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允礼持壶给自己满上了酒,然后端起来一饮而尽。
平常觉得很甘甜的美酒。
如今在入口之后,却是满口的苦涩……
通过沈青辰的一番话语,萧允礼知道自己错了。
而且还错的很离谱。
其实对于最近燕王萧乐康的变化,萧允礼也并非完全不知。
只是萧允礼陷入了一种思维误区。
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来说,既然太子已经倒下,排行老二的晋王就应该是第一顺位的嫡皇子。
更何况晋王知书达理,礼贤下士。
而燕王却不学无术,整日就知道惹是生非。
梁帝有什么理由不立晋王萧君颜为太子?
其实不单单是齐王萧允礼这么想,大部分朝臣都会和他是一样的想法。
若是大梁的太子突然变成了老三萧乐康。
恐怕整个天下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正是因为如此。
梁帝才会不停的给燕王萧乐康造势。
否则在梁帝宣布燕王萧乐康为东宫之主的时候,一定会得到朝臣的强烈反对……
沈青辰再次帮萧允礼满上了酒。
“殿下,今日这个结果,对你来说已经很好了。”
“若是你继续错下去,到了无法脱身的地步。”
“陛下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你认为他老人家会怎么做?”
萧允礼闻言,脸色顿时一片铁青。
梁帝十分信任萧允礼。
甚至把梁晋边境地区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
但这份信任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萧允礼必须和梁帝是一条心。
若是在立储之事上两人意见有了分歧,萧允礼相信梁帝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梁帝并非是表面上那般的温和。
别人可能不知道梁帝心底的那份果决和狠厉。
但萧允礼心里却一清二楚……
萧允礼愣了半晌,才苦笑道:“这些话你早该告诉我的。”
“若是我早知道陛下是如此想法,又怎么闹到这个地步……”
沈青辰闻言,脸上不禁露出一丝笑容。
“殿下,其实我早就想和你好好的谈一次了。”
“前几日我亲自拎着礼物去你府上拜访,但你不愿意见我,我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沈青辰心里很明白。
当初即便是萧允礼接见了沈青辰,两人也不可能达成共识。
萧允礼本是心高气傲之人。
岂会被沈青辰三言两语说动?
只有萧允礼被梁帝关入宗正府之中,狠狠的跌上一跤,他才会把沈青辰的话放在心上……
萧允礼闻言,心里竟然有点小内疚。
“此事是我的不是。”
“等我离开宗正府之后,会亲自设宴给你赔罪。”
“至于燕王那边,还得劳烦你替我美言几句。”
“当时在瑶华苑的时候,我说的那些话确实有些过火了……”
沈青辰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你是燕王殿下的长辈,骂他几句也是理所应当。”
“前几日燕王殿下曾亲口对我说过。”
“无论如何,你终究是他的四叔。”
“若是有可能的话,他也不愿与你为敌。”
“此事殿下不必放在心上,燕王殿下可不是心胸狭窄之辈……”
萧允礼闻言,不禁有些唏嘘。
“我久不在京城,对燕王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以前。”
“如今看来,他真是长大了……”
“我还要在宗正寺待满一个月才能离开,你回去先替我给燕王道个歉。”
“让他原谅四叔的一时糊涂。”
“等我离开宗正府之后,会亲自去燕王府给他赔罪……”
如今萧允礼已经确认了梁帝的想法,自然要想办法修复与萧乐康之间的关系。
至于面子什么的。
那都不重要……
沈青辰轻轻抿了一口酒,笑道:“好,你的话我一定会带到。”
萧允礼举起酒杯,向沈青辰笑道:“谢谢了!”
沈青辰饮下杯中酒,一脸严肃的道:“殿下,你确实应该感谢我。”
“是我把你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等你离开宗正府之后,若是不送我三五千两银子表示感谢,都对不起你自己的良心……”
萧允礼闻言,顿时一阵大笑。
“好,等我离开宗正府,会把银子亲自送到你的府上。”
萧允礼一边说着话,一边持壶给沈青辰满上了酒。
“喝完这杯酒,赶紧滚蛋吧!”
“你这人真是太坏了。”
“我决定了,以后一定要离你远远的。”
“省的被你卖掉了,还会帮你数银子……”
沈青辰喝完了杯中酒,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宗正寺。
今日来宗正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晋王萧君颜没有了萧允礼的协助,就等于一个没有牙的老虎。
以后对付他可就容易多了……
萧允礼站在院子的中间,望着沈青辰离去的背影,紧皱的眉头也开始舒展开来。
今日沈青辰的到来,让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心里也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怪不得陛下对易储之事不透露半点口风,怪不得陛下不想让萧乐康身上有任何的污点。
原来立萧乐康为储君,才是陛下最终的打算……
萧乐康有了梁帝的支持,再加上有沈青辰辅佐。
萧允礼在萧君颜的身上,已经看不到半点能赢的可能性……
只是萧允礼有些想不明白。
如今燕王萧乐康深陷姜公望遇刺一案之中。
沈青辰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萧乐康摆脱眼前的困境……
在沈青辰离开宗正府不久。
晋王萧君颜便来到宗正寺探望萧允礼。
结果萧允礼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萧君颜的探望……
萧君颜立刻便感觉有些不对。
他最最敬爱的四叔,怎会不愿与他相见?
这其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萧君颜得知沈青辰曾经来过宗正府之后,顿时遍体生寒,感到浑身发凉。
因为萧君颜心里很明白。
他最最亲爱的四叔,终于要离他而去了……
翌日。
朝会
右佥都御史徐致和再次蹦了出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联合一帮御史向梁帝递上了一份奏疏。
徐致和再次请求梁帝严惩杀害姜公望的凶手。
给屈死的监察御史姜公望一个交代,也给大梁的臣民一个交代……
梁帝死保萧乐康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但徐致和依然义无反顾的跳出来,再一次挑战梁帝的底线,同时也在挑战自己生命的底线。
这和在刀尖上跳舞没什么区别?
大殿内朝臣满脸敬佩的望着徐致和,不得不称赞他一声勇士。
但他们却不知道。
徐致和心里已经哭的稀里哗啦的了。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