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春秋,吾为最强昭公 > 第11章 吴币如刀:滥放的铸币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吴币如刀:滥放的铸币权

就在姬忽处理了粮食价格危机后,市场上的各种东西的价格也慢慢趋于稳定。

果然,将跟人民关系最密切的粮食给抓牢后,就不怕其他商品的价格波动了。

但是才好了两年,之前的危机好像又开始了。

先是郑国的一个小吏发现,随后汇报给上级。

然后上级官员也发现了问题,直接越级上报给了姬忽。

这里的越级上报,是姬忽同意了的。为什么呢?就是怕言路阻塞,掌权者被下边的官吏蒙蔽。

当然了,他是不用担心的,因为他在官吏们心中的声望已达到历史顶峰,没有官员会那样对他。

但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后继者可能会碰到这种事,所以提前做了安排。

接到这个消息后,姬忽便派人去民间查了一下,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因为他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物品都涨价了。

而在之前,是只有粮食这一种暴涨,其他的有涨的也有降的。

这种事,在之前可是从没发生的事,故他召集了群臣商议。

好在这次的涨价并不像先前那么仓促,他们还能提前想想对策。

大家很快就聚集起来,姬忽随后也向众臣说明了情况。

“据南中一官员汇报,他们那里发生了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那官员以为是前年席卷全国的粮食炒作问题,故询问寡人该如何处理。

寡人也派人查过了,连新郑的物价,也上涨了一倍,证明这种情况的确存在。

寡人想请大家来探讨一下是怎么一回事。”

闻言,臣子们便开始互相探讨,不一会儿,一位官员便说话了,

“国君,我们猜测是有人故意囤积货物,企图将物价提升后再卖出这些货物赚钱。”

“只是囤积货物的话,那得多大个仓库才能做到?照目前来看,全国各地都有物价上涨的情况,这绝不是部分人囤积造成的。”

作为姬忽的首席智囊团的元老,百里奚看着手中姬忽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各郡情况信息,反驳了刚才那名官员。

“对呀,不可能有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呀!”

闻言官员们纷纷赞同。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此时姬忽呢,却已经猜测到原因了。

他对众臣道:“寡人有一个猜测,但不太成熟,故派了管卿前去查看。

算算时间,他也应该快回来了,等他回来后,或许可以查清这件事情的真相。”

众人这才发现,原先姬忽在经济领域一直仰仗的管仲,今天竟然没在。

他们还以为其生病了呢,现在看来,原来是被姬忽派出去调查事情去了。

众人还没有看多久,只听门外侍卫报:

“管大人到!”

随即大家的目光全都聚焦到门口。

只见管仲风尘仆仆地走来,一进门,便对着姬忽跪拜。

姬忽赶忙扶起,询问这次出行探查到的情况。

管仲对姬忽行完礼,随后对众同僚也行了平级的礼,开口道:

“前番国君接到下臣汇报,便找吾来商议,并命吾前去查看。

吾行经南郡,果然发现那里的物价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

而且越往一个地方走,物价也就越高。”

众臣连忙问道:“哪个地方?”

此时管仲已经接过宫女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道:

“吴国!”

“吴国?”众臣大惊。

“这事该不会跟吴国有关吧?”

还没等大家疑惑多久,姬忽便开口道:

“看来,一切正如寡人所言,问题的症结就出现在这个吴国上。”

众臣不解:“国君,他一个小小的吴国,哪能影响到整个大郑的物价,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起初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当国君告诉我一查便知时,我才稍稍想到了原因。”

此时,喝完了茶水的管仲继续开口,

“一开始,国君问我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毕竟这方面平时是归我管的,我监测到今年的粮食产量没有减少,各种物品的生产基本上都是超过往年的。

这突然间涨价,属实奇怪。

当国君提起了吴国时,我这才想起来,在数年前国君南征时,为了彰显我大郑之德,曾给了吴国的君主,一个恩典。”

“你是说铸币权?”

蹇叔率先反应过来。

“对,就是铸币权,这件事还是请国君来告诉大家原理吧。”

姬忽略显尴尬地笑笑,随即说:

“寡人当初扫除了东南的小国,然后将他们尽数纳入到郑土时,偶然发现吴国境内有很多矿铜。

当我大郑攻打那些国家时,吴国曾出过力,寡人便准备赏赐他点什么。

土地分出去只会让当地出现威胁我大郑的势力,于是寡人便决定,交给吴国一个可以铸造货币的权利。

并规定,他们每年可以铸钱十万金,可以持续到二十年后。

吴侯当时比得了土地还开心,寡人也因此偷乐,但没想到,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随后姬忽向大家解释了原因。

原本的吴国地处东南,并不适合农耕,而有了这个铸币权后,他们就可以用自己国家的钱币,换取郑国的很多东西。

一开始,吴国还很老实,毕竟老吴侯是个实在人,他没什么坏心眼的。

但奈何老吴侯前两年病逝,他的儿子作为新的吴侯上位。

而国内的物价上升,也是自新吴国上位后开始的。

这时大家也都明白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来是新吴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私自撕毁协议,将原来十万金的上限,给默默调高了。

这件事从他上位就开始了,只不过郑国的体量大,吴国的货币投入市场,暂时还没有来得及掀起波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冲进市场上的货币,便使得物价开始上升了起来。

说到底,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就是因吴侯的贪欲而起。

找到了原因,众臣联名请姬忽下旨责备吴侯,让他立即停止私自铸钱,并亲自来到新郑负荆请罪。

对此,姬忽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立马以周王室的名义,下了一份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