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 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心是肉长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一章 人心是肉长的

提早一步收到消息的宣王带着顾萱在军营门口等候。

马车停下,宣王当先一步,亲自扶宣王妃下车。

“多谢王爷”,宣王妃下车的空挡,不忘瞥一眼儿子:学着点。

顾辞无奈,下马走到马车前,还未抬起手臂,唐昭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顾辞:。。。。

宣王妃:。。。。

“爹爹,军中可安排秋收了?”唐昭迫不及待问,“收成可好?”

“好,很好”,宣王哈哈大笑,“今年接连遭了旱灾与蝗灾,本以为能跟往年收成一般就很好了,没想到反而多了三成!”

“那土豆可真是大宝贝,地上的苗看着不高,底下却能长着七八个拳头大的果实。”

“昨个本王亲自翻了三亩地,一称,你们猜猜有多少斤?”

宣王妃配合,故意往高里猜,“两千斤?”

宣王摇头,“少了!”

顾辞是听唐昭夸过土豆产量的,在看宣王脸上夸张的笑容,推测道,“四千斤?”

“再猜!”

唐昭回忆着上辈子土豆亩产,考虑水分、肥力等因素,加加减减下来估摸道,“七千斤?”

“哈哈哈哈,还是昭昭懂行!”宣王从未如此舒心,“足足七千两百三十斤!”

军中种了上千亩土豆,这是什么概念,概念就是西北军今年吃土豆可以吃到吐!

“爹爹,土豆可以炸炖煮蒸炒,换些花样将士们才愿意吃,否则天天吃土豆会腻的。”

“哪有那么矫情!”宣王不在乎,当兵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谁敢挑三拣四,饿他三四天就老实了。

才因为嫌弃煮土豆没味被饿了两天的顾萱:。。。

“母妃,女儿想您了”,顾萱抱着宣王妃手臂不撒手。

刚一照面,宣王妃就注意到顾萱瘦了,圆盘脸变成瓜子脸不说,露在外面的皮肤都晒黑了好几度。

在天生白皙怎么晒也晒不黑的唐昭身边,更是衬托的如黑炭一般。

宣王妃母爱泛滥,“那跟母妃回家住段时间可好?”

顾萱瞬间收回眼泪,不,她不是这个意思。

“女儿想吃卤味,想吃烤全羊,想吃荷花糕。”

“跟母妃回府去吃不好吗?”宣王妃故意逗女儿,“在府里,你想吃多少就做多少。”

顾萱很心动,挣扎后仍是拒绝道,“不了,军医营里事太多,女儿离不开。”

“跟母妃说说,什么事竟然离不开你?”

“母妃是不知道,五嫂招进来的那些人有多麻烦!”顾萱倒苦水,“没半点医学常识就算了,还动不动尖叫昏死过去,我都不知道是要救病人还是救她!”

“最要命的是没有一个人识字!”顾萱简直抓狂,“不识字,怎能读医书?我这段时间白天教她们辨析药材、护理缝合,晚上还要教她们认字!”

“不识字就算了,还蠢!”顾萱双目含泪,“母妃,你能懂那种昨天好不容易学会的字,今天就不会的绝望吗?”

宣王妃忍笑,“你多些耐心,慢慢教,总能学会的,千万不能骂人。”

顾萱委屈,她倒是想骂人,往往她还没张口,师傅的竹板就横在她面前了。

“王爷忙去吧,妾身跟着萱儿去看看”,宣王妃冲唐昭、顾辞一笑,“你们也去吧。”

父子三人目送宣王妃离去,转身去了军田。

军田里,一部分将士们正挥舞着锄头翻地,另一部分将士到处捡被翻出来滚的四处的土豆。

“顶多二十日,秋收就能结束了”,宣王询问,“可还要再施一遍肥?”

“能施一遍当然好,地嘛,还是要养的”,唐昭好奇,“不过,爹爹如何这般有空,突厥那边没找事?”

宣王一拍大腿,“可不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惋惜极了。

突厥内忧外患,按照历史书上的惯例,这时就应该将国内矛盾转移至国外,顺便抢夺粮食财物过冬才是啊。

难道历史书上是假的?

顾辞也很怀疑,“父王,可收到其他州府的战报?”

“这得问江一鸣”,宣王摊手,“但他近日醉生梦死,谁也不搭理。”

唐昭挑眉。

宣王偷摸道,“前日是英德的忌日。”

唐昭表示理解。

在军营里待了一整天,唐昭已经差不多知道武威今年的大致收成了,待回府后,便让人准备银钱收粮。

二十日后,武威秋收结束,唐昭名下所有店铺暂停营业,员工佩戴上统一的收粮袖标,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笑容迎接上门卖粮的百姓。

然而等了一天,一个上门卖粮的百姓都没有。

员工揉着笑僵的脸问,“掌柜的,我们要这么一直笑下去吗?”

掌柜的也很疑惑,用收小麦的价格收大豆和土豆,这样的好事怎么没有人来?

这不科学!

“再等等,可能农户家离的远,走来需要时间。”

员工抬头望着红彤彤的夕阳,继续等。

这一等,就等了三天。

“掌柜的,咱们还要再等下去吗?”

掌柜彻底懵了,连忙跑去护国将军府,遇上了跟他一样来的七八个掌柜。

“你家也没人去?”

“没有!你家呢?”

“一个都没有!”

掌柜们在前厅互相打听,才知自秋收后,竟无一家有百姓上门卖粮。

“不应该啊,今年大丰收,怎么反而没有卖粮的了。”

“不是没有”,宋生凉凉开口,“都去别家卖了!”

这三天宋生坐在门槛上,眼睁睁看着对面粮铺客似云来,气的睡不着觉。

“别家粮铺比我们家出价高?”

“做梦呢”,宋生揣着手继续道,“就是平常价,大豆和土豆都是三文钱一斤。”

这还是郡主带起来价格,加之官府监管,不允许商户压价,否则按照常理,两文一斤甚至三文两斤都是常见的。

后院里,唐昭也正因此事头疼。

“姑娘,老奴嘴皮子都说烂了,佃户与租户无论如何都不肯卖粮给咱们,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按市价买卖。”

唐昭一怔,抬眸看向宋开。

宋开叹了口气,“人心都是肉长的,姑娘想尽法子带大家伙过上好日子,百姓们怎能让您吃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