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岳书珩出现在沈家,并主动揽下了馨香斋的全部责任。
这足以说明。
沈青辰在临走之前,已经和岳穆清达成了某种交易,令岳家不得不出头。
萧乐康十分相信。
此案有了岳书珩的参与,一定会引起新的变化。
想必他身上的污名,也很快便会烟消云散。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岳穆清力挺沈青辰,会让大梁的朝臣浮想联翩。
此事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意义,将会为萧乐康的夺嫡之争带来无限的好处。
萧乐康真是万万没想到。
沈青辰离开京城之后,竟然还给他留下这么大的惊喜……
萧乐康拍了拍岳书珩的肩膀,忍不住就是一阵哈哈大笑。
“好样的,是个爷们。”
“等你从刑部的大牢内出来,本王会亲自设宴款待你……”
萧乐康言毕,便大笑着离去。
至于岳书珩的安危,萧乐康一点都不担心。
岳穆清是一位内阁首辅,手握重权,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朝臣可以不给萧乐康这个皇子面子。
但没有人敢忽略岳穆清的感受。
所以即便是岳书珩进了刑部大牢,也没人敢对他如何……
岳书珩就这样被关进了刑部大牢。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内阁首辅岳穆清不出面也不行了。
岳穆清装模作样的请示了太子萧瑾墨之后,便叫上大理寺卿邹清源去了一趟刑部。
要求刑部和大理寺联合会审,紧密配合,秉公执法,尽快侦破此案。
并表示若是此案真的与岳家有关。
岳穆清绝不偏袒。
只要证据确凿,岳穆清会亲自恳请陛下依法严惩岳书珩,并自领管教不严之责……
岳穆清话说的很漂亮。
但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听的很明白。
岳穆清的重点全在“秉公执法”和“证据确凿”这和八个字的身上……
本来太子萧瑾墨是想趁梁帝没有回京之前,想办法让林羽霄认罪,把此案办成一件铁案。
如此一来。
萧乐康和沈青辰将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变的名声狼藉,再无翻身的机会。
但如今岳家的嫡长子岳书珩突然成了此案的嫌疑人,让萧瑾墨心里顿时产生了惧意。
因为萧瑾墨心里很明白。
既然此案把内阁首辅岳穆清也给牵连进来,已经不是刑部和大理寺能决定结果的。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闹得不可收拾。
此案只能由梁帝亲自审理……
萧瑾墨策划的整个事件漏洞百出,并不值得推敲。
若是等梁帝回来让鹰扬卫彻查此事,一定会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萧瑾墨立刻就怂了。
他知道不能再玩下去了。
再玩下去一定会引火烧身……
岳书珩入狱仅仅过了一天,刑部便有了新的发现。
刑部的一个捕头抓住了一伙江洋大盗,在一番审问之下,才知道他们竟然是李家被灭门的凶手。
而且李参议小妾的死,刑部也查明白了。
根据李家夫人身边的一个幸存的丫鬟招供,这位小妾是被李家夫人下了毒,才引起了全身溃烂而死。
和馨香斋的香水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等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京城顿时一片哗然。
案情的转折太突然了。
突然的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既然李家灭门和李参议小妾的死都和馨香斋没有干系,当天岳书珩便从刑部大牢内放了出来。
一场沸沸扬扬的灭门大案就此尘埃落定……
沈家洗清了冤屈,馨香斋重新开业。
林羽霄也成了一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而萧乐康的名声也得到反转,成了一位重情重义的好皇子……
东宫。
两名东宫死士跪在太子萧瑾墨的面前,低头不语。
当日在南越番禺城刺杀沈青辰失败之后,逃走的两人便不敢再留在城内,而是返回了京城。
此时萧瑾墨脸色阴沉的可怕。
心里的恐惧宛如狂草一般的从心底涌上来,让他的身子开始不停的颤抖。
萧瑾墨真是万万没想到。
他派出去八个人,竟然被沈青辰杀了五人。
最后还活捉了一人。
若是此人把萧瑾墨给供了出来,萧瑾墨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迎接梁帝的怒火……
但事已至此,萧瑾墨也没办法可想。
只能寄希望这名死士被抓住之后,能够及时服毒自尽……
萧瑾墨派人灭了通政司李参议一家满门,想要彻底搞臭萧乐康的名声。
结果到了最后,全成了无用功。
如今前去南越刺杀沈青辰的人又送来这一个噩耗,让萧瑾墨浑身都感到一阵无力。
两件事都失败的如此彻底。
这让萧瑾墨怀疑自己是否受到了某种诅咒……
良久之后。
萧瑾墨才长长的叹了口气。
“此事怪不得你们。”
“你们俩一路辛苦了,且下去歇息……”
等两人走出房门,萧瑾墨一脚踢翻身前的案几,咬牙切齿的道:“废物,全都是废物。”
“赶紧送这两个废物上路。”
“孤不想再见到他们。”
萧瑾墨身边的护卫答应了一声,立刻匆匆而去……
梁帝回京的队伍已经启程。
但对于京城发生的一切,沈青辰丝毫不知。
当初去南越的途中沈青辰感到十分的无聊,但这次回来就不一样了。
有了三十七号技师的陪伴。
沈青辰每日过得都很快乐,丝毫感受不到行军的辛苦……
大梁建安十三年七月十日。
沈青辰一行已经距离京城不足五十里。
透过层林叠翠远山,京城的轮廓在金色的晨光中若隐若现,士兵们纷纷欢呼起来。
回家喜悦如波浪一般的扩散开来,让沈青辰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只有赵若璃满心的忐忑。
因为她还不知道沈家主母崔婉清的性情如何。
也不知道到了沈家之后,自己会不会受到沈青辰妻妾们的刁难……
队伍继续前行了一段距离。
沈青辰便看见在官道的两侧路边,停满了各种各样的马车,以及各种着装的官员。
京城的文武百官在太子萧瑾墨的带领下,出城二十里恭迎圣驾。
太子萧瑾墨站在队伍的最前方。
等看到梁帝下了御辇后,萧瑾墨立刻满脸激动的迎了上去,扶住了梁帝的胳膊。
“父皇,您可算是回来了……”
“恭迎父皇大胜而归……”
“儿臣……都想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