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怔怔无言。
好像是很有些道理。
和建奴作对,是苏布地自己选择的一条路。
而选这条路,显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比如说很有可能会面对建奴的报复。
以前苏布地强盛的时候,都很难面对建奴,被夹在建奴和林丹汗之间艰难求生。
最后更是直接选择倒向了建奴。
更别提现在,苏布地的军力受到大幅削弱,想要面对建奴的铁骑,更是不现实的事情。
那请求先生的保护,就成了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就像当年朝鲜被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倭国攻打,朝鲜不也是只能请求大明出手保护,这才有了当时的抗倭援朝?
至于现在?抗奴援鞑,也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嘛。
叶铭将目光看向曹文昭,笑着说道:“这件事,显然可以交给文昭去做嘛。”
曹文昭急忙站起身,恭声道:“末将愿去喀喇沁驻军!”
怎么不愿意呢?他一个关宁铁骑的小小参将,如今可以自领一军了,摆明了是要高升。
而且以侯爷的脾气秉性,这件事要是做好了,会少他的好处?
这一次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将来才能更进一步!
就比如这一次,是不是就可以和侯爷的几位弟子一起上桌吃饭?
而且去到喀喇沁,绝对不是过苦日子,而是神仙日子啊,苏布地的倚仗他,那不得将他给供起来。
叶铭说道:“关宁铁骑的重甲骑兵和轻骑兵,你各带一千五百人前去。”
“同时我会将这个决定告知苏布地,他是一个聪明人,即便知晓这可能会对喀喇沁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但他也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
曹文昭恭声称是,三千人,其中还有一千五百人是重甲骑兵,够用了,很够用了。
建奴如果还想来,就要好好的想一想后果了。
这三千人不算多,但绝对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建奴想要啃下来,就得想想会不会因此崩坏了一口牙。
“除此之外,带一些物资北上,毕竟这一次苏布地做事还算漂亮,什么都不给,说不过去,他给的那些羊的羊毛,不是很多制成了衣物以抵御寒冬?再给他们送一点回去。”
众人笑了笑,心道这苏布地当真是个可怜人。
足足价值三百万两银子的东西,几乎把喀喇沁周围部落的家底全部都掏空了。
现在靠着会做选择题,得了不少好处,每次都能得到先生的奖赏。
只是不知道要奖励多少次,苏布地才能将这三百万两银子给挣回去?
而在这挣回去的过程中,苏布地又得为先生创造多少利益?
叶铭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得快,等不得苏布地亲自来求,你就要即刻北上,因为我认为,以皇太极的脾气秉性,不一定会出兵报复苏布地。”
“如果确认皇太极不出兵,苏布地可能就不会允许我们驻军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皇太极还是擅长隐忍的,此人的确是有枭雄之姿,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今后金有如此之多的大动作,由不得皇太极不隐忍。
怎么忍,忍到什么程度,其实很大程度上,要看那生死不知的代善,到底是生是死。
如果代善侥幸活着回去了,见到了皇太极,那皇太极一定会选择忍。
如果代善死了,那就不一定了,说不定皇太极真会发狂,选择不管不顾的出兵西进了。
但不管如何,这件事都必须要做,这可以很大程度限制建奴。
参考后世漂亮国。
曹文昭回答道:“是,侯爷,我会尽快北上,驻军喀喇沁。”
说罢,曹文昭直接转身离开,显然是去做相关的准备工作了。
曹文昭走后不久,就有另外一人走进房门,沉声道:“侯爷,刚刚得到消息,皇太极的首席谋士范文程,伪装成商队,带着约莫千余人和千余驮马,悄悄抵达山西北部,和山西的商会碰头了。”
消息和苏布地传来的消息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这也很正常,毕竟代善和范文程是一起来的。
而范文程开始南下的时候,没过多久代善就和苏布地打了起来,没多久就分出了胜负。
叶铭说道:“这范文程,好大的胆子。”
众人对视一眼,都知道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说。
毫无疑问,按照消息到达的顺序来讲,代善和范文程应该是一同前来,然后在某一处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之后,代善被打出屎来了,范文程肯定会更快更早得到这个消息。
可范文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竟然没有仓皇而逃,反而继续南下。
这不是胆子大是什么?
“先生,要不要出手,将他给做了?”卢象升沉声道。
卢象升作为读书人,见过各种各样的读书人,有些读书人一身正气,想要匡扶社稷;有些读书人蝇营狗苟,只为了自己能够过得更好。
有些读书人整日读圣贤书,最后读出了个腐儒。
形形色色的读书人,有些他由衷欣赏,有些他由衷不喜。
但只有一种,他尤其憎恨。
那就是范文程这种。
明明有着极高的才华,有能力,有才情,可他偏偏从贼!
一个汉人,竟然去给鞑子当狗!
时时刻刻,卢象升都想着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让范文程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残忍!
现在,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他娘的竟然敢到山西来!
叶铭自顾自说道:“范文程来山西,是来谈生意的。”
卢象升皱眉道:“先生,他和山西的那些巨商谈生意,不是损害我大明的利益吗?那些卖国贼又可以卖国了!”
叶铭说道:“范文程来山西的消息极为隐秘,若不是当初处置王登库的时候,借机铺了一些重要钉子到山西,可能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
“所以范文程和山西的那些商人,都不知道我们其实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阎应元若有所思。
卢象升明白了,先生又有谋划。
李自成和张献忠挠了挠头。
总感觉他们两个,和当下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