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坐镇南京的江宁这段时间可谓忙得脚不沾地。
尽管已派出数万大军兵分数路,镇压煽动民变的江南士绅,可这些士绅与富商仿佛也清楚,眼下已经到了和朝廷决一死战的最后关头。
一地刚被彻底平定,另一地又燃起动乱。
杨涟、张文和二人也是拼尽全力,加班加点地揪出隐藏在背后的江南士绅,奈何牵涉人数太多,哪怕杨涟像回老家找亲戚一样熟门熟路,短时间内也难以抓完。
张文和的毛笔都快抡冒烟了,可需要抓捕的名单依旧写不完。
几日之后,领兵巡视江南的老魏终于遇上了二人。
看着眼前这两位已近乎疯魔的“铁血屠夫”与“当世贾诩”,老魏满脸疑惑,一番询问才知其中难处。
听完二人诉苦,老魏当场就被整无语了。
只见杨涟嚎啕大哭,抱着老魏哭得稀里哗啦。
张文和更是抱着老魏的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着他俩“难兄难弟”的不容易。
老魏见状,满脸无奈地安抚了二人一番,随即笑道:“杨涟啊,咱家还以为你这榆木脑袋开窍了,没成想只开了一半,另一半还堵着呢!
还有你张文和,在京城时挺机灵的,怎么到了江南,脑子也不好使了?”
听着老魏的批评,二人满脸困惑,不知老魏为何会被如此评价他们。
老魏笑着解释道:“江南的士绅、富商、读书人成千上万,就算把你俩累死也抓不完,就没想过换条路子?”
二人依旧满脸茫然,二人一边擦眼泪,齐声求道:“还请魏公公指点迷津!”
“恳请魏公公提点一二,卑职感激不尽!”
老魏见状,朗声道:“虽说江南的士绅富商、读书人多如牛毛,但你们别忘了,百姓人数更多!
侯爷常说,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
你俩如今只知道操刀子杀人抄家,一味蛮干,怎就没想过发动百姓帮忙?
如今江南不光有士绅富商煽动百姓民变,还有不少不堪忍受剥削的奴仆在闹奴变,你们眼睛长到头顶上了?
没看见?
难道咱家来了这么久,《天启时报》没发行?
没向江南百姓宣传朝廷新政?”
老魏一番话,让二人瞬间呆若木鸡。
这段时间他们只顾着抓人、杀人、抄家,压根没想起发动底层百姓,更没充分利用《天启时报》收服民心。
经过老魏提点,二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完全走偏了路。
杨莲一脸正色地向老魏行了一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多谢魏公公指点,卑职感激不尽!”
张文和也赶忙附和:“多谢魏公公提点,当真是听君一席话,十年书白读!
公公大恩,卑职此生铭记!”
听着二人的恭维,老魏顿时眉开眼笑,心里乐开了花,打趣道:“杨涟啊,咱家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能听到你这般称赞!
值了!
还有文和你小子,一肚子心眼,心比天高,能让你佩服的人可不多。
你们的话,咱家收下了。
不过眼下情况紧急,咱们分头行动吧!
陛下和朝廷在背后全力支持,咱们可不能掉链子。
再者,坐镇南京的侯爷这段时间也忙疯了。”
二人赶忙点头,随后兵分几路行动。
杨涟不光利用自己曾是东林党骨干的身份,揪出潜藏在暗处的士绅与富商,还以“名满天下的才子”之名,为朝廷招揽江南读书人。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愿与朝廷对抗,不少人正盼着借此机会抱上朝廷大腿,杨涟此举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张文和则亲自执笔撰写《天启时报》,先是痛骂那些逼迫、剥削百姓的江南士绅与富商,继而阐明,朝廷派遣钦差与大军下江南,只为让江南百姓过上好日子。
文中详细列举了朝廷各项新政的好处,以及北方、西南数省百姓已享受到的政策福利,还提及朝廷为保护作坊工人,特地成立“大明工商总会”,监管商人作坊、保障工人利益、制定相关福利。
同时,他号召江南百姓积极检举不法士绅与商人,许诺高额赏金,一经核实便立马兑现。
写完之后,当即派手下锦衣卫四处宣传,要求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江南百姓人尽皆知。
随着二人再度出手,整个江南局势愈发复杂,犹如烈火烹油。
隐藏在暗处的江南士绅与富商气得直骂娘,没料到朝廷竟不讲武德,玩起了釜底抽薪。
另一边,老魏也凭借“大明第一活菩萨”“官场活阎王”的威名,积极展开群众工作。
他走街串巷,深入百姓之中了解民生疾苦,认真听取百姓们的诉求与心声,并郑重承诺,百姓提出的意见与面临的困境,朝廷一定会高度重视,最短时间内解决。
此举瞬间为老魏圈粉无数,毕竟谁能拒绝一位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呢?
至于朱由检,没了江宁的约束,老魏又忙着搞群众工作无暇顾及,直接彻底杀疯了。
但凡遇上胆敢煽动民变、欺压剥削百姓的不法士绅、富商与地主,朱由检二话不说,直接下令灭其满门、抄没财产,连士绅富商家中的鸡犬都在清洗之列。
镇江有位士绅许家,家主喜好养狗,足足养了一百多条,全被朱由检亲手斩杀以正国法。
这一幕让镇江百姓看呆了,没曾想有生之年竟亲眼见到啥叫鸡犬不留。
不过,朱由检虽然政治天赋不高,却也非只知一味动刀的莽夫。
在抄没不法士绅地主满门后,他鼓励那些被侵占财物、做工时遭剥削压榨的百姓与工人,前往苏州找“袁青天”袁可立告状申冤,声称“袁青天定会为民做主,秉公执法,还大家一个公道”。
一时之间,无数受欺压、遭剥削的百姓纷纷涌向苏州府,盼着袁可立为自己做主。
老魏收到消息时,整个人都懵了,想要阻拦却为时已晚,只能暗自祈祷袁阁老能扛住。
毕竟袁可立已六十多岁,如今涌向苏州府的百姓不下几千人,而且人数还在增加,真不知道他能不能处理完这么多案子。
坐镇苏州的袁可立得知无数百姓前来喊冤告状,起初并未太在意。
毕竟自己号称袁青天,堪称天启朝的海刚峰,百姓找自己申冤再正常不过。
然而,当听说整个江南各地赶来告状的百姓已近万人时,袁可立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当即派人火速找来南直隶巡抚王绍徽帮忙。
王绍徽火急火燎赶来,听完情况也差点吓晕,随即满脸苦涩道:“袁阁老,就咱们这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啊!
就算累死,也处理不完这么多案子!”
袁可立听罢,立马派人火速赶往南京向江宁要人,还指名道姓要南京六部、督察院那些愿意为朝廷做事的官员。
如今大明朝不养闲人,这些官员在温体仁的培训下已基本合格,正好借此机会实操历练。
江宁在南京收到消息之后,整个人惊得目瞪口呆,他没料到自己派出去的人一个个都“疯”成了这样,尤其是小老弟朱由检,一出手就下死手。
如今整个江南光是奔向苏州告状的百姓就不下万人,单靠袁可立与王绍徽,累死也摆不平。
于是,他当即下令,将南京六部、督察院留下来愿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全部打包,以八百里加急送往苏州,由袁可立亲自“签收”。
这些官员听闻要派自己出去做事,个个摩拳擦掌、兴奋异常。
毕竟温体仁这段时间已把他们培训得差不多了,正缺实战机会,没曾想机会来得这么快。
众人都想着好好表现一下,哪怕不能返回京师,至少也能下放地方为官,总比在南京蹲冷板凳强,于是火急火燎地赶往苏州。
……………
解决完袁可立的麻烦之后,江宁看着眼前堆得比人还高的公文,满脸疲惫。
此次虽然动用武力镇压煽动民变的士绅与富商,但并非所有士绅富商都牵涉其中,对于未参与者,他也并未过多为难。
毕竟朝廷要的是一个听话、能提供钱粮的江南,而不是荒无人烟的白地。
至于温体仁,此时只觉得自己的cpU都快干冒烟了。
此次涉及煽动民变的士绅与富商,江宁虽下令诛其满门,却未大开杀戒,而是根据其势力与罪行,分别将其三族、九族流放,为的是在不过多牵连无辜的前提下,进一步削弱江南士绅势力。
为此,江宁调集了北方数省及西南数省各大商会的商船,全部停靠在南京码头,将需要流放的士绅三族、九族分批装船送走。
就这样,整个江南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移民,实力雄厚的土绅富商,直接流放至缅南、缅北两省。
实力中等却参与煽动民变的,则分别流放至甘肃、宁夏、固原三镇,交由当地官兵看管,为将来经营西北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