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查清洛阳这些奇怪现象背后的本质,慕容轩、林婉清、独孤未明与独孤冲四人,依照既定策略,分头展开调查。
独孤未明和独孤冲这一路,虽说凭借多年在洛阳城积攒的深厚人脉,以及对江湖内幕的熟稔,得以深入洛阳江湖势力的腹地,但前行之路荆棘密布。
江湖,本就是个错综复杂之地,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利益纷争盘根错节。每一条线索都如同隐匿于重重迷雾中的细丝,稍不留神,便会迷失其中,前功尽弃。
他们穿梭于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从弥漫着腐朽气息的阴暗逼仄地下赌场,到鲜有人知、暗藏无数秘密的江湖隐秘据点,每一处都充斥着危险与未知。
在一间充斥着汗臭与劣质酒水刺鼻气味的地下拳馆内,独孤冲巧妙地佯装成一心渴望在拳台上崭露头角的热血拳手。
他刻意凑近一位满脸落魄的江湖打手,几杯烈酒下肚,那打手才满脸愁容,无奈地开口抱怨:
“如今这洛阳的江湖,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凶险万分。背后都是平城那帮势力在搅弄风云,我们这些底层小喽啰,只能乖乖听话,稍有违抗,下场凄惨啊!”
独孤未明在一旁静静聆听,心中暗自惊叹,平城的势力渗透竟已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拓跋珪的布局想必早已根深蒂固,要想从中理出关键线索,着实困难重重。
之后,他们前往拜访那位隐居多年的江湖前辈。
然而,一路上他们数次被不明身份的人暗中跟踪,每一次都凭借着高超的应变能力和对洛阳城地形的熟悉,惊险地摆脱跟踪。
好不容易见到前辈,前辈虽已远离江湖纷争,但对江湖诸事依旧洞若观火。前辈神情凝重,忧心忡忡地告知他们:
“最近洛阳城的江湖变得极为诡异,一些门派突然接到神秘指令,行事诡秘异常。我多方打听,发现这些指令的源头竟都指向平城。”
独孤未明与独孤冲对视一眼,彼此心中明白,拓跋珪对洛阳江湖的掌控绝非偶然,这或许仅仅只是他庞大阴谋的冰山一角。可前路茫茫,接下来的调查只会愈发艰难。
与此同时,慕容轩和林婉清悄然潜行至北魏与后秦交界的军营附近。边境之地,局势向来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们小心翼翼地隐匿身形,每一个动作都轻如鬼魅,密切注视着军营内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丝细微的声响,都可能暴露他们的行踪,带来灭顶之灾。
只见军营中,北魏军队调动频繁,士兵们神色匆匆,脚步急促,一辆辆辎重车辆进进出出,扬起漫天尘土。
不仅如此,周边一些江湖门派、山头盗匪以及门阀世家的私人武装,也在秘密地进行着调动。这些武装力量行动诡秘,显然是在执行某种统一的指令,仿佛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慕容轩和林婉清冒险靠近,凭借着过人的听力,偷听到几个士兵的交谈。
一个士兵压低声音说道:“这次行动规模可不小,上头严令保密,说是关乎国家大计。”
另一个士兵附和道:“是啊,连那些江湖帮派和门阀的人都掺和进来了,看来动静着实不小。” 慕容轩心中猛地一凛,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远超想象。然而,在这危机四伏的边境,想要获取更多线索,无疑是难上加难。
为了查明真相,他们又跟踪了一队神秘的武装人员。这队人员身着普通百姓的服饰,可行动间却透着一股训练有素的凌厉气息。
跟踪过程中,他们多次险些被发现,每一次都凭借着精湛的隐匿技巧和过人的胆识,化险为夷。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发现这些人竟是在一位北魏将领的指挥下行动。
从口音和打扮判断,这些人无疑都隶属于北魏。慕容轩和林婉清深知事情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洛阳城,与独孤未明和独孤冲会合。
四人相聚后,各自将调查所得和盘托出,每个人的神情都愈发凝重,气氛也变得愈发压抑。
独孤未明神色凝重,率先开口:“看来洛阳江湖已被平城势力深度渗透,拓跋珪对这里的掌控远超我们的想象。”
林婉清秀眉紧蹙,接口道:“我们在边境发现北魏军队及各方武装的异常调动,背后同样是北魏在暗中操纵,这局势不容乐观。”
慕容轩面色沉郁,缓缓说道:“种种迹象表明,北魏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规模庞大,牵涉极广,恐怕会影响天下格局。”
独孤冲握紧拳头,愤然道:“这拓跋珪究竟想干什么?如此大动干戈,天下必将生灵涂炭。”
四人都隐隐感觉到,这个计划关乎天下未来的走向,无人能够置身事外。短暂的沉默后,慕容轩抬起头,目光坚定如炬,说道:“我们必须前往北魏都城平城,深入调查,弄清楚拓跋珪到底在谋划什么。” 众人纷纷点头,下定决心,即刻启程前往平城。
从洛阳前往平城的路上,四人所目睹的景象,让他们心中的担忧愈发浓重。
一路上,所有的村庄百姓、劫匪、门阀世家、军队,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调动。村庄里,百姓们在官吏的催促下,无奈地放下手中赖以生存的农活,或是搬运物资,或是被迫准备远行,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恐惧。
那些原本占山为王、肆意妄为的劫匪,此刻竟与军队配合默契,协助维持着道路的 “秩序”,仿佛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一切。门阀世家的私人武装,整齐划一地行进在道路上,步伐坚定,仿佛在奔赴一场重大的使命。
而大批的货车,从外地源源不断地运送各种货物前往平城方向。
货物种类繁多,有粮草、兵器,还有各种珍稀的物资,还有一些货车被厚厚的麻布盖着,似乎装着某种神秘东西。
每一辆货车都在匆忙赶路,车轮滚滚,碾出深深的车辙,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这一路的景象,仿佛预示着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平城悄然酝酿,而天下苍生,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当他们踏入北魏都城,一种异样的氛围扑面而来。城中看似秩序井然,但仔细观察,便能从百姓匆匆的脚步和警惕的眼神中,察觉到一丝紧张与不安。街头巷尾,不时有士兵巡逻,百姓们说话都小心翼翼,仿佛生怕说错一个字便会招来灾祸。
四人乔装打扮,混入人群,四处打探消息。他们得知,此时的拓跋珪行事愈发残暴。
当年,亲信大臣贺狄干前去长安,为拓跋珪向姚兴提亲。之后,他从后秦归来。贺狄干因久居长安,沾染了一些中原文化习俗,回来后说话文雅,身着汉服。拓跋珪见此,竟怀疑贺狄干心怀异志,将其杀害。这种因细微差异便痛下杀手的行为,让朝中大臣人人自危。
在对待亲属方面,拓跋珪同样毫不留情。他的堂兄弟拓跋仪,因有威望且得人心,拓跋珪便心生猜忌。拓跋仪见拓跋珪性情大变,担心自己被害,单骑逃亡,后被追兵擒获,最终被赐死。
在生活方面,拓跋珪,喜怒无常。他对宫人极为严苛,若宫人稍有差错,便会遭受严惩。有一次,一位宫女在为他准备膳食时,不小心将羹汤洒出少许,拓跋珪当场大怒,下令将宫女杖毙。
在政令方面,拓跋珪反复无常。他时而推行鼓励农耕的政策,号召百姓开垦荒地,承诺给予诸多优惠。可没过多久,又以各种理由收回承诺,甚至对已开垦的百姓课以重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拓跋珪的残暴行径不仅针对朝堂与宫廷,对平民百姓更是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在赋税徭役上,他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与军事需求,不断加重百姓负担。百姓不仅要缴纳高额的田赋,还要承担各种杂税。同时,徭役频繁,百姓被征调去修建宫殿、长城等大型工程。例如,在修筑平城宫殿时,大量百姓被迫离开家园,从事繁重的劳役,许多人因劳累过度和恶劣的生活条件而死亡。
他纵容军队劫掠平民。北魏军队在与周边政权冲突时,常常在行军途中或作战间隙,对沿途村庄进行洗劫。士兵们抢夺百姓的粮食、财物,甚至将平民掳掠为奴。边境地区的百姓深受其害,生活在恐惧之中,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拓跋珪还时常因个人喜怒,随意处罚平民。
有一次,他出行时,路过一个村庄,因村民未能及时回避,便下令将整个村庄的成年男子全部抓去服苦役。还有一回,都城内发生火灾,他怀疑是平民故意纵火,未经调查,就将火灾附近街区的百姓全部囚禁,导致许多人饿死狱中。
慕容轩等人深知,在这样的统治下,北魏国内已人心惶惶,而拓跋珪即将展开的计划,恐怕会给整个天下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深知,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揭开拓跋珪的阴谋,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