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戏曲是民族传统文化,虽然每个民族的特有戏曲表演方式各有不同,但基本上的内容也都是以当地民俗、历史、传说这些为故事蓝本而改编的,还有一些是祭天、丰收、喜日等等。

书店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冷清的没什么人,也没有专供阅读的阅读区,我索性就盘腿坐在了地上,一页页的翻开泛黄的油纸张。

这说是戏曲剧本,其实上面写的内容没有故事背景,基本上都是每个角色的对唱台词,以及每个角色的出场顺序,并且标注着第一场、第二场……

我认真的看着每一行台词,好在台词虽然不是纯白话,但意思并不算太晦涩难懂,大概能从对唱的台词中看懂戏曲的故事内容。

在全部看完之后,我

这部苗戏虽然剧名叫《大汉战苗王》,实际上是一个爱情故事。

讲的是以汉武帝时期,当地一名叫做巴逻的苗王,为了抵抗汉军征讨,在其统治的地区修筑城池工事备战,男主人公被迫抓去当壮丁,与新婚妻子分离,最后排除万难,重新相聚的爱情故事,有点像是苗戏版的孟姜女哭长城。

其中有一段女主人公在家思念夫君的台词,“倒下的阿郎无声息,夜半铃声送乡还”

也就是这句台词,瞬间让我提起了精神。

“铃声送乡还”,这意思不就是用赶尸的方式,把死在修筑工事的壮丁送返回乡吗?

昨天在刘坪村后山遇到的那个老头儿,也提过类似的事儿。

大多的戏曲剧本都是根据当地文化历史为创作蓝本,而这个《大汉战苗王》的戏曲故事背景又刚好在汉武帝时期。

这不禁让我开始深思,剧本中这个叫做巴逻的苗王的真实性,又重新把剧本台词更仔细的看了一遍,试图从中再寻找点关于这个叫巴逻的苗王的一些信息。

杨老大在旁边看我表情认真严肃,也就没打扰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假装阅读,实则眼神瞄着四周,帮我放哨。

当把剧本又重新看了一遍后,我合上了书,给杨老大使了个眼神儿,俩人又多在书店逛了一圈儿,才慢条斯理的从书店走了出去。

出了书店,我和杨老大也没往别的地方逛,穿过几条街,直接就回了旅馆。

刚进屋,杨老大反锁上门,就迫不及待的问我,都在书里看到了什么。

刚才在书店杨老大就看我的表情不对劲儿,肯定是有所发现,

我把从戏曲台词中解读的内容从头到尾的跟杨老大说了一遍。

戏曲的故事背景是汉武帝时期,当地苗王为了抵抗汉军,抓壮丁修建工事,这说明在汉武帝时期,这里确实是苗王势力的中心点。

至于赶尸,并不能不确定是不是为了融合当地文化,为了戏曲的张力和效果,而特意添加进去的。

还是当时确有其事,劳死的壮丁会被送返回乡,刘坪村后山坳的那条阴阳道,就是当时为了把劳死的壮丁送返回乡而特意修建的。

如果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说明当时这个叫做巴逻的苗王还是挺仁义的,毕竟在古代人命贱如蝼蚁,对于对于劳死的壮丁,挖个坑埋了或者焚烧都算是好的,抛尸在乱葬岗任凭野狗走兽啃食,那都是常态。

当然,这也不排除跟当地的文化有关,毕竟之所以会出现赶尸这个职业,就是有落叶归根,魂归故乡的观念。

除此之外,在我第二次试图从台词中寻找更多关于苗王巴逻的信息时,还真就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虽然整个故事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提到苗王巴逻的并不多,几乎就是充当故事的背景板,但其中男主人公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汉军压境势如虎,巫蛊神通可保全!”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这句话是男主人公让他妻子不要担心,虽然汉军气势如虎,但苗王的巫蛊神通可以应对保全,一定能平安归乡,与妻团聚。

这也相当于是隐晦的提到了,苗王巴逻擅长巫蛊之术!

说罢,我点了根烟,连同这些新掌握的信息一起,猛抽进了肺里,同时和杨老大对视了一眼。

虽然俩人都没再说话,但一个眼神的交流,就已经知道彼此心里在想着什么了。

先不说刘坪村后山坳的那个战汉墓,墓主人有没有可能会是戏曲上这个叫做巴逻的苗王,从墓葬的规格来看,墓主人是当时这方土地身份地位最为显赫尊贵的,这一点是绝对肯定的。

在湘西这片土地,当时身份显赫的人物,会巫蛊术的可能性很大!

这也是我心里所顾虑的地方。

焊在身上扒不掉的金缕玉衣,和刀捅下去会冒血的血尸,说不定小个子说的这些,是墓主人把巫蛊之术带进了墓里!

一想到这儿,我只感觉吸进肺里的一口烟还带着凉气。

倒也不是被吓着了,只不过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肯定是要再重新做一个新的风险评估。

也就在我正抽着烟琢磨这件事儿,门外突然传来两声“咚咚”的敲门声。

“谁?”杨老大立即警觉起来,一般在这种宾馆,服务员没事儿不太会主动敲门。

“哥们儿,是我!”门外传来一道被刻意压低的熟悉嗓音。

是刘赖头!

我和杨老大对视了一眼,心里不免有些惊讶,这才只是过了半天人就来了,跟我预料的有点不太一样啊。

杨老大嘴里叼着烟,过去把门打开。

一道人影立刻就像是个耗子似的,从门缝滑溜的挤了进来,冲我嘿嘿笑道:“哥们儿,刚才去哪儿了?我来了两趟敲门都没人应,要不是看你们的汽车还停在院子里,我都还以为你们走了呢!”

“出去逛了一圈儿”我随口应了一声,看刘赖头龇着满嘴黄牙,一脸的油光,挂着俩黑眼圈,眼睛还带着血丝,不用问都知道昨晚儿肯定是玩了一宿。

“刘哥,咱们晚上再喝,白天不太行……”我故作以为刘赖头是来找我喝酒的。

刘赖头立即摇头道,无意识的搓着手呵呵笑道:“哥们儿,我不是来找你喝酒的,是想……找你帮个小忙儿……”

“哦?”我眉头一挑:“帮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