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一个谣言传进人群里,女人们注意的是张翠离了两次婚,还心狠手辣,指不定她闺女团长媳妇也是那样。

但传进男人堆里,大家就只会对冯小龙说“你家既然有这层关系,怎么不知道好好利用呢?”

冯下龙都被众人说的心潮澎湃了。

之前选队长,可不就是因为他没关系选不上的吗?

下了工,冯小龙火急火燎的往家跑。

他在家等到天黑才把赵冬梅等回来。

“天天都这么晚回来,等着我给你做饭吃?”

一旁的冯耀祖拍着肚皮喊饿。

冯小龙听的烦,让他儿子先闭嘴。

“我听别人说你和团长媳妇是亲戚,她爸是你前头那个男人的叔,是不是?这事你咋没和我说过?”

这种亲戚关系论起来会让冯小龙觉得羞耻,但要是真能以此攀上关系,再羞耻也没什么啊。

赵冬梅的脸色都变了。

这几天因为沈玲玉,她一直担惊受怕的,她没想到先传进了冯小龙耳朵里。

此时她更后悔了。

“你听谁说的?团长媳妇她娘已经和他叔离婚了,现在算不上是亲戚了。”

冯小龙说:“你知道前阵子我们选队长我为啥没被选上不?就是因为我没关系!你要早说你和团长媳妇有这层关系,咋样都得来往来往吧。”

冯小龙在扼腕叹息,赵冬梅心里在忐忑不安。

赵冬梅解释说:“要不是团长媳妇她娘来咱团,我也不知道宋露白是她闺女,早知道也没用。”

冯小龙听不进去,他说:“改明我想办法弄点好东西,你去和团长媳妇走动走动。”

赵冬梅不干。

她抱着孩子垂着头说:“那时候我家和团长媳妇娘家关系不好,我去送礼算什么?人家不给我骂出来就算好的了。”

冯小龙气道:“你的意思是你不但一点忙都帮不上,还得给我拖后腿?”

赵冬梅不敢吭声。

“你那个死鬼前夫是不是被你克死的,现在咋看你咋晦气,你说说你天天的能干啥?”

冯小龙举起拳头想打人,但想到被赶去住集体宿舍的唐学文,他把拳头收了回去,嘴里一直不停的骂难听话。

冯小龙说话声音大,孩子又哭了起来。

冯小龙气的不轻,“哭哭哭,一天到晚就知道哭,大人是个没用的,生的小孩也是个没用的。”

最后,赵冬梅没忍住说:“我咋没用,我那个两个月没来了,可能是又怀上了。”

冯小龙一愣,“真的?”

听出他语气里的变化,赵冬梅心里松了一口气,轻轻点了头。

冯小龙又高兴了。

“你最好给我生个闺女,咱家两个儿子了,我现在就想要个闺女。”

旧社会闺女可以换给别人家当童养媳,现在是新社会了,虽然不兴那一套了,但把闺女养大照样可以换粮食,等闺女结了婚,他家在这也不是势单力孤的人家了。

“闺女好啊,闺女五六岁就能帮衬咱家里做活了,老刘家的闺女七岁,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她家的衣裳啥的全是那闺女洗的,有时候还能做饭,勤快的很,到时候咱俩生个闺女,等养大点就能帮你干活了。”

赵冬梅本想生个儿子,因为她觉得只要有一个儿子,冯小龙会对她好点,他也不会那么嫌弃她儿子了,但听冯小龙这样一说,她觉得先生个闺女也不错,先生个闺女,往后再生儿子,以后对冯小龙来说,冯耀祖就没那么稀罕了。

俩人不吵了,冯耀祖拍着肚子喊:“我饿!”

冯小龙说:“让你妈给你做饭。”

赵冬梅只能把孩子放到床上后去做饭。

冯小龙抬腿要出门,赵冬梅问:“你干啥去?”

冯小龙头也不回的说:“玩牌去,饭给我留着,等我回来再吃。”

赵冬梅没再说什么。

冬天闲了一阵子,男人们会扎堆耍牌,赵冬梅去过一趟,见他们的赌注不是一根一根的烟就是一分一分的钱,她就不管了。

大家都没钱,就只能玩小的,赵冬梅知道,反正她说什么冯小龙都不会听的,也只能随他去。

眨眼进了四月份,制鞋班的工作已经开展近两个月了。

两个月以来,经赵红英检验合格的鞋共有六百三十二双,鞋还没送出去,自然也没给做工的人发工资。

此时杨秀娥和赵红英她们都在供销社后面的院里。

六百三十二双鞋整整齐齐的摊在地上的更生布上。

几张桌子上,团里财务科的肖峰和供销社的会计朱颖都在。

这批鞋的账很好算,俩人很容易就把这批鞋子的账算出来了。

“这么多鞋,咱的布料成本是二百四十八,工费只有六块三毛二,百货商店里没有卖布鞋的,别的鞋都至少是一块五起步,咱的鞋子卖五毛都有得赚,但就是赚的太少了。”

赵红英忧心忡忡的说:“布鞋家家户户都能做,咱做的要价高了能卖掉吗?”

宋露白说:“肯定能,咱卖到城里去!布鞋不属于稀罕物件,可以不需要票证购买,肖同志,这次去推销鞋子,团里会派人一起去吧?”

肖峰说:“咱们这边先订好价,团里已经和师部报告过了,师部允许以咱们团里自己搞这些创收,之前团长开会说过,做好一批后和供销部的同志一起去城里,让刘主任帮忙淌淌路。”

杨秀娥附和说:“对对对,上次开会我也去了,你家卫扬是这么说的。”

刘主任从办公室里出来,点名说:“宋露白,这次送货你跟我们一起去。”

宋露白也想出去看看,当即就答应了。

“那你们说,咱们定什么价合适?”

赵红英说:“卖贵了不会有人买吧?可是卖的便宜了又划不来。”

她们制鞋班是想干一场大事业的,赵红英还做着开厂的美梦,但俩月才挣几百块钱,那猴年马月能把厂开起来?

但她赵红英活到现在都没见到过几百块钱,俩月赚几百,已经很多很多了。

宋露白说:“没有缝纫机,做工的人八九天才能做好一双鞋,一个人一个月才做三四双,一百多号人才做了这些鞋出来,咱不能卖的太便宜了,定一块吧,去试试,秀娥姐,你们说一双鞋给工人一分钱是不是太少了?”

手扎烂了一个月才赚三分钱,就跟开玩笑似的。

等时间久了,做工的人估计都没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