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不是什么旁的不好的事,说白了也是抽烟的一种,只不过跟寻常抽烟的法子不一样。

黄金眼给他介绍的信息还挺多,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这抽烟和烟草的由来,是从美洲那边传来的。

听说那边的人种烟草、用烟草,都有三五千年的光景了,比这边早了不知多少。

传到咱们这儿来,是在明朝的时候。

具体些说,该是万历年间。

最早在福建、广东那一带露面,后来才慢慢往北边传,渐渐有了名气。

有意思的是,在美洲那边,抽烟还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嘴派”,这就好懂了,跟几十年后随处可见的香烟一个路数。

把烟卷叼在嘴里,点燃了吸进去再吐出来。

吞云吐雾的,街头巷尾常见。

另一派就是“鼻派”,便是眼下这鼻烟了。

不用点火,就用鼻子把那粉末吸进鼻腔里,图个舒坦。

听说这鼻烟在清朝康熙年间,最是风光。

那会儿不管是皇宫里的帝王大臣,还是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

好些人都有吸鼻烟的习惯,手里攥个小巧的鼻烟壶。

时不时掏出来吸一下,算是种时髦的讲究。

可后来卷烟慢慢兴起来了,方便又省事。

鼻烟就没了往日的势头,一日日冷清下去。

到了这六十年代,吸鼻烟的人就变得少多了。

到了几十年后,那就更少了,几乎很难碰到。

难怪周安活了这么大,头回见这东西。

弄明白鼻烟是怎么回事,周安再想起刚才那个大叔,舒坦得眯眼的模样。

就彻底懂了,难怪吸一口能爽成那样,这东西的做法本就透着讲究。

鼻烟里头不光是晒干磨细的烟草,还会添些香料,和薄荷、冰片之类的东西。

这么多物件混在一起,磨得细粉,吸进鼻子里能不特别?

刚吸进去那一下,鼻腔里先得窜起股浓烈的的“刺激感”。

要是里头搁了薄荷和冰片,那股子凉劲儿,怕是能从鼻子直冲脑门。

又清又烈,这玩意儿可老提神了!

要是加了香料的,吸完了鼻腔里还会留着淡淡的香气。

尤其人犯困的时候,这么轻轻吸一口。

脑子立马就清明了,跟闷头灌了口浓茶似的,倦意一下子就能散大半。

也正因以前抽鼻烟的人多,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老百姓都爱这口。

鼻烟壶反倒成了,能拿出来说道的物件。

跟身上的怀表,手里的扇子似的,能透着身份。

这小小的玩意儿,愣是被做出了百般花样。

单说材质,就数不清有多少种了。

铜的、铁的是寻常的,银的、金的就金贵了,怕得是有钱人家才用得起。

还有瓷的,就像大叔手里这个,白瓷通透,花纹精巧。

再往上数,玉的、翡翠的、玛瑙的。

光想想那温润透亮的样子就觉得稀罕。

甚至还有用象牙雕的,那更是少见的珍品。

除了材质,上头的花纹也不含糊。

有的是画些山水人物,巴掌大的地方,愣是画出亭台楼阁。

还有的刻着吉祥话,或是简单的回纹云纹。

这么一弄,小小的鼻烟壶,早不是装鼻烟的瓶子那么简单了。

倒像是件实打实的艺术品!

周安用“黄金眼”看了一下,这个鼻烟壶在几十年后的价格。

这玩意儿,再过几十年,在那些古玩店里,少说也能换五万块。

五万!

周安心里头暗惊,这不起眼的小瓶,还不便宜呢。

他这会儿是真来了兴趣,蹲下身,指着那鼻烟壶,笑着开口。

“大叔,您这鼻烟壶,卖不卖?多少钱哪?”

那大叔闻言抬了抬眼,点头应道。

“卖!我这摊子上的东西,只要你看上了,都卖。这鼻烟壶也不单留着。”

他说着,视线在周安脸上打了个转。

周安眼里盯着鼻烟壶的劲儿藏不住,那点喜欢明明白白写着。

大叔心里头活泛起来,眼睛滴溜溜一转。

伸手把鼻烟壶往跟前挪了挪,慢悠悠地开了价。

“小伙子有眼光啊!这可不是新做的,是老玩意儿,你瞅瞅这瓷,这画儿,品相多周正。”

“这样吧,一口价,八十块,你看咋样?”

“八十?”

周安听完,忍不住嘴角抽了抽,差点没绷住。

他瞅了眼那鼻烟壶,又抬头看了眼大叔那副“我可没喊贵”的表情。

心里头直犯嘀咕:不是吧大叔,真把我当傻子糊弄呢?

这年代,八十块可不是小数目。

寻常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不吃不喝攒两个月,也就挣个80块。

这么个小壶,八十也忒离谱了。

这哪是卖东西,分明是把他当冤大头往死里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