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玩这么大,这个主要还是取决于二叔的决定。
只要二叔敢,我们肯定是绝对的跟从。
既然二叔把这话说出来了,那他肯定也是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至于邢黑狗,我看他眉头微微一皱,然后看着二叔的眼神中带着几分笃定的信任,也并没有过多的犹豫,当即就爽快的说道:“姜老板,只要你们敢干,我是绝对没什么问题!这个地方还算是我的地盘,只要你有这方面的需要,我保证尽我所能出人出力!”
见邢黑狗拿出了态度,孙反帝也跟着说道:“我也没问题,只要是姜老板带路,多大的我都敢玩!”
至于我,那肯定也就不用多说了。
接着二叔又看向杨老大,问道:“老杨,墓道有没有把握?”
当下最难的问题就是打盗洞,这是杨老大的专业,所以专业的事儿还得先问问专业的人。
杨老大并没有立即给出肯定答复,而是隔着山沟研究着对岸的地势,谨慎的说道:“这个要去对岸实地看一下,真想要打条墓道进入椁室,问题倒不是很大,只不过就是工程量大点和时间问题而已!”
“那咱就绕到对岸,先看看呗!”邢黑狗当即果断的扭过身。
“还要回去从上面绕?”孙反帝想到刚才一路披荆斩棘的下来,现在又要再来一遍,苦皱着眉头,声音都有点发颤。
“要不然呢,还能直接从这里跳到对岸去,或者是游过去?”邢黑狗淡淡的说道。
二叔同样也向上转了个身:“别废话了,要过去就趁早,最好要赶在天黑之前下山!”
好在是我们下来的时候开辟了一条路,再原路折返回去,相对就比较轻松很多,没用半个小时就爬了上去。
山里的阵雨下的急,停的也快,等我们原路爬上去后,雨又停了。
我们望着眼前的山顶湖泊水库,抽了根烟短暂的休息了一下。
过多的时间也没敢耽搁,一根烟抽完后,又赶紧抄起开山刀从山沟的另一面下去,继续跟灌木荆棘丛搏斗。
可能是因为这次有了目标明确,我们好像更有动力,一路摧枯拉朽般的逢山开路,感觉比刚才少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土坑墓的附近。
由于墓坑周边的土质松软,随时都有可能大面积的剥落坍塌,所以我们也没敢靠得太近。
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先做个地质勘探的。
杨老大先是研究了一下周边的地形。
这里处于半山腰的平缓地带,周围除了茂密的灌木荆棘丛,还有很多碗口粗的杨树,以及其他的植被,长势旺盛,就像是一个原始丛林,要不是山沟旁边的商周墓被冲刷撕裂了一个口子,这片地方几乎就是遮天蔽日,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墓冢选址地。
至于为什么古人没考虑到,把墓冢建在山沟旁边,会有被水流冲刷的风险。
其实不是没有考虑到,而是在两千多年前,这道山沟还不存在。
两千多年的时间,山势地貌变动,这是谁都无法预知的。
言归正传,话入正题。
杨老大在周围研究一番后,选了一个距离墓坑坍塌区十四五米的位置,然后开始组装洛阳铲打探孔。
打这个探孔并不是为了给盗洞选址,而是先看一下整座墓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椁室的位置有多深,以及夯土层的渗水情况,有没有鹞子翻身的条件。
如果椁室只有十一二米深,太浅话可能就干不了。
夯土层的防水效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差,椁室的位置大概率已经渗水,同样也干不了。
由于杨老大的胳膊有伤,在组装好洛阳铲后,二叔亲自动手。
事实上也和我们预想中的差不多,经过洛阳铲的取土勘探,这座商土坑墓甚至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深。
从取出的土壤来看,最上层的三米多深是自然封土层。
再往下四到七米深是五花夯土层,这里也是二层台的位置,夯土层里裹着大量白骨渣,放在手里撮一撮,夯土潮湿,这是已经渗水的迹象。
穿过五花夯土层后就是熟土,熟土也就是被人工翻动过的土。
这时探孔就已经往下打了十三米深,铲柄也加长了八九节。
穿过熟土层,再往下面又遇到了五花夯土层。
这次遇到的夯土层和二层台的不太一样,不仅质地很硬,里面还明显掺了石灰和草木灰,以及其他不知道什么物质。
这是古代的防潮技术,中间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具体一些细节,考古专家至今都没完全研究明白,就像是一个已经失传的秘方。
把这一层的夯土取出来后,二叔又放在手心里捻了捻。
我在旁边用肉眼基本上都能看出来,这层的夯土非常干燥,就像是水泥块儿,没有任何渗水的迹象。
看到这儿,也就让我们提着的心瞬间松了下来。
从取出的土来看,目前水只渗到了二层台的夯土层,再往下并没有渗水。
至少暂时还没有渗水,那就代表这活儿能干。
“守儿,钢管!”
二叔冲我喊了一声,我赶紧把准备好的钢管递上去。
此时一米五的钢管已经加到了十四节,还好我们这次备的钢管多。
随着探孔往下越打越深,把探土提上来的越来越费事,进展自然也就随之变慢。
最后直到把洛阳铲加到十七节,把探孔打了二十五米深,铲头提出来的是草灰土,这才算是到底儿了。
二叔看着铲头带出来的草灰土,脸上一半惊一半喜。
惊的是这二十五米的深度在商周墓里都十分罕见。
喜的是这个深度,是一座超级大墓的标配!
可能真的就像二叔说的。
我们这把要玩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