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 第584章 管仲和田氏陈完的关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4章 管仲和田氏陈完的关系

(神啊,田氏代齐竟然真的跟管仲有关系?如果这是实锤的话,那管仲真就不是水平不行,还真是屁股歪了!)

(的确!如果这件事真是管仲做的,田氏代齐就应该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这样的历史才通顺了啊。)

…………

合理个屁!

方孝孺在天幕中郁闷的大喊

“博主在胡说八道!”

怎么说?

朱允文也觉得管仲下这步棋,是不是有点太牵强了!

但要是真的话,那管仲的能力就得重新评估了,起码水平低到天花板的程度是没问题的。

可见儒家评选的圣人,脑子是足够聪明的。

所以他采用儒家‘复周礼,行井田’这个决策也是没问题的,

方孝孺见到朱允文如此相信自己,就像找到了红颜知己一样,紧紧握住了朱允文的手,两人惺惺的相互鼓励:

“陛下,你是知道的,田氏代齐发生在田氏先祖陈完入齐后的286年后。”

“管仲怎么可能会预料到200多年后的事情呢?”

“而且最主要的是,左传中明明记载的是,齐桓公接见了田氏先祖陈完,这里跟管仲是没有关系的。”

“管仲并未向齐桓公推荐过陈完。”

“怎么就能够把这件事安在了管仲的头上?”

…………

看看!看看!

历史中还是有聪明的人。

管仲也在天幕中大声疾呼:

“大家一定要尊重事实,你一定要讲道理,不能够人云亦云!”

“史书上都写得很清楚,田忌进入齐国跟管仲是没有关系的。”

鲍叔牙就笑笑不说话,他说的也没有信服力,毕竟这件事要让群众来检验。

……

真的吗?

胡亥,扶苏,公子高盈盈满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感觉到了一阵迷糊,

因为这个事情还真不好判断,

按照左传上写的,好像真没有管仲什么事。

可要跟管仲没有关系的话,为什么后世子孙要这么说呢?

他们现在已经不会认为,自己比后世子孙懂得多!

除非说的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要不然后世子孙知道的肯定比他们多。

最后,扶苏,胡亥,公子高几人都决定让子弹再飞一会。

先不要着急的下结论。

……

【是不是很多人查过一些资料,也有一些人从历史的史书记载中,尤其是《左传》中看到了田氏先祖陈完,他在陈国发生动乱之后,流亡到了齐国,要求政治避难。】

【而当时的齐桓公接待了他,所以这件事情跟管仲没有关系呢?】

【如果你这样看历史的,我只能说,大错特错!】

【这就是史书上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叫做春秋笔法!】

【他完全忽略了社会文化背景。】

【那么现代学者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先不用现代学者教你怎么看,先让司马迁教教你,你就明白了。】

【左传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司马迁是持否定态度的。】

【因为司马迁认为,作为陈国流亡在外的公子,他要在齐国请求政治避难,还在齐国想当官,那么他必须是由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

【为什么呢?】

【这叫做流程问题!】

【什么叫做流程问题呢?】

【就是一件事情,他应该由谁来第一个接手处理,再由什么部门提交报告,尤其是在朝堂当中,在官吏体系中,这是有一个非常标准化的接待顺序!】

【而陈完请求在齐国进行政治避难,这件事由谁来决定呢?又由谁来接待呢?】

【那必然是由管仲来干这件事情!】

【这是由管仲身上的职能决定的,管仲是整个齐国的主政人。】

【齐国任何大事小情都必须由管仲来把第一道关,管仲不点头,这件事情就不可能上升到由齐桓公最后来裁决。】

【也就是说田氏的陈完想来齐国,他要待在齐国,他必须先去拜见管仲,管仲同意之后才会把他引荐给齐桓公,】

【如果管仲都不同意,那么齐国将会没有田氏陈丸的立锥之地,】

【他会被立刻遣返出齐国!】

【他是见不到齐桓公的。】

【所以司马迁在自己的史记中,重新记载这件事情,就已经隐晦地表达了管仲对这件事情是知情的,并且是一力促成的!】

【虽然说《左传》它更接近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始史料,但现代学者普遍采信了司马迁的观点,而否定了左丘明的观点。】

【因为司马迁给你在讲一个真正的齐国政府工作流程,而左传那个就属于完全架空了,他在讲话本故事。】

【如果不太明白这种工作流程,你可以想一想蜀汉,这就跟蜀汉的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一样!】

【诸葛亮没有点头同意的事情,他是不会上升到召开大朝会,交给刘禅来决断,而需要刘禅决定的事情,那100%是诸葛亮已经过目,并且已经处理完的。】

【管仲和诸葛亮在自己时代的地位是基本相同的!】

【一个是相父,一个是仲父。】

【两人都是掌控着本国的军政大权,而当时的国君都是完全不管事的甩手掌柜。】

【所以这种事情,必然是由主理朝政的丞相一律承担,如果丞相都不知情,那么主君就更不会知情!】

【因此,是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陈完,这是属于学者的共识,甚至古代史学家也大多采信这种观点。】

(这才对嘛,你一说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我就明白了管仲和齐桓公的相处模式。一件事情,诸葛亮不点头,诸葛亮没有审核过,怎么可能会交到刘禅手中?)

(同理,一件事情管仲没有进行过第一次的筛查,齐桓公连看都看不到!原来我们看历史总会架空历史,而至于怎么架空,其实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我们不懂整个事件的处理流程,不懂事件应该由谁先过手,最后交给谁来裁决。)

(这个比较简单,就比如说,一件事情秘书都不知道,直接捅到老板那里可能性几乎为零!那都是秘书先整理完近期处理的所有事情,排出一个先后顺序来,再让老板过目的!)

(这里就点名批评一下左丘明,你要么水平不行,要么就是真的在胡说八道了!)

…………

春秋,

左丘明一脸无奈。

他这次真不是要帮管仲隐瞒什么,因为没必要啊。

他所接触到的史料本身就是这样的,他只不过是照实了写。

但人家司马迁说的也好像没错,细细一想,如果这件事情管仲真不知情,那怎么可能会由齐桓公直接来处理呢?

齐桓公在齐国的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完全的甩手掌柜,他什么事都不管呀!

他就等于在吃管仲嚼过的饭。

…………

大明,

朱允文和方孝孺大眼瞪小眼。

旁边的齐泰早就笑岔了气,

你俩搁那儿惺惺相惜呢,结果一个比一个蠢!

这种事情是天天发生在我们这些人的身边!

不管是哪个衙门,它都有一个事态的处理流程,那是层层上报的!

不可能直接让老大去处理这些琐事,

就算直接让老大处理,那第一件知道事情的也是属下呀,因为手下要往上报啊,

属下不上报,这些人难道能空降到你的宫殿里去吗?

所以不论怎么说,管仲绝对是比齐桓公要最先知道这件事情。

方孝孺还是很不服气:

“就算管仲提前知道这件事情,那怎么能证明,是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田氏陈完呢?”

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那就让博主好好教教你怎么为人处事。

…………

【既然知道了是管仲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这里面的历史就缺了一段记载,】

【就是管仲和田氏陈完之间的勾结,】

【他们肯定进行过利益置换,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进行过利益置换,田氏陈完才能够走到齐桓公的宫殿内,让齐桓公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自家姐妹身上,来郑重的接待一个落难的他国公子。】

【而管仲力捧田氏陈完,想要摧毁姜姓的根基,其第二个证据是什么呢?】

【就是田氏陈完的官职问题!】

【如果你读了左传,如果你看了史记,你就会发现,齐桓公最开始给田氏陈丸的官职是公卿!】

【是让他直接来齐国担任公卿。】

【但是被田氏陈完拒绝了!】

【这里面就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认为田氏陈完,就像史书上描写的那样,觉得这个官职太大了,自己何德何能,寸功未立就来窃居高位?】

【如果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只能说一句,书得多读啊!】

【是不是因为这个官职太大了才被田氏陈丸拒绝了呢?】

【恰恰相反!】

【是因为这个官职太小了,小到田氏陈丸根本就看不上,所以他拒绝了呀!】

【那么什么官职大呢?】

【接下来就是管仲表演的时间了,管仲就给陈完推荐了一个官职,】

【这个官职还不是齐国现在有的,是管仲给田氏陈丸量身打造的一个官职。】

【这个职位就叫做:工正!】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因人设岗。】

【而正是因为管仲给了田氏陈完这个官职,田氏才有了代齐的资本。】

【要是没有这个官职的话,田氏别说发展200多年,你就发展2万多年,你都不可能代替姜姓成为齐国的君主!】

【这才是左传左丘明,他不敢给你写的东西。】

【或者说连左丘明他都看不懂的东西,】

【他讲述的是古代权力架构中最重要的关系,那就是作为一个官吏,什么对官吏来说是最重要的?】

【是所谓的公卿,士大夫,一品二品,这种官职的高低吗?】

【不明白这个,你根本就读不懂古代的历史!】

【你不会明白为什么一个臣子,他的权力有时候大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有时候明明以为他官职很高,被人可以随意的拍死!】

【这就是因为你们完全不懂,古代官僚体系架构的基本规则!】

【而这,才是读懂秦汉隋唐元明清的最大的一把钥匙。】

【可惜,持有英雄史观的人,是完全的外行。】

.........

ps

下一章,咱们揭开古代权力体系最为神秘的面纱。

也是很多人看不懂历史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明白,什么叫做权力!

官职跟权力怎么去换算。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这几章全都是干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