轧钢厂的办公楼要气派一些,但也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简朴。
张霖在组织部同志的引导下,来到了位于二楼东侧的一间办公室。
门上已经贴上了写着“副区长 张霖”字样的白色纸条。办公室面积不大,陈设简单:一张深色的办公桌,一把木头椅子,一个文件柜,一对单人沙发和一个小茶几,墙上同样挂着主席像和地图。
窗户朝南,光线很好。
秘书是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干部,姓王,之前是工业科的笔杆子,文字功底好,人也稳重。
他早已将办公室打扫干净,暖水瓶里灌满了开水,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几摞待阅的文件和最新的报纸。
“张区长,您好!我是小王,组织上安排我担任您的秘书,以后请您多指导。”王秘书有些紧张但很恭敬地说。
“哈哈哈,王秘书,你好,以后就要麻烦你了。不过小王就算了,我还没你大呢。”张霖和他握了握手,“我初来乍到,很多情况不熟悉,你要多提醒,多协助。”
“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王秘书连忙说。
不过,王秘书的脸上带着尴尬的笑。
二十七八岁的秘书,二十四五岁的副区长。
上哪说理去。
安顿下来后,王秘书向张霖简要介绍了区政府日常运作的基本流程、几位区长副区长的分工以及当前区里工业方面的一些主要情况和亟待处理的问题。
张霖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几笔。他知道,要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情况是第一步。
随后,在王秘书的陪同下,张霖去拜会了区政府的几位主要领导。
区长姓赵,是一位资历很老、经验丰富的干部,对张霖的到来表示欢迎,鼓励他大胆工作。另外几位副区长,分别主管财政、文教卫生、城建等工作,也都客气地表示了欢迎。
张霖姿态放得很低,表示自己年轻,经验不足,以后要多向大家学习请教。
下午,张霖召集了他分管的工业科、街道生产组等部门的负责人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
他听取了各部门基本情况的汇报,没有多做指示,只是强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支持他的工作,共同把区里的工业生产搞好。
会议结束后,办公室里只剩下张霖一人。
他坐在那张略显宽大的办公桌后,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报表和通知,感到一阵眩晕。
这些文件,涉及生产计划、基建项目、物资调配、企业请示、安全事故报告等等,千头万绪,都等着他批阅、决策。
他随手拿起一份,是市里刚下达的关于确保第二季度工业生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紧急通知,指标要求比第一季度又提高了不少。
他又拿起另一份,是区属化工厂关于扩建项目中请加快安全审批的请示报告……
压力像实质般笼罩下来。
他知道,这里不再是解决一个厂的具体问题,而是要统筹全区几十家大小工厂的生产、安全、发展。
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成千上万工人的生产和生活。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翻开了第一份文件。
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