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越是繁华之地,越容易汇聚三教九流。
或者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容易养活人,人一多就容易滋生一些捞偏门的家伙。
如果说坏名声也算名声的话,这个邱小安勉强能够称得上成名已久。
在赵刚入伍当兵之前,这小子就在京城所谓的玩主圈子里面小有名气了。
邱小安这小子当初也不是说一开始就奔着歪的斜的去。
当初他在业余体校学武术,水平还算不错,当时还拿过全市的武术套路第三名。
非要说有什么大出息或者够呛,可这世上本就是普通人,占据了大多数。
按照邱小安当初的水平,即便是走不通专业运动员的路子,老老实实当个教练,也能把日子安安稳稳的过下去。
可惜这小子滑头,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被学校发现,直接就给开除了。
从这点来看,这家伙本身自己的人品就有点问题。
等到被学校开除之后,邱小安身上的毛病就再一次放大。
当时的社会治安远不如眼下,四九城里不少玩主混的风生水起。
邱小安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凭借一双拳头跟着旁人瞎混,慢慢在他们那一片儿也有了点名声。
可他这名声不太好,不是说在老实人眼中的名声不好,而是说哪怕在所谓的玩主圈子里,他的名声也不行。
这家伙无利不起早,就盯着那点实惠儿的,但凡请他出面,不管是打架也好说合也罢,反正都得准备三瓜两枣。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越是底层的混子,越讲究个义气。
又不是那些大院出身的孩子,不抱团哪能长久?
偏偏邱小安这个人目光短浅,急功好利,日子长了,大家都看出他是个什么玩意儿,也就没啥人乐意跟他真的玩儿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困难,在街面上瞎混的也没啥钱。
他这么大个小伙子,全靠家里养活的话,怕是连窝头都吃不饱。
说白了就是这家伙路越走越窄,于是起了坏心思。
就这么点坏心思也暴露出来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别人小偷小摸还讲究个兔子不吃窝边草呢,可邱小安偏不。
连着在周围的街坊那偷偷拿拿的,被人给发现,直接报到派出所了。
都是穷街坊,你别说偷了,就是抄家能有几个子儿啊?
可派出所人家不讲究这个,本身就是街面上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回更是证据确凿,直接就给拘留了。
邱小安的父母都是老实人,兄弟姐妹也都安分守己,谁也想不到家里能出这么个瘪犊子。
虽然父母觉得丢人,可毕竟也是亲生的,总不能真就眼睁睁看着他去坐牢吧?
舍了脸面去求各位街坊,最后一块儿去派出所帮邱小安求情。
被偷的人家都出面求情了,派出所心一软,给了邱小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是有一条,不能再搁家里头晃荡,得响应国家号召去插队。
该说不说的,邱小安这小子还是有点运气的。
他但凡年龄上大几岁,一开始就上山下乡,按照京城知青们划分的方向,得去晋、蒙、滇这些地方。
等到他该去插队的时候,已经轮到近郊插队了,直接被派到了房山县。
正常来说,和那些去晋、蒙、滇的知青们相比,到房山县插队约等于享福。
可即便这样,邱小安也不乐意。
这小子到插队的地方就待了两三天,给生产队长上供的好处,知青点的人都没认识全,就偷偷溜回了京城。
被小五子抓住的那个新手贼偷,就是邱小安在知青点呆这两三天认识的。
邱小安着急溜回京城,一是好吃懒做受不了劳动那个苦。
二则是他在拘留所关着的时候,认识了个老贼,行话就是佛爷。
这老贼叫麻三,是个惯犯,虽然手艺不是顶尖,可一直在偷行里混,经验十分丰富。
捎带着,连拘留所也是常客,各种规矩门清。
麻三儿每一次进拘留所,都会巴结值日号、学习号、劳动号,毕竟他只是个贼,又不是个打手,不会来事就得挨揍。
当时邱小安虽然是头回被抓进拘留所,可他练过武术,拳头够硬,给整了个劳动号。
自然也就成了麻三巴结的对象。
其他那些进进出出的老油条,早就对麻三儿这样的家伙没什么兴趣了。
可是邱小安不一样,他没见过,更没了解过,于是专门让麻三当着他的面施展了几手偷行的本事。
见猎心喜之下,两个人就多聊了几句。
这时候邱小安才知道,自己之前在街面上瞎混当真就是浪费了!
佛爷,也就是贼,来钱最快。
属于底层混子里最阔绰的那一群。
邱小安当时就眼热了,可麻三本身的手艺就一般,而且邱小安也过了学手艺的年纪。
于是麻三就告诉他,你从小练武,一双拳头这么能打,与其学偷行,为什么不干护托呢?
护托就是给小偷提供武力保护,失手的时候保证小偷少挨打或者不挨打的保镖。
邱小安感觉这活太对他的胃口,哪怕他爹娘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把他从拘留所捞出来了,他都没有忘记。
从房山县溜回京城,邱小安就找到了麻三,从此也就加入了偷行。
至于邱小安在这个行当里混的如何,连去当兵的赵刚都知道他和佛爷混在一块了,你说他能混的咋样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