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架飞往欧洲大陆的航班引擎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缓缓地在雷克雅未克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滑行时,柳如烟感觉他们这场漫长、曲折而又极致完美的冰岛史诗,终于要落下帷幕了。那枚象征着凤凰涅盘的“灰烬之羽”挂坠,静静地贴在她的胸口,为这场极致的冰岛之旅,画上了一个充满了生命力量的句点。
她靠在舷窗上,最后一次凝望着窗外那片黑色的、如同外星般的大地,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岛屿的无限眷恋与感激。
然而,就在飞机即将到达起飞点,准备昂首冲入云霄的那一刻,机舱内所有人的手机,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发出了一阵刺耳的、急促的警报声。
柳如烟和陆沉的手机也不例外。屏幕上,一条由冰岛气象局和民防部联合发布的、最高级别的紧急警报,用冰岛语和英语,赫然显示着:
“紧急警报:雷克雅内斯半岛发生大规模火山裂缝喷发。卡特拉(Katla)火山地震活动急剧增强,火山警戒级别提升至橙色。建议所有非必要人员,远离南部维克(Vik)地区。请随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
紧接着,机长的广播声响起,语气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女士们,先生们。正如大家刚刚收到的警报,冰岛南部火山活动出现重大升级。为安全起见,雷克雅未克空域将进行临时交通管制。我们的航班已被指令返回停机坪,等待进一步通知。请大家保持冷静,留在座位上。”
飞机缓缓地,掉头,滑回了停机坪。机舱内,一片死寂,随即被一阵压抑的、不安的议论声所取代。
柳如烟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震撼。他们即将离开的这座岛屿,仿佛用它最激烈、也最壮观的方式,强行将他们留了下来。
陆沉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惊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于痴迷的、属于探险家和思考者的光芒。他迅速地打开平板电脑,连接上机场的wi-Fi,屏幕上,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已经被那道在夜色中撕开大地的、橙红色的岩浆裂缝所占据。
“如烟,”他转过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这不是普通的火山活动。这是裂缝群喷发,而且,它可能引动了冰岛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卡特拉。那是一座被厚厚的米达尔斯冰川覆盖的超级火山,一旦它爆发,融化的冰川将引发被称为‘J?kulhlaup’的、毁灭性的冰川溃决洪水。”
他看着柳如-烟,眼中燃烧着一团火焰:“我们之前所有的旅程,都是在看‘过去式’。我们看火山留下的痕迹,我们看冰川雕琢的风景,我们看火山喷发后,人们如何重建家园。但是现在,就在我们脚下,一场正在进行时的、创造与毁灭并存的、教科书级别的地质奇观,正在上演。我们有机会,亲眼见证一颗星球,是如何塑造自己的。我们有机会,亲眼看到,冰与火,是如何进行一场最壮烈的战争。”
“我想,这才是冰岛真正想留给我们看的,最后一课,也是最深刻的一课。不是关于风景,不是关于历史,而是关于这颗星球本身,那最原始、最狂暴、也最壮丽的,生命的力量。这不是旅行,这是一次见证。见证创世。”
他的话,像一股滚烫的岩浆,瞬间击中了柳如烟的灵魂深处。她所有的犹豫、所有的不安,都在这一刻,被一种更宏大的、近乎于朝圣般的情感所取代。
“我们……要留下来?”她轻声问,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我们必须留下来。”陆沉的语气,斩钉截铁。
当航空公司宣布,由于火山活动影响,所有国际航班在未来48小时内全部取消时,他们是第一批,平静地办理了行李提取手续的乘客。
于是,在所有粉丝都以为他们已经在飞往欧洲的万米高空时,一条足以载入他们旅行史册的、充满了史诗感的动态,在他们的社交平台发布,引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
标题充满了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对这次终极见证的决心——“冰岛最终乐章:与巨龙共舞!‘往后余生’终极隐藏篇章,见证卡特拉的苏醒!”
【航班取消?!因为火山爆发?!我是在看《2012》的直播吗?!】
【天呐!这已经不是旅行了!这是现场科考!陆总和柳总的旅程,永远在刷新我的认知上限!】
【卡特拉火山!那可是超级火山啊!太危险了!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见证创世!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愿意陪你们一起,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就这样,他们第八次,也是在命运的亲自导演下,无可辩驳地,留在了冰岛。他们没有返回雷克雅未克市区,而是直接在机场,租下了一辆性能最强悍的、经过极限改装的六轮超级大脚车,然后,毅然决然地,向着那片被警报笼罩的、充满了危险与未知的——冰岛南部海岸线,驶去。
他们的“火山见证之旅”,第一站,并没有直接冲向危险的区域,而是来到了距离卡特拉火山最近的、也是最着名的小镇——维克镇(Vik i myrdal)。
当他们抵达这座只有几百人的小镇时,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平日截然不同的、紧张而有序的氛围。镇上,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新闻机构的转播车,以及冰岛本地的救援车辆和科学家的工作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北方的天空,即使在白天,也似乎被一层若有若无的、暗红色的光晕所笼罩。
他们入住的,是镇上唯一一家仍在营业的酒店。酒店的前台,贴着清晰的民防部公告和紧急疏散路线图。
他们的第一场“火山直播”,就在酒店的房间里,背景是窗外那片着名的、风雨欲来的雷尼斯黑沙滩。
这一次,他们的穿着,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时尚元素,纯粹是为了实用和安全。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凝重,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见证的坚定。
标题也极其严肃——“风暴之眼,在卡特拉的阴影下!维克镇现场直击!”
第二天,他们决定先从科学和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怎样一种力量。
他们来到了位于维克镇的“冰岛熔岩中心”(Lava centre)。这座互动式的火山博物馆,通过高科技的手段,生动地展示了冰岛的地质构造,以及历史上那些着名的火山喷发事件。
他们在一个巨大的模拟装置上,亲身感受了不同震级的地震。他们还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冰岛所有火山的地震活动和地壳形变数据。卡特拉火山下方那片密密麻麻的、不断闪烁的红色光点,让柳如烟看得心惊肉跳。
博物馆的最后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卡特拉火山的历史。它平均每隔40到80年,就会有一次大的喷发。而距离上一次大喷发,已经超过了一百年。这意味着,它早已进入了“超期服役”的状态。一旦它喷发,融化的冰川洪水,将会在数小时内,淹没整个维克镇和南部的沙原。
“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枕着一颗定时炸弹在睡觉。”柳如烟感慨道,她对这座小镇的居民,生出了无限的敬佩。
下午,他们再次来到了雷尼斯黑沙滩。但这一次,他们的心境,与上次来时,已经完全不同。
天空阴沉,北大西洋的海浪,比上次更加汹涌,疯狂地拍打着黑色的玄武岩石柱。柳如烟看着那些在巨浪中屹立不倒的石礁,忽然明白了,冰岛人的性格,或许就是被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千百年来不断塑造而成的——坚韧、沉默,并且对自然,抱有最深刻的敬畏。
第三天的行程,是此行最核心,也最惊心动魄的部分——在专业地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官方设定的、最前沿的安全观察点,去亲眼见证火山的喷发。
他们乘坐着那辆六轮的“怪兽卡车”,离开了主路,在崎岖的、被火山灰覆盖的土路上,向着内陆高地的方向行驶。
向导是一位名叫古纳尔的冰岛地质学家,他一路上,都在为他们讲解着关于这次裂缝喷发和卡特拉火山的各种科学知识。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行驶,他们终于抵达了位于一座山脊上的观察点。这里,距离正在喷发的裂缝,还有十几公里的安全距离,但视觉上,却已经极具冲击力。
当柳如烟走下车,第一眼看到远方地平线上那道延绵数公里、正在向外喷涌着橙红色岩浆的巨大裂缝时,她感觉自己的语言功能,瞬间丧失了。
整个世界,仿佛被这道“地球的伤口”分成了两半。一边,是他们所在的、冰冷死寂的黑色大地;另一边,则是充满了毁灭与创造力量的、流动的火焰之河。
无数个岩浆喷泉,从裂缝中冲天而起,高达数十米,将熔化的岩石,抛向空中。炽热的岩浆流,像一条条火龙,在地面上缓缓地蔓含,所到之处,一切都被吞噬,并最终冷却、凝固,成为这颗星球最新的皮肤。
耳边,传来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如同巨型高炉般的、低沉的轰鸣声。脸上,能感受到从远处传来的、一阵阵的热浪。
柳如烟和陆沉并肩而立,完全被眼前这幅充满了末日感和创世之美的、矛盾而又壮丽的景象所震撼。他们感觉自己,正站在时间的起点,亲眼见证着一颗星球的诞生。
“这就是‘火’的真正力量。”陆沉的声音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它不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凝固的、冰冷的火山岩。它是流动的,是炽热的,是有生命的。它在毁灭一切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全新的土地。”
夜幕降临,眼前的景象,变得更加魔幻和壮丽。橙红色的岩浆,在漆黑的夜幕下,显得更加明亮,将半个天空都映成了一片诡异的红色。
他们在这里,停留了整整一夜。在向导的指导下,陆沉甚至架起了专业的延时摄影设备,记录下这颗星球最壮观的“心跳”。
在经历了这场终极的视觉与心灵震撼之后,他们回到了维克镇。他们用最后一天的时间,去和当地的居民聊天。
他们采访了酒店的老板,一位土生土长的维克人。老板告诉他们,他从小就是听着卡特拉火山的传说长大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随时可以拿走的“逃生背包”。他们敬畏火山,但从不恐惧。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的家,是这片土地,选择了他们。
他们还去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和一位正在喝咖啡的、白发苍-苍的羊毛编织老奶奶聊天。老奶奶笑着说:“卡特拉就像一个脾气不好的老邻居,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但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醒来,大发雷霆。你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并且随时准备好,在他发脾气的时候,离他远一点。”
这些平实而又充满了哲理的话语,让柳如烟对冰岛人那种独特的、与自然共存的“生存智慧”,有了最深刻的理解。
在即将离开冰岛的前一晚,他们站在酒店的窗前,最后一次,眺望着北方那片在夜色中依然泛着红光的天空。
陆沉从背包里,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冰岛之旅的最后一份,也是最独一无二的,终极的礼物。
那不是一件首饰,也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块小小的、被封装在透明树脂里的、不规则的黑色岩石。这块岩石的表面,还带着一丝刚刚冷却后的、彩虹般的金属光泽。
“这是古纳尔,我们的地质向导,送给我们的。”陆沉将那块小小的树脂方块,递到柳如-烟的手中,“这是他用专业的工具,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从昨天那股岩浆流已经冷却的、最边缘地带,为我们采集到的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今天’刚诞生的岩石。”
“我叫它,‘创世之星’(Star of creation)。”他的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庄重,“它不像钻石那样璀璨,也不像宝石那样美丽。但它承载着这颗星球最核心的、最原始的力量。它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的,最年轻的细胞。”
“我们的冰岛之旅,即将结束。我希望这颗‘创世之星’,能为你留住我们共同见证的,这史诗般的一幕。也希望它能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的生命中,经历了怎样的毁灭与混乱,都要相信,在这一切的尽头,永远有新的希望,和新的‘大陆’,正在诞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从灰烬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柳如烟将那块还带着一丝余温的“创世之星”,紧紧地握在手心。她知道,这便是他们冰岛之旅,最完美的,也是再无任何可以超越的,最终的句点。
当他们第九次,也是真正意义上,无可辩驳的、全宇宙都找不到理由再让他们逗留的最后一次,站在雷克雅未克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准备登上飞往欧洲大陆的航班时,他们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经历创世般的、通透而又圆满的境界。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冰岛之旅的终极告别动态。配图是那张在夜色中,两人并肩而立,背景是远处地平线上那道正在喷发的、橙红色的岩浆裂缝的震撼剪影。
文字充满了对这次终极见证的深刻感悟:
“最后的最后,冰岛用一场正在进行时的创世史诗,为我们的旅程,画上了最壮丽的感叹号。在这里,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的伤口,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我们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坚韧,也读懂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与火山共舞的勇气。至此,我们的冰岛之书,已再无任何留白。再见,冰与火之国,谢谢你给予我们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挽留。你好,世界!这一次,我们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要来了!”
飞机起飞,巨大的轰鸣声,像是为他们这场漫长、曲折、深刻而又极致完美的冰岛史章,奏响了最后的、华丽的终曲。窗外,那片孤悬于北大西洋之上的、充满了奇迹与传说的岛屿,渐渐消失在云海之中。陆沉和柳如烟相视一笑,他们的前方,终于,将是那片充满了风车、运河、郁金香和艺术气息的,关于自由、浪漫与人类文明的欧洲故事。
当那架飞往欧洲大陆的航班终于在轰鸣声中刺破云层,将那片被冰与火反复雕琢的孤岛彻底留在身后时,柳如烟感觉自己像是从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史诗梦境中醒来。那枚被她命名为“创世之星”的火山石,静静地躺在她的背包里,它的重量和温度,是那场终极见证最真实的触感。
这一次,没有航班取消,没有天气突变,没有技术故障,也没有任何临时的“奇思妙想”。飞机平稳地向东南方向飞行,舷窗外的景色,从北大西洋深邃的蓝,逐渐变成了北海柔和的灰。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当飞机开始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上空盘旋下降时,窗外的景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冰岛那壮丽、荒凉、充满原始力量的火山与冰川,被一片平坦得不可思议的、由翠绿牧场、纵横交错的运河和星星点点的风车组成的、如同棋盘般的精致画卷所取代。
这里,看不到任何自然的鬼斧神工,看到的全是人类智慧与毅力改造自然的伟大痕迹。一种秩序井然、富足安宁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出机场,一股湿润的、混合着青草、鲜花和淡淡水汽的空气,温柔地包裹了他们。他们乘坐着高效而安静的火车,迅速地抵达了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当他们走出那座融合了哥特式与文艺复兴风格的宏伟中央车站,第一眼看到这座城市时,柳如烟立刻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无数条运河,如城市的血脉,在古老的建筑间静静流淌。河上,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屋,许多船屋的甲板上还摆放着鲜花和桌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河岸两旁,是成排的、山墙形状各异、因为地基沉降而略显倾斜的可爱建筑。
而这座城市真正的主角,是无数的自行车。它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载着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载着青春洋溢的学生,载着去市场买菜的母亲。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取代了汽车的鸣笛,构成了一首充满活力的、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交响曲。
他们入住的,是一家位于王子运河畔的、由一栋17世纪的运河老宅改造而成的公寓酒店。房间里,巨大的窗户正对着运河,可以看到河上穿梭的游船和对面那一排排典型的荷兰建筑。
他们的荷兰第一场直播,就在这扇充满诗情画意的窗前开启了。
这一次,他们的穿着,一改在冰岛时的硬核户外风,充满了艺术与休闲的气息。陆沉穿着一件剪裁合身的米色风衣,内搭一件简单的白t恤,显得轻松而又儒雅。柳如烟则换上了一条莫奈画作中常见的、温柔的蓝色碎花连衣裙,外面披了一件针织开衫,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温婉而浪漫的气质。
直播间的标题,也充满了对这个全新国度的期待——“风车与运河的低地之国,梵高与自由的艺术之都!‘往后余生’欧洲篇第一章,阿姆斯特丹!”
“Goedenavond, allemaal!”陆沉用一句新学的荷兰语开场,脸上带着告别冰与火之后的轻松笑意,“各位‘云游’的伙伴们,我们终于,真正地,开启了全新的欧洲篇章!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宁静的运河,继续说道:“如果说冰岛是一首关于自然的、雄浑的史诗,需要我们用敬畏去仰望;那么阿姆斯特丹,就是一首关于人类的、精致而自由的抒情诗,需要我们骑上单车,慢慢地去品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和大家一起,穿行在运河与桥梁之间,去探寻这座城市的艺术、历史和那份举世闻名的包容与自由。”
他们推开窗,楼下,一阵风吹过,带来了街角华夫饼店传来的、甜蜜的焦糖香气,混杂着运河边隐约的花香。他们的荷兰故事,就在这阵甜蜜的香气和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中,缓缓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