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希望倒也罢了,如今有了翻身的机会,李家自然要全力以赴。
其他世家早已在朝堂站稳脚跟,李家绝不能落后,必须全力追赶才行。
李渊心中盘算:虽痛失一子,但剩下的三个子女,建成、世民、秀宁,皆非庸才,他们足以助力李家更上一层楼。
“父亲放心,稍后我便启程前往洛阳,再北上助战!” 李建成郑重点头,语气中满是干劲。
如今二弟已凭借灭倭之功站稳脚跟,又因为大义灭亲获得陛下信任,自己岂能甘居人后?
皇帝既已解禁李家,他便不能再浪费时间。而这次朝廷应对突厥的战事,正是他建功立业、稳固李家地位的机会!
父子俩不敢耽搁,当即召集麾下旧部与谋士,商讨如何借北上助战之机,既向陛下表忠心,又能为李家争取利益好处,实现利益最大化。
兵贵神速!
次日一早,李氏便向洛阳递上奏折,表明愿领兵北上;同时,李建成亲自拜访坐镇南方的杨义臣,报备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支持。
没过多久,李氏便开始调集人手与物资,朝着北方前进。
......
洛阳城中,朝廷也在积极备战。
在商业署的统筹协调下,各地的粮草、军械、药材正有条不紊地向北方边境运输,战争的气息悄然弥漫。
虽朝廷未明说即将开战,但这般大规模的资源调动,还是让整个北方的氛围瞬间紧张起来。
对此,百姓们倒是颇为坦然,毕竟陛下此前已发过通告,称此次调动是为 “北上迎接义成公主返乡祭祖”,听起来不过是件寻常的礼仪之事。
“若只是接人,哪用得着这么大阵仗?依我看,陛下这是要准备打突厥了!”
不过,民间也不乏有识之士,很快察觉到不对劲。运输粮草尚可理解,可连兵力都在向边境集结,这绝非接人该有的阵容。
陛下定是要做大事了!
类似的猜测在街头巷尾悄悄流传,引得不少人讨论。
“没错,肯定是要打仗了!” 有人附和道,“我听人说,义成公主在突厥受了委屈。她多次暗中帮咱们大隋,突厥可汗记恨她,竟把她软禁了。陛下这是为了救公主,才要对突厥动手!”
“还有这等事?” 另一人顿时怒了,愤怒道。
“那还能有假?听说陛下在宫里发过火,说‘绝不让对大隋有功之人受委屈’,就算公主嫁去了突厥,那也是咱们大隋的人,哪能让异族欺负?”
“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陛下这话在理!谁敢欺负咱大隋的人,尤其是对大隋有功的人,就该揍他!”
面对可能爆发的战争,百姓们不仅没有抵触,反而因背后的缘由群情激愤。
那是咱大隋的公主!就算和亲去了突厥,也是给他们面子,他们居然敢动她,简直是欺人太甚!
街头巷尾,类似的怒骂声不绝于耳,对突厥的敌意肉眼可见地升温。
人群中,一个突厥商人听不下去,忍不住争辩:“你们这也太不讲理了!就算可汗软禁了公主,那也是因为公主帮大隋,出卖了突厥啊!”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数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眼神冰冷,敌意十足。
“你胡说什么?”
方才拍胸脯的壮汉上前一步,一把拎起突厥商人的衣领。
这壮汉身高近两米,身形魁梧,在他手中,原本还算壮实的突厥商人竟像只瑟瑟发抖的小鸡。
他狞笑道:“公主本就是大隋人,帮自己的国家合情合理,哪来的出卖,你是不是傻子啊?”
“这么说,公主被软禁是真的?” 有人追问,语气更怒了,“你们突厥就会欺负女人?还敢称草原霸主,我看是草原窝囊废还差不多!”
其他人也围了上来,个个咬牙切齿,眼神凶狠,仿佛要将这突厥商人生吞活剥。
突厥商人吓得快哭了。
这就是大隋人口中的 “礼仪之邦”?怎么比草原上的部族还凶悍?
他连忙哭丧着脸辩解道:“我就是个普通商人,哪知道公主是不是被软禁,我只是胡诌的而已。
公主是我们的可敦,就像你们的皇后,可汗怎么可能软禁她?”
“哼,要不是有律法管着,老子非教训你不可!”听到他是胡诌的,壮汉冷冷瞪了他一眼,倒也没有为难他。
松开手,转身就往参军处走。他要去报名参军,北上杀突厥人。
突厥商人瘫坐在地,大口喘气:“真是一群疯子!”
不过他也暗自庆幸,大隋的律法确实公正,哪怕是他这样的异族,只要不做间谍、不犯重罪,就能受到保护。
这也是他敢留在大隋经商的根本原因,否则按照这样的情况,他早得要跑路。
......
不远处的茶楼上,魏征看着这一幕,忍不住连连摇头,感叹道:“陛下真乃奇才!这报纸的威力,竟比千军万马还要可怕。”
“是啊!” 杜如晦也苦笑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先前陛下力排众议推广报纸,甚至以近乎免费的价格发售,我还私下觉得可惜。
数以百万计的纸张与油墨,若用来售卖,本可充盈国库,如今却白白散发,实在浪费。如今看来,还是我短视了,陛下才是真正目光深远。”
这份投入绝非浪费,而是一把杀手锏,杀得敌人溃不成军。
短短半年,便彻底扭转了大隋百姓的观念。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不难,难的是改变天下人的思想,可陛下偏偏做到了。
以前百姓一听打仗,下意识就反对。
他们怕征粮、怕抓壮丁,壮丁们更是躲得远远的,生怕被拉去当兵。如今倒好,百姓们主动盼着打仗,还想参军立功。
这前后的变化简直天差地别。
不仅如此,世家的气焰也被打压下去。从前他们垄断舆论,连先帝都敢阳奉阴违;如今陛下掌控了天下喉舌,世家连大声反驳都不敢,只能乖乖顺从。
听到两人的奉承,杨倓嘴角微扬,心中颇为受用。
连魏征这般刚直的人都开口夸赞,看来自己这步棋走对了,否则岂能镇住这个老古板。
他谦虚地摆了摆手,笑道:“你们少拍朕的马屁,这不过是朕信手拈来的小手段,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