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 第314章 真正的战争,从第一滴血开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4章 真正的战争,从第一滴血开始

两支小队如鬼魅般散开,分别从左右两侧,悄无声息地向山脊包抄而去。

他们的动作轻盈得如同雪地里的狸猫,踏雪无痕,没有惊动一丝风。

而老雕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缓缓举起了手中的强弓。

冰冷的弓身,仿佛是他手臂的延伸。

箭已上弦。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仿佛连风雪都静止了。

就在左翼包抄的小组,即将抵达预定位置的瞬间,那块“石头”后面,忽然探出了一个戴着皮帽子的脑袋。

是一名匈奴斥候。

他显然也感觉到了什么,正警惕地向四周张望,眼神锐利如狼。

就在他探出头的一刹那!

“嗡!”

三支羽箭,几乎不分先后,撕裂了凝固的空气!

它们从老雕和他身边的两名射手手中破空而出,带着死神的呼啸!

那匈奴斥候的瞳孔猛然收缩成一个针尖。

他只来得及从喉咙里发出一声被扼住的短促闷哼,一支利箭便已精准地洞穿了他的咽喉。

巨大的力道,带着他整个人向后仰倒,在雪地上砸出一个沉闷的人形坑洞。

“敌袭!”

山脊后,传来一声凄厉而短促的匈奴语嘶吼。

紧接着,七八名匈奴斥候,如同被捅了窝的马蜂,从岩石后猛地窜了出来,翻身上马,就想逃跑。

但,已经晚了。

左右两侧包抄的秦军斥候,如同从雪地里钻出的死神,骤然杀出!

这里没有战马的轰鸣,没有震天的呐喊。

只有弓弦震动的嗡鸣,利刃切开皮肉的沉闷声响,和人在临死前,发出的短促而绝望的哀嚎。

一名匈奴斥候刚刚拉转马头,一支长矛便从侧方的雪堆里毒蛇般刺出,将他连人带马,死死钉在地上。

另一名匈奴骑兵挥舞着弯刀,试图冲开包围,迎面而来的,却是一张无声无息撒开的大网。

他一头撞进网里,瞬间被强大的力量绊下马。

还未等他挣扎起身,三把冰冷的秦剑,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毫不犹豫地捅进了他的身体。

战斗,在短短数十息之内,便已结束。

雪地上,多了八具渐渐僵硬的匈奴人尸体,温热的血,很快被严寒冻成了暗红色的冰。

然而,秦军这边,也付出了一死两伤的代价。

一名年轻的斥候,被一名匈奴人临死前的反扑,用弯刀狠狠划开了腹部。

温热的肠子混着鲜血,流淌在洁白的雪地上,触目惊心。

他靠在同伴的怀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生命正随着每一次呼吸而流逝。

他活不成了。

老雕面无表情地走过去,蹲下身,拍了拍那年轻斥候的肩膀。

“小六子,安心去吧。”

他的声音,和这风雪一样冷硬。

“你娘那边,我会派人送钱过去,告诉她,你是好样的。”

那被称为小六子的斥候,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

最终却只是咧开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头一歪,便没了气息。

老雕沉默着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面有些发硬的布,动作熟练得令人心疼,轻轻盖在了小六子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上。

仿佛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过千百遍。

“搜!”

冰冷的一个字,从他嘴里吐出。

斥候们开始熟练地在匈奴人的尸体上翻找起来。

剥下他们的皮甲,取走他们的武器,搜刮他们身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战利品,更是情报。

“头儿,你看这个!”一名斥候将一支从匈奴人箭囊里搜出的箭矢,递给了老雕。

老雕接过箭矢,仔细看了看。

那箭矢的尾羽,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羽毛扎成的,极为醒目。

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是左贤王的‘三色羽’。”他沉声说道,“这帮杂碎,本该在东边,却跑到我们正面来了。”

这意味着,匈奴人的部署,可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割下他们的右耳,带上小六子,我们回去!”

这样的血腥遭遇,只是这片广袤雪原上,无数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正在发生的一幕。

蒙恬的中军帅帐内,气氛凝重如铁。

巨大的沙盘上,已经插上了数十面代表着双方斥候遭遇位置的小旗。

红色代表匈奴,黑色代表大秦。

黑红两色的小旗,犬牙交错,密密麻麻,像一片用生命和鲜血下成的致命棋盘。

每隔半个时辰,都会有浑身浴血、疲惫不堪的斥候,从外面冲进来,带回最新的情报,同时在沙盘上,插上一面新的旗帜,或是拔掉一面敌人的旗帜。

这是一场发生在主力决战前的“前哨战”。

一场用斥候的生命,来争夺战场信息优势的“暗战”。

短短一天之内,双方投入到这场“暗战”中的精锐斥候,伤亡总计,已超过三百人!

“将军,”一名负责汇总情报的校尉,指着沙盘上几处新插上的红色旗帜,声音嘶哑地说道,“从昨日午时到今日,我军共派出斥候一百二十队,计一千八百人。目前已确认,与敌遭遇七十三次,斩敌四百一十二人,我军……我军伤亡三百八十人,另有十九队斥候,至今未归。”

帐内的将领们,听着这冰冷的数字,一个个面沉如水,拳头下意识地攥紧。

他们知道,那“未归”的十九队斥候,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将军,斥候回报,在前方八十里外的狼居胥山下,发现了匈奴主力大营的踪迹,规模……规模空前。”

“另外,”校尉咽了口唾沫,艰涩地说道,“我军左翼,王离将军和公子高所部,似乎也与匈奴右贤王的主力,发生了接触,战况……不明。”

蒙恬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仿佛一座被风雪侵蚀的雕像。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幅巨大的沙盘,仿佛在欣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他的手指,缓缓划过沙盘上那条冰封的黄河。

“头曼这是想做什么?”

他喃喃自语,像是在问自己,也像是在问帐内所有的人。

“将主力摆在狼居胥山,又让左贤王的人,渗透到我军正面……他是想用左贤王做诱饵,引我军出击,然后他的主力,便可从我军侧翼,一举将我击溃?”

“还是说……”

蒙恬的眼中,骤然闪过一丝洞穿一切的锐利光芒。

“他真正的目标,是我军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