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在乡下屯子活了一辈子,最远只到过县城的老辈子中年女人来说,敢于抛弃一切熟悉的东西,在1980年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形下搬去沈阳生活,真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甚至,李秀芝都凭借自己那不太靠谱的信息认知,做出了自认为能养活几个孩子的准备。
对此,张红旗没解释太多,只是说钱的事情,不用李秀芝发愁。
一家子搬去沈阳生活,这件事张红旗也是在心底考虑不短时间了。
咋说呢,眼下他手里不缺钱,而所谓的票证制度也越来越不那么严谨,过不了几年,这些东西就会成为时代的印记,彻底消失在普通人的生活当中。
张红旗没打算待在靠山屯一辈子,巡山打猎这碗饭本来也不可能太长久。
眼下发了笔横财,正好可以把某些步骤提前。
美中不足,林彩英跟随马晓玲的大哥和嫂子一块调去了京城工作。
要不然,那日子才是真的舒坦。
当然,最重要的在于,一家人去了沈阳,有现成的地方住。
李秀芝的内心自然是忐忑的,可张红旗告诉过她,去了沈阳,对二丫儿张芳芳和小弟张再庆有很大的好处。
即便是已经上了高中的大丫儿张兰兰,也比一家人一直待在靠山屯强太多太多。
许是这些话让李秀芝有所触动,又或者她本身就把大儿子张红旗当成了依靠。
反正这个一向以软弱性子示人的中年女人,应承之后,就开始默默准备去沈阳了。
眼下正是冷的时候,再等不长日子,天气就该转暖了,搬去沈阳又不是什么紧急的事,于是一家人商量好了,等到雪开化了再走。
这事张红旗自然也跟赵铁柱提起过。
赵铁柱也乐意去沈阳过日子,只不过他寻思,天暖和搁沈阳待着,啥也不耽误,等下雪天冷了,还回来巡山打猎。
咱就是说,柱子这也算是不忘初心了吧?
“不止是下雪的时候,平时咱也能来回跑,又没人看着,非要让咱搁哪待够多长时间。”
靠山屯并非毫无牵挂,最起码林彩英临走之前,整的那些药材种植啥的,不是说放手就能彻底不管的。
林彩英眼下这个情况,是指定顾不上靠山屯这边了。
不过各种笔记和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全都在周红婷那。
另外,虎妞和苗子也都说了,没事就回靠山屯住,说起来两头跑挺累人的,可真就比待在一个地方舒坦。
反正,城里和乡下屯子里,各有各的好。
只不过想要享受到这些好处,头一条,你得有足够的钱。
放在后世,也是一个道理。
实际上,对草药种植更上心的,是大脚婶子她们。
毕竟对她们而言,农闲时候能划拉到钱,可比干旁的啥都重要。
正经来说,但凡有周红婷一个人顶在靠山屯,这药材种植的事,就能成。
况且,以张红旗后世人的眼光来看,靠山屯甚至说这些挨着林区的屯子,好玩意真就不老少。
只不过眼下消息闭塞,物流也没法和今后相比,山里的好东西乡亲们即便整回家,也折腾不出去,换不成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其他地区那些城市里,东北的好山货也缺乏相关的宣传,即便有人知道这些好玩意,可想买也没处买。
张红旗头前儿搁沈阳待的时候,和林彩英也琢磨过这些事。
但凡能打开渠道,能把山货运出去,必然能够让乡亲们跟着得利。
说不中听点,眼下不拘于靠山屯,东北这些林区的村寨,都有点抱着金饭碗饿肚子的感觉。
当然,就是这么个说法,东北这边,想饿死真也不容易,也就是运气差遇上张栓柱这样的瘪犊子当家的,才会坑死老婆孩子。
可终究是,缺来钱的门路呗。
太多的人太大的地方,张红旗管不了,林彩英也不行。
可两口子但凡能把药材种植和倒腾山货这两件事干成喽,最起码靠山屯周边的乡亲们,能跟着沾光。
但凡有人得了好处,改变了生活,那就值得去做。
张红旗从来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太过崇高的想法,能把眼前的人照顾好,他就觉得自己挺厉害了。
伴随着日子平淡的划过,厚厚的积雪开始慢慢融化。
这中间,张红旗和赵铁柱,跟着王大炮又进了两回老林子。
一回是有人找上门卖熊瞎子仓,整了头能量消耗巨大的熊瞎子,得了枚铁胆。
按王大炮的说法,得亏咱来的及时,再特么等几天,这熊瞎子能生生把铁胆饿成草胆!
第二回则是赶在雪开化头里,专门进老林子碰运气的。
得了两头野猪一头公马鹿,收获也不算少。
那两头野猪让大队用细粮白面给换走了,老支书说是夏耕开始前,屯子里再整顿好的,大家伙都跟着沾沾荤腥,鼓舞一下子士气!
该说不说的,当家人真的很关键。
南沟屯子紧挨着靠山屯,两边人口差不多,地的情况区别也不大。
可偏偏的,南沟屯子的日子,就是没靠山屯过的滋润。
随着天气变暖,周红婷回到了靠山屯。
屯子边上的知青点,眼下就只剩下她自己个儿了。
平日里倒也不缺大脚婶子她们几个过来跟周红婷作伴,可怕就怕,赶上大家都不来,她自己一个姑娘家守着知青点,害怕的慌。
“怕个啥?俺们倒腾不开时间,你不会去俺们家住?”
大脚婶子为人热情,啥发愁的事到她这,好像都有解决的办法,“这家不方便去那家,咋滴,还找不来个凑合一宿的地方了?”
这时候旁边的根生开了口:“那啥,实在不行周同志你去俺家住,我过来住知青点。
这地方眼下都空着,我随便整个铺盖啥的,就能住好些天。
那啥,这可比俺家地方大,我算是占了知青点的便宜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