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团长有些不明白。

明明是一场奔袭,截断日军返回烟台后路的好仗。

怎么变成了120师的荣耀之战。

莫名其妙的背上了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亮的包袱。

政委,师长没在一块。

却都专门发电报,让团参谋部时刻汇报战斗布置。

还转来了别书琴截获日军对第23师团皇军之花的评价。

第23师团的炮兵联队,确实很吓人,20多门75毫米野炮,12门120毫米榴弹炮。

那一炮下去。

即便是结实的地道,也能感觉抖动,噗噗掉土。

正面挨上,那些距离地表比较浅的地道,能一炮轰塌,把人埋了。

只从江向阳跟他得出一致的判断,鬼子不会去招远,一定会走烟台方向的时候。

韩团长就开始准备这场战斗。

6个主力大队,5个成为了主攻。

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火炮,都提前在昨夜运到了适合阵地附近的地道。

担心攻击火力不够,调动蓬莱英雄团,聊城英雄团,鲁西四团把自动火力集中在一线参战部队参战。

为此,他专门派出了团参谋部,带着警卫连的同志,指导他们现学现做一些三三制原则下的冲锋战术配合。

甚至每个地方部队,都给他们加强了好十个飞雷炮小组,随时应对面对日军地堡,攻击受挫的情况。

因为韩团长非常清楚。

战争,来不得半点虚假。

战斗胜负,是武器装备,是战术能力,战斗意志,部队组织等等综合能力的决斗结果。

集团军前指,也时刻关注着这场战斗。

甚至让战斗理论,实际作战经验都很丰富的鲁西四团袁政委全力配合韩团长指挥。

“这不对啊!”

然而战斗一开始,炮击都还没有停止,部队就开始朝着鬼子运动。

等冲锋号吹响,已经跟鬼子环形工事距离很近了。

部分从地道钻出来的八路军,甚至直接冲进了鬼子修了半拉子的环形工事里。

“情报上说,鬼子第23师团,不是皇军之花吗?这不对啊!”

听见韩团长在那里喃喃自语。

袁政委脑子里一团浆糊。

这不打的很好吗?

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打的日军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不管是冲锋枪,还是轻重机枪,运动的相当有章法,尤其是718团几个主力大队,翻越鬼子战壕,冲进鬼子堆里打的那叫一个赏心悦目。

“韩团长,出了什么意外吗?”

“不对,通讯员,立刻给各大队下达命令,让他们冲锋的战士们一定小心..别中了鬼子什么陷阱。”

焦急,是从脸上都能看出来了。

袁政委看见韩团长是真的急了。

心里一沉。

等通讯员去发报去了。

连忙开口..

“韩团长,出什么事了,要不要干脆把预备队派上去?”

“不行,敌人的阴谋还没有显露出来,我们这时候不能再派人了。”

袁政委拿起望远镜,看着718团的战士们,锐不可当。

在这种近距离的战斗中,鬼子大量的栓动式步枪,根本不是冲锋枪的对手。

敌我双方伤亡比例,我军也有绝对优势。

战士们之间配合,看得见的清晰。

“没有不对啊!”

袁政委有些怀疑人生..跟国军,跟鬼子,他也打过好几仗。

看不出来有阴谋的迹象。

即便是鬼子有阴谋,也不可能这么拿着自己生死存亡的阵地来做陷阱。

照这个速度打下去,晚上12以前,绝对可以解决战斗,

“不对,日军这个战术素养,战术能力,就不该是日军精锐,所谓的皇军之花该有的,别说比我们第一仗遭遇的第14师团,就是比我们在聊城打的日军114师团和济南打的第27师团,也差太远了,这里一定有阴谋。”

“就连战斗意志,也弱很多,我都怀疑,这个师团,会不会鬼子掺杂着大量守备队和伪军来伪装的。”

袁团长听着韩团长的分析,都有些无语了。

日军第23师团,前几天,自从你们团拿下栖霞县城,就被围死了。

他哪里来的空间和显露操作李代桃僵的事情。

再说,鬼子是带了一部分伪军出来,在进攻西城镇的时候,就被于眉他们团利用地道打光了,连负责踩踏地雷的老百姓,也都被解救了。

“通讯兵,去把辛县长帮我找来,我要问问他,鬼子环形工事下面,地道的情况。”

袁政委哑然失笑。

这一仗,韩团长压力真的很大。

还是他们129师比较舒服。

曾纪兰指挥鲁西四团和招远,黄县的地方部队,轻取第24师团,然后聊城英雄团和鲁西四团,又来分润歼灭第23师团的战功。

韩团长就不一样了。

这一仗必须要打好,还要打的漂亮。

些许重大损失,他都感觉无法承受。

就在这时候,前方阵地传来爆炸的声音,两人不约而同的提起望远镜。

感觉应该是鬼子引爆了炮兵阵地上的炮弹。

听响声,并不算很大。

却震的两人缩了缩脖子。

应该是步兵联队上的炮兵阵地,鬼子引爆了堆在阵地上的炮弹。

“快,马上询问陈长青,鬼子这般殉爆规模不小,他们大队产生了多少伤亡。”

光听响声,看方位,韩团长就知道是哪一支部队进攻的区域。

袁政委还是非常佩服韩团长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

我们党领导军队,太需要这样的干将了。

“出什么事了?”

辛诚带着栖霞县大队,作为随时上去增援主力的补充力量。

就在指挥部旁边的一个观察哨看着前线攻击。

战士们也算是一种积累战斗经验的观摩。

被韩团长急吼吼的叫来。

“辛县长,你回忆一下,日军的阵地中间地带,是不是有我们之前挖掘的地道?”

这问题,很头大。

县城西面这一段公路,有个村庄。

正好处于日军环形工事的边缘。

说实话,他也不清楚,这村子里的老百姓,究竟有没有地道,挖到了日军环形工事的正下方。

周围的民兵,带着百姓转移了。

说不定就连区小队长,也不知道鬼子环形工事中间,有没有老百姓自己挖的地道。

毕竟栖霞县老百姓挖地道的热情,能力,是不逊色于其他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