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全国十万人的调动,东方快递三号的进展很快。
开完会的两周后,就接收了发动机壳体、制导系统框架等127项关键部件,除了2项部件出现了意外磕碰,进行返厂外,其余均合格。
之所以能这么快,还是多亏了之前就明确了32个部段的装配公差,以及8大子系统接口标准。
等到时间进入了三月份,第一级发动机燃烧室开始了焊接工作,采用氩弧焊工艺完成4段不锈钢壳体拼接,到了月底就完成了叶轮铣削与轴颈磨削。
并且表面粗糙度均控制在Ra0.8μm以内,完全符合之前的要求。
这只是推进系统的进展,除了推进系统弹体结构,也通过2000吨液压机,完成了铝合金的毛坯加工,壁厚差控制在了0.5mm内。
并且还完成3个贮箱舱体对接。
在经过水压试验后,压力在成功达到了1.2mpa,保证了一小时无渗漏情况出现。
制导系统方面,也完成了惯性测量单元框架加工,再加工这一部分时按照要求使用了钛合金精密铣削,精准度也是控制在了±0.01mm。
电缆网预制,也完成了12束信号线缆的压接与导通测试。
等到时间进入四月份,整个东方快递三号上面的关键部件,已经完成了70%的初加工。
当然其中也遇上了一些问题,第二级发动机涡轮泵叶片精度控制没能达到标准,经过了两次反工这才成功解决。
而等到四月中下旬,弹体部段就已经完成了弹头、仪器舱、推进舱的初步对接,并且偏差控制在了≤0.15mm。
尾翼的安装也很成功,通过专用夹具定位了4片尾翼。
推进系统部分,在这半个月内也是按照生产要求,完成了多项任务。
像是喷管、推力室与燃料输送管路的连接,密性测试都已经完成。
第二级发动机核心部件装配部分,也完成了涡轮泵与燃烧室的对接,并进行了测试,完全符合标准。
到了五月上旬,惯性陀螺开始了安装调试,在众多研究人员的注视下,惯性陀螺在恒温实验室内完成了陀螺标定,漂移率控制在 0.01°\/h 以内,舵机系统也完成了测试,响应延迟成功达到了≤0.02s。
电气系统小组更是忙碌,不过虽然忙碌但却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完成了210个接点的通断检查,修复了3处虚焊故障,蓄电池组与配电盒的匹配也达到了标准,可以达到连续供电4小时无压降。
等到了五月中旬,导弹上的6个部段组装与3大分系统调试,就已经全部完成。
随后就立刻进入到了全弹总装阶段。
消息也是一个个被汇报到了研究所,在5月20日的时候,发动机吊装也开始进行,通过吊机完成了两级发动机吊装入舱。
转天弹头、仪器舱 、 推进舱器、 尾段开始了对接。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25日的时候,就完成了信号线缆最终连接,并进行了10次模拟弹道指令传输测试。
27日在防爆车间,技术员完成点火装置与保险机构的装配,并进行了测试。
随后在六月初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了综合测试与验收的阶段。
这一阶段也十分重要,也必须仔细的检查,要知道之后就是发射阶段,在这一阶段不能马虎一点。
终于在6月上旬的时候,导弹就已经完成了128项测试,其中仅有两项不合格,并且这两项也都是小问题,均为外观涂层瑕疵,在进行补涂后也达到了标准。
在完成这些后,一份名为《东风快递三号原型弹出厂测试报告》就被报告了上去。
在报告上清楚的写明了各种测试的验收结果,并且在最后标注了具备转运至试验场条件。
随着报告交上去,李枭等人也是终于松了口气,得到了上面放假的通知。
不过虽然导弹方面已经完事,但在运载火箭方面,已经还在忙碌,上一次的模拟实验,已经在五月份的时候结束。
也就是这一次模拟实验,查找出了不少问题,之后的一个多月中,都在解决这些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想要解决并不容易,有些需要一些厂子的配合。
但前一段时间众人的精力都放在了导弹上,这份方面根本就顾不上,抽不出人手,现在导弹的制造已经结束,终于抽出了人手,来解决运载火箭上面的问题。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研究的进展终于是快了不少。
李枭也是在20号的时候,把精力抽了出来,李颖、陆秀秀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他还是要多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