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667章 东风快递三号的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7章 东风快递三号的准备

听到媳妇的询问,李枭点了点头道:“有新的任务,需要在出门一趟?”。

刚刚电话是钱教授给他打过来的,对于上一次交上去的《东风快递三号原型弹出厂测试报告》上面已经定下了时间。

就在这个月底的30号就要测试,他要去做一些准备。

而见到李枭没说具体的任务,知道这又是保密任务,也就没多问,而是道:“这一次大概去多久。”。

“顺利的话下个月初应该就能回来。”,李枭想了想道,测试完之后对于爆炸的飞机,这个就不需要李枭来进行了。

会有更专业的人士跟进。

和媳妇说着这些事,李枭第二天一大早就出了门,先试试去了研究所,紧接着就又去了机场,坐上旋翼机直接飞向了这一次的目的地。

这一次的发射地点不再是酒泉基地,毕竟这一次的东方快递三号,打击的距离有些远,足足有5000公里,要是在酒泉基地就直接打到外面去了,也就根本无法搜集到更多的资料。

旋翼机带着李枭一行人,直接就从四九城飞到了漠河。

现在的漠河比起前世,不说一片荒芜也差不多,对于把基地建到这边,李枭倒也不觉得奇怪。

毕竟漠河位于国内的最北端,与毛熊接壤,作为北方战略门户,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并且在这几年中,国内和毛熊的局势也是越来越紧张。

如果国内只有中距离打击导弹,部署与部署没多大意义,毕竟打不到毛熊首都去。

但东风快递三号就不一样了,5000公里的打击距离,如果再配上核弹头的话,足以对毛熊产生一定的威胁。

当然这也只是李枭自己的分析。

等到到了漠河最近的城市,他们下了飞机,又坐上了猫猫车,在行驶了3个小时后,这才到了地点。

和酒泉基地一样,这边的保卫也是十分森严,他们一路上经过了六道关卡,这才进了基地。

这边的基地虽然比起酒泉基地小了不少,不过该有的设备都有。

现在国家也不缺计算机,更是直接在这边配备了一个计算机机房,用来记录各种数据以及进行弹道的计算。

还有像是用于水平或垂直转运火箭的特种铁路平板车也是配齐了的。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更是高达50米,虽然比不了酒泉基地的93米,但对于目前的导弹来讲也足够了。

随着门外保卫推开厂房厚重的铁门,一股机油与金属的冷味扑面而来,30米高的箭体装配架上,正站着几个技术员正在检查。

看到了一个高27.5米,弹径达到了2.4米的大家伙。

李枭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比起东风快递2号的17.7米,以及东风快递一号的17.68米?,这个大家伙给人的震撼要更大。

“组长,弹头检查完毕没有问题!”,还一个熟悉的声音,这才让李枭回过了神。

刚回过神来就又听见道:“下面检查涡轮泵接口。”。

李枭这才注意到,在导弹的最下面,几个穿着同样工装的同事正仰着头看着上面。

其中一个看样子能有50来岁的人,一边拿笔记了一边喊着。

这个人李枭也认识,是负责检查马工,前两次导弹的最后检测,也是这一位带领人完成的,或许也是听到了开门声。

那人就向门口看了过来,看到是钱教授和李枭等人,就快步走了过来道:“钱教授你们终于来了。”。

闻言钱教授也是问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

“目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那就好。”,闻言钱教授也是松了口气,不过这也只是第一遍检查,之后还会进行最后两遍检查。

这两边检查的时候,都会轮流这来,也就是一个部位的检查会分三波人进行,这样也是为了避免一些问题因为某个人的粗心检查不出来。

当然虽然这种概率很小很小,但虽然小也不能不防,国家大事,马虎不了一点。

打了一声招呼,马工就立刻返了回去,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报告马工,电压稳定,惯性陀螺漂移率 0.01°\/h,符合指标。”。

“报告……。”。

随着一个个报告下来,在马工旁边的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看样子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手里攥着笔记本,正把数据一笔一划记下来。

表情格外认真。

除了总装测试厂房外,在这个基地内也配置了地面供电设备、地面检测和发射用电气设备等等!一系列的设备。

这些都是对导弹进行全面的单元测试、分系统测试和全系统总检查用的。

不像是后世才用的都是一体化测试发射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远距离测试发控,这也没办法。

这个年代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那一步,自然无法做到那些。

就算是这些技术,也是经过了科研人员不断努力,这才制造出来的,要是没有科研人员的努力。

想要在短短几年中弄出这些设备,根本就不可能。

也正因为有了科研人员们的努力,这才能有25年的时候,那一场让全球都感到震惊的大阅兵。

东风-61也好,红旗-19也罢,或者那一句打击范围全球的东风-5c,都是科研人员努力这才研究出来的。

而随着人员的到齐,一间大会议室中,李枭一行人又开启了会议,开始接下来的工作。

这种会议李枭之前已经参加过两次,对此也是轻车熟路,他的任务和前两次一样,都是进行推进剂的加注。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在众人的努力下,各项检查任务也在逐渐完成。

“下午1点,转运导弹至发射区,请各岗位做好准备。” ,29号早上的会议上,随着钱教授的命令,众人都准备了起来。

等到时间到了下午两点。

喇叭上响起了广播:“各岗位注意!按预定方案,转运东风快递3号导弹至发射区!”。

喇叭声刚落,无数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戴着旧军帽的战士们就动了起来。

技术组的王工程师蹲在导弹储存库门口,手里攥着张泛黄的手绘图纸,指尖指着上面的内容正说着什么,在他周围还围着很多技术人员,认真的听着。

随着王工程师的讲述完毕,众人也都开始了指挥。

随着众人的指挥,导弹也被吊了起来,被吊装至专用平板拖车。

“各单元汇报状态”,随着梁教授开口询问。

吊装组组长回应道:“紧固件检查完毕,液压支撑稳定!”。

紧接着铁路调度员也是道:“专列轨道闭锁完成,沿途哨岗已就位!”。

“开始转移。”。

“是。”。

随着众人回答道,导弹被固定在特制支架上,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向15公里外的技术阵地移动。

沿途每个地方都有着大量手持枪械的士兵在把守。

当导弹安全抵达发射基地技术阵地时,已经到了下午5点,随着导弹抵达发射地点,

在傍晚六点整,导弹终于完全竖立在发射架上。

在检查看全后,李枭也是指挥众人道:“大家现在有要解手的马上去,这一次我们的用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和红烟硝酸,都具有强腐蚀性和剧毒,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蒸气都极其危险。

所有人必须把橡胶防护服穿严实,手套缝不能漏,还给发给你们的维生素片都吃了。”。

在众人答应过后,很快就穿好了防护服,随着总指挥下达命令。

李枭等人也开着设备进入了场地,比起第一次加注的简易设备,这一次的设备就要好得多。

随着运载燃剂的车辆停好,李枭也就指挥让人把两者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老周,把计量泵扛过来!”,随着李枭的喊声,老周立刻和两名战士抬着个半人高的铁家伙过来。

等到把设备放倒地上后,老周也是又道:“昨晚试了三次,压力能稳在 0.8 兆帕。” 。

闻言李枭也是点了点头,在经过各种设备连接后。

李枭也是报告道:“报告,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加注。”。

“允许加注。”。

“是。”,李枭答应了一声,就回到了加注车旁边吩咐了起来。

“开始加注。”,随着李枭的话落,老周就打开了计量泵,随着铁泵 “咔嗒咔嗒” 响起,顺着管线缓缓流入导弹内部的舱室内。

虽然现在的设备比起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但整个加注的过程中,李枭也是不敢马虎一点。

时刻都关注着这种数据,像是平台上的压力表,检测着压力的变化。

操作员通过听液体在金属软管内的流动声,判断燃料是否进入弹体贮箱,来判断箱内推进剂的位置。

这都很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个年代液位显示不直观,是有滞后的,如果一个不小心加注过量就会溢出来,到时候就麻烦了。

特别是在加注到90%以后。

因为这个年代依赖的都是“点式液位计”显示,也就是加注到了90%才会显示。

所以90%之后要更小心。

随着时间的过去,一名技术人员道:“李工,90%了。”。

闻言李枭也是道:“转为小流量补加。”。

之所以这样加注就是也是保证加注的推进剂正合适,不会过多流出来。

随着时间到了2.5个小时左右,全部人员都打起了精神,李枭更是命令让加注在小一些,每间两分钟都会照一下燃料舱的液位计。

在旁边还有人在听着液体在管道内的流动声。

再又过去三分钟后,李枭忽然喊道:“停。”。

闻言相关人员立刻停止了操作,这个时候李枭这才凑上前看了看,这才又道:“再加20升。”。

等到时间到了晚上十点,李枭才爬下发射架,和老周一起关闭储料罐的阀门,小张则拿着扳手把管线接口拆下来,放进专门的碱水罐里浸泡。

这也是必须要操作的一个步骤,剧毒燃剂得用碱水中和,不然会腐蚀管线。

等到这些都做完,李枭也是又喊道:“各岗位汇报情况!”。

“储料罐剩余燃剂已封存!” 。

“管线已浸泡处理!” 。

“导弹舱压力正常!”。

随着一个个汇报过来,李枭也是看着记录的各种数据点了点头,抬头望向发射架上的导弹,眼中露出了几分期待:“燃剂加注小组,所有人带上设备全部撤离。”。

“是。”。众人都开口答应道。

李枭也是脱了防护服,去到了附近的一间会议室,推门走了进去,会议室内各组的组长全部在里面,进入后李枭就报告道:“钱教授,东风快三递号导弹燃剂加注完毕,现在向您汇报详细情况!”。

“讲!”。

闻言李枭也是开口道:“本次为东风快递三号导弹,燃料舱加注偏二甲肼燃剂,严格按照标注执行,未出现超量或欠量情况,加注从六点半准时启动,九点三十三分结束,历时两个小时三十三分钟,

液位上升均匀,未出现骤升骤降,稳定在 0.7-0.8 兆帕区间,与预案要求完全吻合。

剩余燃剂已进行封闭,罐口用石棉绳密封,专用铜质管线已全部拆解,共三段,均按规程放入 20% 浓度的碱水罐浸泡中和,避免燃剂残留腐蚀,加注人员共12名同志,防护服、防毒面具无破损。”。

说到这里,李枭也把之前的数据记录递给了钱教授道:“这是加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括每五分钟的压力值、液位读数、操作人签字,您可以核对。”。

虽然这些有些麻烦,但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过程。

闻言钱教授也接了过去,看起了上面的信息,这才点了点头,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道:“我知道了,你先坐下。 ”。

“是。”。闻言李枭也是立刻答应道。

“各岗位注意,燃剂加注完毕汇报已通过,按指令执行后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