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好事!”朱吾能兴奋地说:“伯父,我给你带来一个天大的好事,你不是一直想有一个现代的户口吗?我跟王总说,你们这一支,以前为了躲避战祸,之前一直在深山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所以没办户口本自然也没有身份证。我还特意跟王总说了,你们其实早就购置了房产,只是因为没身份证,所以暂时只能挂在我爷爷名下。
我拜托王总帮你们搞定户籍证明,这样就能办身份证,王总这人挺靠谱,一听就拍着胸脯答应帮忙;还说您这么有身家,又会按时纳税,办这事虽说有点麻烦,但问题不大。”
朱棣一听,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的问道:“当真?真可以办身份证?”
在床上躺着的徐皇后也来了精神,也赶忙接口道:“小能,办了身份证,是不是我就能在全国各地随便跑,甚至还能出国啊?”
徐皇后喜欢追剧,追明星的八卦新闻,还喜欢现代的漂亮衣服,化妆品,时不时会去朱吾能送给朱棣的别墅里住上几天。
朱吾能笑着点头,耐心解释道:“对呀,伯母,办了身份证,你就是华国正式的公民了,华国公民该有的一切权利,你都能享受,以后出行办事都会方便很多,你甚至可以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后去看病你可以报销,到了年纪你还可以领退休工资。”
“哇塞!小能,我觉得我现在头不晕了,立马起来,我能在坤宁宫跑上一圈。”徐皇后夸张地说。
朱吾能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道:“不过办户口的话,你们可得给自己取个新名字,要是还用现在的名字,那些负责办理的帽子叔叔估计会被吓得半死,毕竟朱棣,朱高炽这些名字在现代可太显眼了,别人都知道这是大明的皇帝。”
朱棣伸手摸了摸下巴修理整齐的胡子,陷入沉思,片刻后有些苦恼地说:“这取名字可不是小事,得慎重。那朕……该起个什么名字呢?”
说着,他把目光投向了朱高炽,似乎想从儿子那里得到点灵感。
半天一句话没说的朱高炽,感受到父亲的目光,心里咯噔一下,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这时,朱棣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转头问朱吾能:“小能,就朕和皇后,太子还有阿狸几人能办户口吗?”
朱吾能赶忙摆手回应:“不是,不是,我跟王总说了,你有三个儿子,而且都已成家立业,都子孙满堂了;你们这一大家子都能办了,您是一家之主,到时候大家的户口都挂在你名下就行。”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把目光投向躺在床上的徐皇后,眼神中满是爱意,他询问道:“妙云,你聪慧过人,你说朕该叫什么名字?”
徐皇后正思索着,朱吾能突然插了一句:“伯父,您的小名叫什么呀?说不定可以用小名做名字呢,亲切又好记。”
徐皇后一听,忍不住不顾形象的呵呵笑了起来。
朱吾能一脸疑惑,赶忙问:“伯母怎么了?难道伯父的小名有什么特别的吗?”
徐皇后笑着摆摆手,还忍不住咳嗽了几下,好不容易止住笑,说道:“不是,不是,你伯父7岁以前啊,因为是父皇母后的第4个儿子,所以父皇母后就一直叫他老四。”
说完,又忍不住轻轻笑了起来。
朱吾能想着自己上次也给朱棣起了叫朱老四这个名,也不禁笑了起来。
朱棣听了,脸上微微一红,佯装嗔怒地看了徐皇后一眼,大声地说:“朕可不要用这个名字,朕要给自己取一个尽显帝王之气,高大上的名字,方可配得上朕的身份。”
就在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时候,伴随着轻微的脚步,朱瞻基跟着一个宫女走进了徐皇后的寝殿。
他恭恭敬敬的给每一个人行礼打招呼,“皇爷爷,皇奶奶,父王,大哥哥。”
又担心地问徐皇后:“皇奶奶,你好些了吗?有没有吃药?”
徐皇后牵住走到床边的朱瞻基的手,“皇奶奶的乖孙真乖,奶奶只是小病,吃过药了,没事,不用担心。”
朱棣看着乖巧的朱瞻基,眼中满是疼爱,突然灵光一现,一拍大腿,说道:“有了,朕这一辈属木字辈,不如就叫朱楫,楫为船桨,掌控方向可以隐喻朕掌控天下,带领大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的意思,你们觉得如何?”
朱棣一边说,一边露出期待的眼神。
朱吾能一听,心中暗想:又是猪啊,又是鸡呀,这名字实在不怎么样,朱老师,如果你不说,我还不知道这个字念鸡呢。
但面上他也一点没有显示出来,而是说道:“伯父,你也可以叫朱北辰啊,北辰指的是北极星在星空中居于北方,自古便象征着帝王居北统御天下,而且你不是还要迁都北京吗?这名字寓意多好,既贴合身份又大气磅礴。”
朱棣听了,反复念叨着:“朱北辰,朱北辰……这名字确实不错,大气又有深意。”
朱高炽也连忙附和道:“父皇,贤弟起的这个名字挺不错的,既有深意又符合您的身份。”
“那朕就叫朱北辰吧。”说完他又把目光转向了朱高炽,“老大,你就叫朱伯甲吧,寓意你作为长子,要向第一甲的状元一样为兄弟们做出表现;老二叫朱仲乙,希望他能遵循守礼;老三叫朱叔丙,愿他光明磊落。
妙云,你的名字知道的人少,不用改也没关系,依旧温婉动人;阿狸,你就叫朱肇新,皇爷爷希望你能破旧立新,做出一番大事业,为咱老朱家增光添彩。”
朱棣对自己给儿子,孙子取的名字还是很满意的。
可朱高炽却觉得这些名字不好听,心里有些不乐意。
但他又不敢直接反驳朱棣,只能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说:“父皇,二弟,三弟都不在,要不要让小能去问问他们的意见,毕竟名字关乎一生,还是听听他们的想法为好。”