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跑手续的这段日子,刘浩也没闲着。
这家伙把手头上该交接的东西都交接了个遍。
其他生意或者路子,张红旗和赵铁柱管不着,也没心思管。
他俩在乎的是已经租出去的那四个铺面。
咋说呢,眼下不比今后,放在后世,商铺房东那是多少人羡慕的身份。
碰见恶劣的,还能冲着人家做买卖的人指手画脚一番。
可是眼下这个年月不太一样。
即便是国家已经在政策上允许商铺购买、出租,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
如果只是简单的收租,即便张红旗和赵铁柱不在沈阳,李秀芝带着虎妞和苗子也能把这活干的妥妥当当。
之前这些铺面是刘浩在打理,租下铺面的人也都是冲着刘浩的名声。
毕竟是1980年,不光出租的人,花钱租下铺面的人心里也不踏实。
眼下刘浩要去京城了,这么档的事儿就得找人出来充当门面了。
最后刘浩把他三姐给抬了出来,和那些租铺面的一块儿吃了顿饭,相互认识了一下,这才把这档子事儿已经交代清楚了。
而且刘浩他三姐,和今后常驻在沈阳的李秀芝、虎妞苗子她们打交道也方便。
这时候就能看出来了,不单单是在李秀芝她们眼中,就连刘浩都认为,别看张红旗和赵铁柱又是买院子,又是买彩电的,还把家里人都接到了沈阳,摆出一副安稳过日子的样子。
实际上这俩人都不可能一直待在沈阳。
张红旗和赵红铁柱也没有瞒着自己的想法。
别说哥俩已经发财的话,张红旗哪怕没见识过,也听说过。
将来信息获得的容易程度和发达程度,都超乎这年月普通人的想象。
那些金条确实能够换好多好的钱,整个清泉县首富的名头,真就跟玩儿一样。
可是抛去财不露白的老话不提,就凭那些金条张红旗和赵铁柱小哥俩加一块那身价真就能当清泉县的首富吗?
不一定。
好多后世的资本大鳄,人家在眼巴前儿就已经积累了恐怖的财富。
只不过不显山不漏水罢了。
等到今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财富故事的时候,提起来这段年代久远的往事,总能够引发一阵阵的惊叹。
听故事的普通人总会感慨,怪不得人家能成大鳄呢,原来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风生水起了!
更何况,张红旗和赵铁柱手里的那些金条也不能可着劲儿的兑换吧?
清泉县和靠山屯才是哥俩的根,哪怕是拥有后世思维的张红旗都觉得,老家的根不能断。
况且张红旗和林彩英一早就做好了规划。
但凡一切顺利,是要带领着乡亲们一块过上富裕的好日子的。
就在刘浩动身前往京城的前几天,一共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是郑宏结束了长达几个月的任务,今后那座鬼子基地的任何处理项目都和他无关。
本来郑宏也只是负责协助工作,要不是他政治素养过硬,负责整个事件的领导也不会允许他留那么长时间。
郑宏算是所有协助人员中最后一个撤离的,剩下的都是现役的战士们。
李秀秀和郑宏知道刘浩要去京城的事儿,两口子自然要赶在刘浩走之前过来探望一番,也算是送行了。
尤其是刘浩去京城的方式,这么一个旁人眼中不着调的家伙,竟然能够写电影剧本,还能够被北影厂看上,电话打到单位,请他去京城改剧本。
咋说呢,就是再有艰难险阻,李秀秀和郑宏都得过来看个稀奇!
第二件事则是王老师果真不出刘浩预料,出事儿了。
办理各种手续倒是其次,无非多跑两趟,多花点时间,甚至出现过为了看看能写出电影的人究竟长什么模样,专门小小为难一下的情况。
这些实际都不算什么,换成刘浩,绝壁是上好扩宽人脉,结交豪杰的机会。
而对于王老师,最多也就是浪费了这些结交其他人的机会罢了。
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在于,王老师太不知道低调了,当然他那个情况想低调也低调不了。
多少人想把他当榜样宣传呢。
于是王老师写出北影厂看上的剧本,要去京城改剧本的消息就在系统内部传开了。
顺带的,北影厂提供宿舍每一天补助两块钱的事儿,也不胫而走。
这么一来各种举报信,就全飞到了文化馆以及他们系统领导的办公桌上……
还是那句话,越是文化人多的单位举报信就越多。
某些习惯并不会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彻底消亡,更何况举报信这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眼下这个年代的习惯是,但凡有写举报信的,都必须要给人家一个说法的。
王老师彻底慌了。
他属实也没想到,自己努力半辈子,盼望了半辈子的机会就在眼前,甚至明明已经落到了自己的头上了,偏偏会吸引来这么多人的诋毁!
“这要咋整?刘浩,那个王先农的事情不会牵扯到你吧?”
正询问刘浩文学创作经验的李秀秀,听说了王老师的事之后,秀眉紧锁。
举报信这东西的正面意义虽然有,可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以恶心人的方式出现。
只能说某些人,真就是毁人不倦。
刘浩倒是笑嘻嘻的,并不怎么担心。
“我有啥好怕的?人家写信举报王老师,那是因为他太老实了。
那啥,我跟你们提起过没?
我可不是什么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