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 > 第409章 瓮中犹作千里梦,关前已动风雷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9章 瓮中犹作千里梦,关前已动风雷兵

北玄大营,中军帅帐。

那只被闫真亲手摔碎的琉璃酒杯还未收拾干净,残渣在厚重的地毯上,依然能折射出几点寒光,正如他此刻阴沉如水的脸色。

他没有坐着,而是在巨大的沙盘前焦躁地来回踱步。

那名幸存的溃兵带着哭腔的汇报,以及“陈边率主力转向铁毡镇”的消息,像两根毒刺,扎在他的心头。

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了。

派去铁毡镇方向的斥候,如泥牛入海,没有一个回来。

陈边,和他麾下那近三千名精锐骑兵,仿佛从人间蒸发了。

“还没有消息吗?”闫真的声音沙哑,压抑着即将爆发的怒火。

他的心腹幕僚魏平,站在一旁,神情同样凝重:“回将军,还没有。按理说,就算他们是在铁毡镇耽搁了,也该派人回来报信。如今音讯全无,恐怕……”

“恐怕是凶多吉少了!”闫真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帅案上,震得令箭“哗啦”作响。

“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他怒不可遏地咆哮,“我给他的军令是袭扰、是蚕食、是拖垮郭子仪的步卒!不是让他去为了那点瓶瓶罐罐,擅自带主力孤军深入!他把我的军令当成了耳旁风!”

他的愤怒,一半是针对陈边的愚蠢和贪婪,另一半,则是源于对未知战况的深深忧虑。

刘然的一千骑兵,在林荫道被伏击,全军覆没。

陈边的三千主力,去向了一个如同空城的诡异镇子,然后彻底失联。

这一切的背后,都透着一股让他不寒而栗的味道。郭子仪那只老狐狸,似乎布下了一张他完全没看懂的网。

就在此时,一名军需官硬着头皮走了进来,躬身道:“将军,刘然将军所部……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损失的军械、马匹、粮草清单,已经统计出来了。”

“说!”闫真语气冰冷。

军需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军……损失了一千名精锐骑士,战马一千一百余匹。他们携带的三日份精饲料,以及所有的随军辎重,全部……全部丢失。另外,根据我们目前的存粮,若……若陈将军所部无法带回补给,大营内的粮草,只够全军将士……食用不足十日了。”

十日。

这个数字,像一盆冰水,浇在了闫真那燃烧的怒火之上,让他瞬间冷静下来,也让他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他不能再等陈边那个蠢货的消息了。

他必须立刻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立刻列出单子!”闫真当机立断,“箭矢、药材、重甲、马匹……尤其是粮草!让徐州那边,即刻筹备,务必在七日之内,将第一批补给送到大营!”

“是!”军需官如蒙大赦,立刻退到一旁,开始奋笔疾书。

看着军需官写下的那一长串物资清单,魏平的脸上却露出一丝忧色。他上前一步,低声对闫真说道:“将军,这催粮的信,怕是不好写啊。”

“有何不好写?”闫真语气不悦,“我执掌大军在外征战,他祁振坐镇徐州,为我提供粮草补给,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

魏平苦笑一声:“将军,话虽如此。但那位祁总督,您也不是不知道,一向眼高于顶,看不起我们这些行伍之人。上次我们派去催粮的信使,就被他以‘粮库盘点’为由,足足晾了三天才给回复。”

“咱们这次要的物资又多又急,若是信中语气强硬,怕是会让他心生不满,故意拖延。届时,就算只晚上三五日,对我军的军心,也是致命的打击啊。”

闫真听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当然知道祁振是个什么货色,一个靠着家族荫庇爬上高位的纨绔子弟,除了阿谀奉承和敛财,一无是处。若非后勤补给必须经过徐州,他连看都懒得看这种人一眼。

“哼,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草包,也敢在本将军面前惺惺作态?”闫真心中怒火中烧,但理智告诉他,魏平说得对。

现在,他有求于人。

“罢了。”闫真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就按你的意思办。信的措辞,你来拟定。告诉祁振,只要他能将粮草按时送到,此战过后,我分他三成功劳!”

“将军英明。”魏平躬身应下,心中却是一声叹息。

他看着那名信使,带着一封措辞恳切、许下重利的“求援信”,快马加鞭地奔向北方,奔向那个他们以为依旧安稳的大后方,心中那股不安的感觉,愈发浓重。

他总觉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什么。

……

就在闫真为粮草而烦恼,寄希望于一个早已成为阶下囚的“草包”时。

他眼中的猎物,正在胡马关内,悄然亮出自己所有的獠牙。

“喝!哈!”

关墙之下的巨大校场上,数千名神骏军的士卒,正赤着上身,在料峭的春寒中,进行着最严酷的操练。他们手中的长枪,随着牛皋那雷鸣般的吼声,整齐划一地刺出、收回,带起的风声,竟汇成了一片沉闷的呼啸。

校场的另一侧,是神定军的营地。

这里的气氛,远不如神骏军那边喧嚣,却更加肃杀。

士兵们三五成群,沉默地擦拭着自己的兵器。一排排擦得锃亮的陌刀,被整齐地架在兵器架上,刀锋在日光下,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寒芒。

铁匠营内,更是火光冲天,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昼夜不息。工匠们正将最后一块铁锭,锻造成锋利的箭头,或是将修复好的甲胄,送到每一个队率的手中。

军需营外,士兵们排着长队,领取着一样特殊的“新武器”。

那是一个个拳头大小的黑色陶罐,外面用麻绳捆着,看起来平平无奇。

“都给老子听好了!”一名队率站在高处,大声讲解着,“这玩意儿叫‘瓷片雷’,是咱们的凌振大师造出来的!拉开引线,数三个数,就给老子扔出去!别他娘的在手里捂着!”

“轰——!”

远处传来一声巨响,一堵用来测试的土墙,被炸得四分五裂,飞溅的瓷片,在旁边的木桩上,留下了无数道深深的划痕。

领到“瓷片雷”的士兵们,爆发出了一阵惊天的欢呼。

郭子仪站在高高的关墙之上,俯瞰着这一切。牛皋陪在他的身侧,脸上满是兴奋之色,不断的搓着那双满是茧子的蒲扇大手。

“元帅,都准备好了。”牛皋瓮声瓮气地说道,“三万将士,枕戈待旦。只要您一声令下,我牛皋,就带着神骏军的弟兄们,第一个冲出关去,为大军撕开那帮北玄狗的阵线!”

郭子仪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看着那片连绵不绝的北玄大营。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数百里的距离。

他在等。

等一个从北方传来的,最后的讯号。

……

胡马关以北,五十里外,清水河畔。

一支庞大而沉默的军队,正潜伏在这片茂密的山林之中,如同一头收敛了所有气息的巨兽。

两万名来自神凛军和神怒军的精锐,已经在此地休整了半日。他们吃着冰冷的干粮,用雨水解渴,没有人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只有兵器与甲胄偶尔碰撞的、被刻意压制的轻响。

中军的一处临时营帐内,李嗣业和鞠义,正对着一张简陋的地图,做着最后的确认。

“我们已经抵达预定位置。”鞠义的手指,在地图上一个代表山谷的点上,重重地按了一下,“从此地出发,全速行军,两个时辰之内,便可直插闫真大营的侧后方,截断他与北方最后的联系。”

“很好。”李嗣业点了点头。

他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外面,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

决战的时刻,就要到了。

李嗣业回到案前,从怀中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丝帛,亲自研墨,提起笔。

他的手,稳如泰山。

笔锋在丝帛上,留下了几行苍劲有力的大字。

“已至清水河。敌军未觉,万事俱备。静待帅令,三更总攻。”

写罢,他小心地将丝帛吹干,卷起,塞入一个特制的细小竹管之中。

一名亲兵早已在帐外等候,他的手臂上,立着一只神骏异常的猎鹰。

李嗣业亲自将竹管,绑在了猎鹰的腿上,轻轻拍了拍它的羽毛。

“去吧。”

亲兵手臂一扬,那猎鹰发出一声清越的唳鸣,振翅而起,冲上云霄。它在营地上空盘旋一周,仿佛在辨认方向,随即化作一个黑点,义无反顾地向着南方的胡马关飞去。

李嗣业与鞠义并肩而立,目送着那只信鹰,消失在暮色与山峦的尽头。

最后的棋子,已经落下。

现在,只等棋盘对面的那个人,做出最后的应对。

整个战场,陷入了暴风雨来临前,那最极致的、令人窒息的宁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