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趁着酒劲,吹的唾沫横飞。
赵铁柱听的眉飞色舞,这俩人已经开始畅想,能够和电影里头的女明星坐一桌喝酒唠闲嗑的美好生活了。
不管刘浩说的有多好,张红旗都觉得一准不靠谱。
还是想法子,给整个某单位驻京办的活是正经。
可喝完酒吹牛呗的话,张红旗也不至于反驳,跟着刘浩一块吹吧,甚至把他记忆中那点老电影的剧情趁着酒劲,给嘚瑟了一番。
别管张红旗平时有多谨慎,喝了酒和自己兄弟吹牛皮呢,嘴上就少了点把门的。
这时候能够算得上消遣娱乐的东西不多,读书看报真就是普通人的重要娱乐方式了。
至于看场电影,对许多人来说,那是能念叨好长时间的精神享受。
刘浩自然不缺看电影的机会,张红旗和赵铁柱一开始缺,后来也不缺了。
那啥,王大炮的老儿子,不是给弄去跟小五子做同事,专门搁礼堂里放电影嘛。
要说眼下能看到的电影,哥仨真就都不算陌生。
甚至张红旗和赵铁柱比刘浩还更有发言权,因为眼下咱自己国家拍的电影不算多,而守着小五子他们,张红旗和赵铁柱偶尔能偷摸看到内部电影。
说白了就是外国电影,内部放映,一帮人凑一块批判性的看。
酒越喝越多,牛皮越吹越大。
原本张红旗和赵铁柱还都悠着呢,结果说着说着,外国电影就不受控制的往外冒了。
还是国营饭店打扫卫生的那服务员大姐,凑在一边,嫌弃张红旗他们仨人说其他闲话太多,提醒他们专心讲外国电影的时候,这哥仨才醒过神来,旁听的人可不老少。
眼下这年月,思想碰撞的厉害,有的人胆子大到没边,而有的人谨慎到不敢在外面说话。
哥仨一瞅这阵势,胡乱白话了几句,赶紧站起身回家了。
正经的,张红旗吹过牛皮就算完逑了,压根没往心里去。
赵铁柱更离谱,他还惦记着,等刘浩真跟人家女明星住邻居了,他去串门呢。
可是张红旗没想到,在他看来几不靠谱类似天方夜谭的行为,刘浩是真上心了。
该说不说的,浩哥这回是真有点犯邪劲。
也不知道这货究竟受了啥刺激,不光马晓玲的家人他不愿意去找人家帮忙,就连他自己家里头,包括他三姐夫,他都不乐意张嘴。
实话实话,以刘浩三姐夫那个折腾劲,真要是给他走路子,直接调去驻京办可能困难,但是先弄个编外人员的身份,类似后世的借调关系,还是有把握的。
可刘浩偏不。
他能打听到人家电影厂给些剧本的人提供住处,还发补贴,那也是找到了对这方面留心的人。
普通人,哪怕是经常出差去京城的人,不牵扯业务的话,也不可能清楚这里头的道道。
“王老师,我给你送点点心!”
“哎呀刘浩,你怎么又送东西啊?我,这个,无功不受禄啊,你这样子我很难办……”
文化馆的破宿舍里头,刘浩拎着特意买的点心嘻嘻哈哈跟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王老师打招呼。
王老师十分符合大众对老实文化人的刻板印象,四十来岁的年纪,生活条件一瞅就艰苦。
王老师家不在沈阳,没房子,安不了家,他自己个儿也只能和小年轻们挤宿舍。
“王老师,你上回说那个,写电影的事,我觉得靠谱!”
“刘浩啊,那个叫剧本。”
“对对对,剧本,就是剧本。”
“这个东西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很深的文字功底,更需要深刻的思想,还得构造……”
“王老师,你说这些我听不太懂,但是我觉得吧,这就是讲故事,故事讲的好,写出来的电影指定不会差!”
“剧本,剧本。”
“哦哦,对,剧本,指定不会差!
那啥,要不,我先给你说个故事?”
“……成吧,咱们去外面的凉亭说吧。”
再符合刻板印象的文化人,也经不起刘浩这样的社会人主动结交。
再说了,王老师只是符合刻板印象,他自己又不刻板?
刘浩多会来事啊,俩人偶然认识,自从得知了王老师毕生的梦想就是写出一个牛掰的电影剧本,然后风风光光前往京城,住进电影厂的宿舍,甚至一步步安顿下去,把老婆孩子全都接到京城……
反正就是,刘浩觉得,王老师这想法相当靠谱!
别说刘浩异想天开,这家伙但凡正常发展,再过几十年,只要他乐意,不知道会有多少导演女明星啥的,排队求他给说说戏啥的。
咳咳,王老师这类人,是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的,甚至在严谨方面,比后世大部分人强出很多。
可毕竟环境和时代限制,让王老师的编剧梦一直没能实现。
王老师也是向各大电影厂投过剧本的,只不过没啥浪花。
不过因为自身的工作关系,王老师是能够接触到相关的信息,真就不是两眼一抹黑。
对待刘浩,王老师总体来说是后悔的。
后悔让刘浩知道了他想写剧本当编剧这档子!
这特么的,就是个牛皮糖哦,而且是个懂得使用糖衣炮弹的牛皮糖。
王老师痛并快乐着。
但是这次不一样,刘浩凭借从张红旗那听来的只言片语,给王老师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冲击。
什么电影的本质就是讲故事,什么电影的内容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什么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有文化……
反正林林总总的,刘浩一通侃,给人家王老师都侃晕头了!
“不是,刘浩,这些东西,就是你刚才说的这些观点,那什么,全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我不是怀疑你啊,我就是觉得,你这个,看待问题太透彻了!
说的真好啊,文化工作者首先得有文化……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嗯呐,必须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